邱石河
摘要:隨著高校音樂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對傳統聲樂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應構建合理的教學機制,以有效學生、有效教師、有效的課程體系和資源、良好的師生關系為依托,大力提倡并實施聲樂的有效教學,最大限度的減少教學浪費。
關鍵詞:聲樂;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J616-4;6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3-0211-01
隨著高校音樂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我國音樂教育事業出現了嶄新的局面。新的情況對傳統的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諸多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針對高校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我們應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體制,以適應社會的要求。對于聲樂教學而言,必須大力提倡并實施有效教學。
一、有效學生是聲樂有效教學的前提
聲樂是以人聲為樂器演奏出來的音樂,是說話在音域上的延展和力量上的加強。凡有說話、發聲能力的人,都可以培養其歌唱的能力,使其享受歌唱的樂趣。雖然,人人可以學唱,但不等于人人可以以唱為職業。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選擇歌唱為專業,必須具備學唱的基本條件。
第一,有健康的聲帶和體魄。聲帶是人的發音振源體,好的聲帶是產生優美音質的物質基礎,是進行聲樂有效學習的首要基礎。同時,歌唱是腦力和體力相結合的產物,因此身心健康是聲樂有效學習的物質保障。
第二,有較好的音樂素養和音樂的表現力。其內容大致包括:(1)良好的音樂聽覺;(2)敏銳的節奏感;(3)良好的樂感;(4)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5)敏銳的觀察理解能力;(6)豐富的情感體驗能力。這些條件有天生的,也有后天培養的可能,也是聲樂有效學習的主要條件。
第三,善于思考,有勤奮學習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聲樂藝術有一定抽象性,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僅僅依賴老師的指導,必須獨立地思考,把老師所講的歌唱方法消化理解直至自己掌握,并且要堅持不懈地進行。因此,我們說有效學生是進行聲樂有效教學的前提。
二、有效教師是聲樂有效教學的保障
有效教師是指能夠持續地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教師。一般來說,應具備較強的個人能力和較高的教學素質。
第一,具有完善的知識結構。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有利于聲樂教學概念的清晰化、示范的明確化,掌握科學的技術方法,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具有深厚的藝術文化修養。聲樂訓練的標準是正確的聲音概念,掌握正確的唱法,只有聲樂教師掌握了科學的技術方法才能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同時,聲樂教師的范唱能力和鋼琴伴奏能力也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條件。好的范唱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教師從生硬的理論講解中解放出來,便于學生進行模仿,使聲樂教學更加直觀化;好的鋼琴伴奏則可以使學生從音樂中得到對作品情緒的提示,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聲樂作品的二度創作中去,完美地表達作品。聲樂又是語言化的音樂,是最具情感的音樂,作為聲樂教師只有具有深厚的藝術文化修養才能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從而引導學生達到更高的層次。
第三,必須具有“對癥下藥”的能力。每一位聲樂學生在聲樂學習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發聲技巧和歌唱藝術表現上的問題,教師要了解和研究每個教學對象的基本情況,通過教師正確的聲音觀念,準確的聽力和判斷能力,認真鑒定學生的聲部和聲音類型,仔細研究學生歌唱發聲中的長處短處以及存在的問題,應注意教學語言的精煉性和準確性。教師的語言要精煉而準確,才能抓住教學的要矛盾,體現教學的重點,才能對癥下藥,使學生對復雜的理論理解透徹。教學語言既要合乎邏輯又要顧及到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其容易理解。精煉準確的教學是建立在通俗易懂的教學語言上的,來自教師客觀敏銳的聽覺,是教學的基本功,也是教學實踐積累而成的,是聲樂有效教學的關鍵。
三、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和豐富的課程資源是聲樂有效教學的載體
第一,通過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設置,使聲樂教學的內容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聲樂理論修養、聲樂技能訓練、聲樂審美鑒賞、聲樂演唱實踐等四個方面有機結合。正確處理聲樂理論知識與技能技巧訓練的關系,聲樂技術與藝術表現的關系,不同聲樂流派及唱法間的關系。
第二,豐富實用的課程資源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有利因素。
有效的課程資源包括:(1)聲樂專業教材,它是聲樂教學最重要的基本課程資源,包括聲樂教學所用的文字、音像和樂譜材料。文字教材應包括人聲發聲器官生理解剖、發聲原理及嗓音保健、中外古今聲樂理論及聲樂歷史、聲樂教法等。音像教材包括上述文字教材的講課錄像、范唱音像等。曲譜教材應包括中國民歌、中外藝術歌曲、中外經典歌劇選段等。(2)完備的教學設施是進行聲樂教學的保證。專用教室、鋼琴、音像器材是最基本的保證。圖書館應配置音樂書籍、期刊、雜志、音像等資料,為有效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時我們還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從互聯網上獲取大量的與聲樂教學相關的信息,多渠道的實現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林娟.聲樂有效教學淺析[J].藝術教育,2007(10).
[2]吳天球.讓你的歌聲更美妙[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