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喜紅
(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湖南常德 415000)
在全球化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政治、文化、經濟交流往來需要語言基礎,語言是最好的傳播方式,政治上,外交需要好的翻譯官,需要能準確傳達國家立場的語言,外語能力強人才必不可少,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經貿往來中,外企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對應聘者的外語能力也有了要求。一門外語能增強應聘者的競爭力,獲取工作機會,日本為我國的海上鄰居,交流更為方便與頻繁,在兩國文化交流時,語言必不可少,為更好地了解與學習日本的文化,需要深刻理解語言所在的語境與文化背景交流時語言的重要作用。下面對日語教學中口語實踐的應用進行研究與分析。
本文以某市某高校選擇日語專業的兩個班級學生為例,共有學生105人。在整合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對全世界日語教學結構的有關學習目標的問卷調查后,設計了多個問題(注選項為多選),最終結果如表1所示。通過分析表格可知,在學習目標的四大分類中,兩個班級學生選擇最多的就是“獲取知識”和“其他”,其中有高于一半的學生都選擇了其他,在這一背景下,高校專業教師要想做好日語課程口語實踐訓練非常困難。
對高校日語口語教學實踐而言,受學生自身能力的影響,所選兩個專業班級的學生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學習狀態:其一,學習目標得到確定,對日語口語實踐有積極參與興趣,缺課現象很少,在課堂中認真回答問題,在課后積極復習和預習。但卻缺少與教師及班級其他學生的溝通;其二,為交流而選擇學習的學生群體,受客觀條件限制,數量非常少;其三,因英語成績過低,選擇日語專業。這類群體的學生有部分非常認真學習,且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而另一部分學生雖然也是零基礎學習,但在一段時間后就產生了挫敗感,最終失去了學習信心。
其一,由于學生來自不同院校,所以課堂設計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如環境、社會經濟及日本文化等,以此為不同專業學生需求提供有效幫助;其二,由于參與這一課程的學生群體都屬于非外語專業學生,因此在口語發音教學中存在很大問題,所以專業教師要在此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其三,很多學生對這一課程并不關注,平日里缺課、遲到等現象極為嚴重。
在進行日語教學中口語實踐時,專業教師要先從實踐入手,整改自身的教學觀念,優化課程體系,完善實踐教學,構建科學的“質”與“量”評估方案,提出對應的科學學習與實踐創新方案,以此有效處理教與學“兩個主體”,并實現預期設定的教學目標。下面針對高校日語口語教學特點,提出幾種適合培育學生開口能力的教學方法。
從本質上講,這種方法是指在教師的輔助下,讓學生自主處理獨立項目,此時不管是信息收集、方案設計還是項目實施、最終評估等都要求學生自己負責。在這一背景下,學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整體過程中的每項環節。具體步驟如下所示:其一,明確項目任務。專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日語口語教學工作時,要先明確具體任務,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學習目標。由此,教師要在了解口語教學內容及目標的基礎上,選擇適宜的教學任務,不要選擇學生不了解或不感興趣的話題;其二,提出并落實項目計劃。在明確項目任務后,高校日語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等信息,并對班級學生進行科學劃分,且組織他們了解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同時,教師要在明確教學進度、教學知識及學生學習水平、課堂教學限制等條件后,提出符合規定的項目計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項目計劃落實過程中,若是發現不適宜的問題要及時整改和優化;其三,成果展示與評估。在完成項目任務后,學生要向教師及班級學生展示自己的所學,因此教師可以選擇空閑時間,為學生設計小組成果展示平臺,促使班級學生具備充足時間去展現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時,專業教師要對學生的研究成果提出科學評價,并明確他們的優缺點,以此為他們提供項目研究成果的完善策略。在這一背景下,學生不僅可以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還能在展示和應用中不斷強化,以此優化學生的日語口語水平。

表1 某校日語專業學生的學習目標分析
簡單來說,情景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階段合理引用多種教學工具及多媒體工具,依據場景模擬、辯論會議及角色扮演等形式,為學生直觀展現所學內容,進而突破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環境,促使學生更快理解所學內容。具體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點:其一,從趣味性角度設計情景教學課堂。對高校日語專業學生而言,針對單詞的講解就要花費很長時間,若教師直觀講解單詞用法,不僅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還會失去日語學習的趣味性,因此教師可以在學習前為學生設計教學任務,并要求學生完成部分單詞講解。而后,教師還要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故事,組織學生進行片段演示,以此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為他們提供實踐應用平臺;其二,從交際能力入手構建情景教學課堂。了解日本社會可知,其擁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因此專業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若想合理引用所學日語,并優化他們的口語能力,不僅要了解和掌握有關單詞和語法,還要明確日本社會文化和國民意識。例如,日語中的收受動詞與敬語會在應用中注重內外關系、上下關系及遠近親疏關系等,這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由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引用情景模擬的方法,讓學生對收受動詞有直觀了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學習和應用日語,不僅調動了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還突破了傳統教學理念的制約。
這種方法也叫做意念教學法,或功能教學法。了解實踐案例可知,其是以海姆斯“交際能力理論”與韓禮德“系統功能語法理論”為基礎提出的,主要用來培育學生應用目的語的交際能力。具體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點:其一,提供真實而有效的語言溝通環境。對交際教學法而言,其最為關注語言的真實性,因此不會構建沒有價值或現實意義的對話,一般會從真實生活入手選擇實際溝通引用的語言。由此,專業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并結合現實生活、企業工作需求及所學專業等內容選擇訓練材料,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其二,弱化口語表達中的語法問題。在進行口語實踐訓練時,教師要支持和鼓勵學生引用所學知識進行口語表達,并對學生出現的表述問題有較高的容忍度,且將其看成成長的必然行為,不要急于改正,以此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若是遇到學生經常出現問題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糾正部分問題,激發學生對語言交際功能的認知,以此在解決語法問題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在學生具備引用日語進行交際的興趣后,教師可以在課后總結評語或日常引用中有針對性的進行錯誤改正。
日語與英語學習不同,對很多大學生而言都是零基礎,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引用母語去理解,這樣不僅阻礙日語學習速度,還會降低口語能力的培養,由此專業教師要在教學階段持續累積工作經驗,并注重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以此在充分展現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與學生構建良好的溝通平臺,并引用科學的評價方法發掘學生的“獨特魅力”,多引用鼓勵或表揚語言,少否定或批評學生,以此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并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認識往往先于實踐。因此在日語學習中,教師要先引導學生明確口語學習的重要性,并在日語口語教學中,全面整理已經獲取的實踐經驗和教學方法,并提出完整、規范且可行的理論報告,以此為日語專業教學提供有效依據,并將其引用到各大高校的本科實踐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