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利梅 莊景煥
(成都軍區八一骨科醫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neeeosteoarthritis,KOA)是引起關節疼痛,膝關節腫脹,引起走路困難,活動受限,嚴重者會引起關節變形,會給患者日常活動帶來不便。尤其是老年人多見,是臨床常見的疾病[1]。經過臨床效果觀察,采用中西醫聯合治療KOA,效果比單一治療的方法效果更好,現報道如下。
選取在我院治療的60例(2017年3月-2018年8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齡45~79歲,平均年齡為(60.7±4.3)歲;病程3~160月期間。將所有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兩組都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包括日常生活護理、病情觀察、定時更換體位、功能指導等。實驗組增加中藥熱敷治療護理,其護理方法具體如下。
1.2.1 中藥熱敷:應用我院自制何氏4號止痛散、9號風濕痹痛散,藥用杜仲、三七、木瓜、天麻、續斷、五加皮、肉桂、遼細辛、草烏等貼敷膝關節,每日1次,每次30分鐘,治療2周。
1.2.2 中醫護理:(1)針對性觀察護理:由于患者進行的熱療,應觀察每位患者對熱的耐受程度,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熱度進行中藥敷藥熱敷。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隨時觀察患者的局部皮膚情況,觀察熱敷部位周圍是否有紅腫、水泡或者過敏等情況,及時詢問患者感受,如熱敷部位有無癢感,熱度是否適宜,溫度適宜程度應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進行及時調整,在治療過程中觀察并記錄患者治療期間的局部腫脹情況、皮膚情況、疼痛的時間長短及睡眠情況等;(2)指導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針對性熱敷注意事項的護理:在治療前應先觀察患者皮膚情況[2],在為患者實施熱敷的過程中應充分暴露患處,溫度不能過高,不能超過50℃,防止出現燙傷,熱敷時間應控制在半小時以內,熱敷后將患者患處皮膚擦干,注意保暖護理。
1.2.3 情志護理:患者有知情同意權,在治療之前醫護人員應為患者講解治療的目的,診療計劃,治療方式,讓患者有一個思想準備,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這樣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會提高,有利于做好護患溝通。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病情可能會有反復,患者的心理會產生疑慮或者焦躁。在治療過程中,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及時解開患者疑惑,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讓家人多陪伴,多和同病室的人交流,聊天,轉移注意力;此病在老年人中發病率較高,由于患者年齡較大,身體各方面機能有所下降,導致病情容易反復發作,需要經常治療,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極大的影響。所以,在精神方面,需要多為患者講述一些治療成功的案例,經常與患者交流。在身體方面,為患者制定一個良好的作息計劃,監督患者早睡早起,經常鍛煉。當患者病情發作時,通過注意力轉移法,播放音樂,大聲讀書,與患者交談等為患者緩解痛苦。
1.2.4 生活護理:發病之初,疼痛感由輕逐漸變重,發病時應盡量不活動或者少活動,等待疼痛逐漸減輕時在做少量運動,促進血液流通。病人的運動量強度應循序漸進,運動量不可過大,微微出汗即可,運動中慢慢拉伸,多做關節活動運動。病人病情較重關節活動較難時,對病人按摩的同時鼓勵病人在床上適當活動舒展軀體,防止久臥造成肌肉萎縮,關節進一步惡化,當患者運動出汗后及時更換衣物,保持清潔衛生預防感冒。當天氣快要降雨時,由于氣壓的變化,關節的病痛會甚于常時,護理人員需早早準備護膝棉被等物將患者關節包裹,注意不要過緊,當患者臥床休息時,按時調整患者臥姿,防止關節功能壞死。
1.2.5 局部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敷藥時要注意力度,包扎過緊會導致血液不通,過松會使藥物脫落,不能起到效果。護理人員要仔細觀察患者病變處的變化,觀察有無過敏反應,是否發生腫脹,效果是否明顯,對患者的皮膚顏色、皮膚溫度,關節活動是否相對靈活等詳細記錄,做到研究有據可依。
1.2.6 功能鍛煉方法:對患者實施恢復訓練,每天有計劃進行鍛煉,每次活動時間三十分鐘,一天一到兩次即可,當關節較為僵硬不能自主進行活動時,需要護理人員輔助進行,要注意頻率和力度大小,在患者的可承受范圍內,避免造成患者二次痛苦和關節再次傷害,活動時間在兩周左右,對效果進行記錄。
根據患者膝關節的活動靈活性進行評判[3],將標準分為四級。如果病人的膝關節活動角度>100°評定為優;活動角度在81°~100°之間評定為良;活動角度在50°~80°之間評定為可;活動角度在<50°之間評定為差
數據使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顯示,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方式的觀察組在患者滿意度以及恢復效果上要明顯優于使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比較[n(%)]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對照組為(97.12±0.12)分,高于對照組(87.38±3.22)分,差異顯著(P<0.05)。
膝骨性關節炎屬于一種慢性關節炎類疾病。發病機理是由于關節軟骨織損傷或遭到破壞、軟骨硬化等原因形成的,發病后會出現滑膜炎癥、關節功能受損,甚至關節逐漸僵硬壞死。由于肥胖導致體重過大,關節承受的壓力要大于其正常值,導致軟組織逐漸病變,而且嚴重導致關節發生形變,在肥胖老年人中易發生,我國的醫學中將此病分在“骨痹”中,主要由于長期的風寒,濕氣侵襲,體內肝氣、腎氣不足,氣血不足以及由于跌摔等因素造成。醫學上講此病既與外部因素息息相關,又與體內代謝失調關系密切,病人體內長時間氣血淤塞、經絡壞死、長此以往時肝氣不足,腎虧的主要原因,體內代謝的紊亂又導致身乏體虛,筋軟骨脆。又與患者在患病前長時間的不運動,不活動,身體不能得到舒展,使關節腔內充血,關節囊和關節周圍的組織以及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牽連在一起。肌肉的不運動致使淋巴結和靜脈回流堵塞,血液循環時間延長,發生組織水腫,長時間的水腫導致肌肉等軟組織粘連,肌肉功能受損,導致關節硬化,肌肉萎縮。利用中藥的滲透性,對患病處熱敷處理可以使血管擴張,中藥中含有的止痛藥物等也能通過溫度的變化快速滲入皮膚血液,加快療效,不僅能緩解患者的痛苦,還可以有效的祛除風濕。除了用中藥治療,飲食治療也很重要,患者使用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可以對肌肉的恢復,體質的改善都有很大作用。這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采用中藥熱敷護理干預方式,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比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高10%。恢復效果優秀的占比67%,優于對照組的4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根據結果顯示,在治療中對患者采用中藥熱敷治療護理干預,可以提高療效,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