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弋鴻
(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檢驗科 上海 200438)
急性膽道感染及膽管感染可引起膽囊壞疽、氣腫性膽囊炎、膽囊周圍膿腫、腹腔內膿腫、腹膜炎、膽管炎、肝膿腫及血流感染等并發癥,必須盡早給予抗生素治療。明確膽道感染主要的病原菌譜、耐藥狀況、選擇合理的經驗性用藥方案及后續治療是治愈該病的關鍵。回顧分析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急性膽囊炎、膽道感染及膽道術后感染患者的膽汁細菌培養陽性標本病原菌的資料及耐藥情況,為指導臨床抗菌藥物的使用和改善患者預后提供依據。
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急性膽囊炎、膽道感染及膽道術后感染患者的膽汁細菌培養陽性標本分離株,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復菌株后共631株。
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對臨床分離株進行鑒定和藥敏試驗。實驗方法和結果按CLSI2017年版標準。質控菌株為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糞腸球菌ATCC29212、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大腸埃希菌ATCC35218均來自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
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細菌耐藥性監測中心推薦的WHONET5.6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
631株病原菌中,革蘭陽性菌占 28.4% ,革蘭陰性菌占 71.6%。居前五位的細菌依次為大腸埃希菌(21%)肺炎克雷伯菌(12%)糞腸球菌(11%)屎腸球菌(9%)銅綠假單胞菌(8%)。
2.2.1 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碳青霉烯類藥物仍然很敏感,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檢出率分別為62.7%,32.9%,酶抑制劑復方制劑(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霉素(頭孢替坦)、碳青霉烯類(厄他培南、亞胺培南、美洛培南)和阿米卡星對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優很好的抗菌活性,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對三四代頭孢菌素、氨基糖苷類(慶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喹諾酮類(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磺胺類(復方新諾明)的敏感性均高于大腸埃希菌。

大腸埃希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和敏感率(135株)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亞種(76株)
2.2.2 屎腸球菌和糞腸球菌 68株糞腸球菌和55株屎腸球菌中,糞腸球菌對青霉素G、氨芐西林、高濃度慶大霉素、高濃度鏈霉素敏感性均高于屎腸球菌,屎腸球菌對奎奴普丁/達福普汀較為敏感,兩者對紅霉素的耐藥率均較高,未發現對萬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藥的菌株。

糞腸球菌(68株)

屎腸球菌(55株)
2.2.3 銅綠假單胞菌 48株銅綠假單胞菌中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耐藥率分別為27.7%和22.9%,對喹諾酮類(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氨基糖苷類(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藥率均小于10%

銅綠假單胞菌(48株)
膽道術后感染多由于腸道內細菌反向進入膽道,造成逆行性感染,需氧致病菌主要為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及腸球菌,重癥感染可并發膽囊壞疽穿孔、膽道出血、肝膿瘍、中毒性休克等,我院分離的631株膽道術后感染細菌中主要依次為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腸球菌、糞腸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檢出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酶抑制劑復方制劑(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霉素(頭孢替坦)、碳青霉烯類(厄他培南、亞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等敏感率較高。檢出的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對利奈唑胺、萬古霉素極敏感,耐藥率為0,糞腸球菌氨芐西林耐藥率較低,對高濃度慶大霉素和高濃度鏈霉素為耐藥率19.1%和13.2%;屎腸球菌耐藥性明顯高于糞腸球菌,對氨芐西林耐藥率72.7%,對高濃度慶大霉素和高濃度鏈霉素為耐藥率36.3%和29.1%.銅綠假單胞菌對多種抗菌藥物天然耐藥,尤其在使用抗生素后易獲得性耐藥,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耐藥率較高,給臨床治療帶來極大的困難,根據本院的統計結果顯示銅綠假單胞菌對喹諾酮類(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氨基糖苷類(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妥布霉素)的敏感性較高。
細菌的耐藥性除了和細菌的生物學特性相關,還與抗生素的使用相關,臨床的治療效果除了和細菌的藥物敏感性相關,還與藥物在體內的代謝相關,通過對膽道感染細菌分布及耐藥性的分析,聯合藥物動力學相關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