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海英 鄧軍吉 王帥
濰坊中醫院 山東 濰坊 261053
在鼻咽癌放療中,配合以中藥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放療的敏感性,進而從整體上提高鼻咽癌的放療效果,同時保障治療的安全性[1]。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54例鼻咽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中藥增敏散配合放療治療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本組研究對象為我院2014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54例鼻咽癌患者,以上患者分別接受中藥增敏散配合放療治療(27例)和放療治療(27例),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男女比例為16/11,最高齡69歲,最低齡27歲,平均年齡(47.16±4.15)歲。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17/10,最高齡68歲,最低齡29歲,平均年齡(47.54±4.0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1 放療靶區和劑量:對照組所有患者均接受調強適形放療技術(IMRT),患者采用頭頸擺位固定裝置,仰臥體位,在CT下獲取治療計劃設計圖像,大部分患者采用MRI圖像融合,腫瘤靶區勾畫按照ICRU50及ICRU62號文件定義勾畫靶區及危及器官(OAR)原則。接受PGTV:2.12~2.3Gy/f×33f,5f/w,總劑量:69.96~72.6Gy/6.5w,PTV1:1.8~2.0Gy/f×33F,5f/w,總劑量:59.4~66Gy/6.5w;PTV2:1.8~2.0Gy/f×25f~28f,5f/w,總劑量:50~56Gy/5~5.5w。
1.2.2 放化療方案:其中Ⅰ期、Ⅱ期患者單純接受放療,在Ⅲ期、Ⅳ期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于放療前2個周期,行多西紫杉醇+順鉑誘導化療,21天為一個化療周期,化療后2周行放療定位。放療期間同步化療用順鉑40mg/m2,每周進行。
觀察組患者接受中藥增敏散配合放化療治療,在放化療(具體操作同對照組)的基礎上,配合使用中藥增敏散,從放療第1天開始服用直至放療結束。藥方的組成成分為:黃芩30g,雞血藤20g,石上柏15g,山豆根15g,黃芪各15g,黨參30g,麥冬20g,仙鶴草30g,蘆根12,北沙參12g,蔻仁10g,杏仁10g,生地黃10g。聯合患者臨床癥狀進行加減,每日服用1劑,分兩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1.2.3 療效評定:參照國際抗癌聯盟(UICC)制定的標準進行。患者的腫瘤完全消失,為完全緩解(CR);患者的腫瘤體積縮小超過50%,持續時間超過4周,為部分緩解(PR);患者的腫瘤體積縮小未達到50%,或增大未達到25%,為穩定(SD);患者的腫瘤體積增大超過25%,或有新發病灶出現,為進展(PD)。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同時對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觀察記錄。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總有效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觀察[n(%)]
對照組不良反應率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n(%)]
鼻咽癌起源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其病因尚不明確是發生、進展過程中,其與EB病毒感染的關系十分密切[2],也可能與種族、遺傳、生活居住環境有密切關系[3],中藥增加放療敏感性是提升治療效果的有效方法,在常規放療的基礎上,配合以中藥增敏散,其具有清熱解毒、健脾益氣、祛痰化濁之功,用于扶正、祛邪。在中藥增敏散組方的作用下,可以有效清除蘊結于患者體內的痰瘀熱毒,同時改善氣陰虧虛、氣機阻滯,有效增強腫瘤的殺滅效果。在治療痰瘀熱毒證的中藥增敏方劑中,沙參、麥冬起到清肺養胃的作用效果,黃芪,生地,黨參等具有健脾益氣,養陰生津效,可顯著提高機體免疫力;山豆根,黃芩,雞血藤以及杏仁具有顯著的清熱解毒,活血抑瘤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放療中輔以中藥,能明顯減輕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的血液系統毒副反應和口腔黏膜的急性放射性反應,放療后3月評價療效,觀察組略局部控制略高于對照組,但無統計學差異,可能于調腔放射治療技術的應用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本身較高,也可能與中藥方劑的辨證和中藥服用時間有關,本研究中所有鼻咽癌患者的腫瘤局部控制效果較好有關,與文獻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在鼻咽癌的臨床治療中,采取中藥增敏散配合放療治療方法,是否能進一步提升疾病的控制效果,有待進一步觀察,但可以明顯減輕鼻咽癌患者的放化療反應,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