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云,王 毅,羅 霞
(浙江省麗水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浙江 麗水 323000)
鈣是人體內一種主要的微量元素,是組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1]。它可以保證大腦工作,抑制大腦的異常興奮,使腦細胞避免有害刺激。據調查,生長期、妊娠期、更年期和老年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4個補鈣時期,其中妊娠期對鈣的需求量很高,因為它不僅要滿足孕婦自身對鈣的需求量,還要為胎兒的生長發育提供一定量的鈣元素[2]。當妊娠期婦女攝入的鈣量不足時,不僅會使其本身對一些刺激敏感性加強,還會影響胎兒的骨骼和腦部發育,由于胎兒80%的骨量都是源于母體,所以,妊娠期補充一定的鈣,對孕婦和胎兒都有益處[3]。骨密度是一種直接可以測量骨骼中礦物質的指標,它可以評價骨骼的發育程度[4]。甲狀旁腺素、骨堿性磷酸酶和25-羥基維生素D是調節骨代謝的三種重要的物質,它們含量的變化可以判斷骨代謝是否正常[5-6]。本研究通過選取221例在麗水市婦幼保健院接受產檢的孕婦,探討孕期鈣營養指導對新生兒骨密度和骨代謝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浙江省麗水市婦幼保健院產檢的孕婦221例,納入標準:①均為初產、單胎妊娠;②孕婦無吸煙、吸毒、酗酒等不良嗜好;③孕婦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有慢性心肺疾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腎功能障礙等疾病;②孕期有妊娠合并癥;③胎兒有先天性畸形及遺傳代謝性疾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221例孕婦隨機分為觀察組(n=109)和對照組(n=112),兩組孕婦入組時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孕婦在孕周為20周左右開始服用碳酸鈣D3顆粒(國藥準字H20090334),兩袋/日,0.8~1.0g(每袋相當于含有鈣劑500mg和維生素D3200IU),同時采用孕婦學校講座的形式講解鈣營養對母嬰的重要性、補鈣的知識、日常常見補鈣食物的攝取及食用方法,科學合理進行鈣劑的補充。每月用膳食營養表進行營養指導評價,著重牛奶、乳制品、豆制品和海產品等高鈣的飲食攝入評價,以保障攝取量隨妊娠孕周不斷增加。對照組只進行常規的孕期保健宣傳教育[7]。
采用全自動生化檢查儀(日立診斷產品有限公司)測定兩組孕婦治療前及分娩1周時的血鈣濃度,采用超聲骨密度儀(以色列Sunlight Medical Ltd)檢測兩組孕婦分娩后3天橈骨遠端骨密度。觀察記錄孕婦分娩時的孕周、分娩方式和分娩時新生兒的狀況。使用超聲骨密度儀(以色列Sunlight Medical Ltd)、標準皮尺和新生兒秤分別測量新生兒左側脛骨中1/3段內側面的骨密度、身高和體重[8]。利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檢測25-羥維生素D及甲狀旁腺素,利用凝集素親和法測定骨堿性磷酸酶。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分娩后血鈣濃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娩后骨密度均較治療前增高(t值分別為4.921、3.881,均P<0.05);觀察組分娩后骨密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血鈣濃度及骨密度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娩孕周、剖宮產比例、胎兒窘迫及新生兒窒息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妊娠結局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新生兒性別、身高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新生兒體質量和骨密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新生兒身高、體質量及骨密度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25-羥基維生素D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甲狀旁腺素和骨堿性磷酸酶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新生兒骨代謝水平比較
鈣在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9]。它是人體骨骼和牙齒的主要組成部分,攝入量不夠會導致骨質疏松;它可以使體內多種酶保持活性,維持身體細胞膜內的通透性;它還是人體凝血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凝血因子;此外它還能緩解神經系統的異常興奮。妊娠期是一個對鈣需求量特別大的時期,但是我國主要以植物性纖維類食物為主,食用高鈣類食品很少[10],因此婦女在妊娠期容易缺鈣,孕婦缺鈣不僅出現情緒不好,還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此外,一些孕婦缺乏孕期補鈣意識,不能及時地補充鈣劑,導致孕期營養不良,所以,醫院定期地給孕婦進行鈣營養指導的教育講座,也十分重要。
骨密度是骨骼礦物質的簡稱,與人們的骨骼強度和內環境密切相關,可以反映人們骨質疏松程度。是評價人體的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由于胎兒從母體汲取營養,所以當孕婦發生營養不良時可能會造成胎兒的發育遲緩,因此我們通過檢測骨密度來判斷孕期婦女的鈣吸收強度和新生兒的發育程度。25-羥基維生素D、骨堿性磷酸酶和甲狀旁腺素是在骨骼發育過程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三種物質。25-羥基維生素D是由維生素D代謝產生的,是維生素D在體內的循環形式,維生素D可以促進腸道吸收鈣和磷及骨骼發育,因此25-羥基維生素D的含量可以間接地反映人體維生素D水平及骨骼發育狀態[11]。骨堿性磷酸酶是成骨細胞的表型標志物之一,它可直接反映成骨細胞的活性或功能狀況,是近年來主要用于小兒佝僂病早期診斷和亞臨床鑒別的特異性參考指標,也是目前用于評價人體骨礦化障礙的最佳指標[12]。新生兒的骨堿性磷酸酶的正常范圍在36~213U/L,當其水平增高時,提示新生兒可能缺鈣。本研究表明觀察組孕婦分娩的新生兒的25-羥基維生素D高于對照組的,而骨堿性磷酸酶低于對照組的,說明孕期補充鈣劑可以使新生兒骨骼發育較好。甲狀旁腺素是由甲狀旁腺主細胞分泌的一種多肽類激素,它能調節脊椎動物體內的鈣磷吸收,使血鈣濃度升高、血磷濃度降低,此外還可以促使破骨細胞成長和成骨細胞中鈣離子穩定代謝[13]。當胎兒在母體內接受不到足夠的鈣時,分娩后新生兒會出現血鈣濃度低,甲狀旁腺素發生代償性增加,所以對照組新生兒的甲狀旁腺素明顯高于觀察組。
本研究還測定了治療前和分娩后孕婦的血鈣濃度和骨密度,我們發現治療前和分娩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孕婦血鈣濃度無明顯差異,但是給予鈣制劑治療和食用含鈣膳食后,觀察組孕婦的骨密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服用碳酸鈣D3顆粒和服用含鈣膳食并不能改變孕婦的血鈣濃度[14],可能與鈣離子在體內代謝通路有關,機體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使體內的血鈣濃度始終保持在正常的水平,但是鈣劑的補充和服用一些膳食可提高孕婦的骨密度[15]。
通過觀察記錄孕婦分娩的孕周、分娩方式和分娩時胎兒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鈣的攝取并不影響妊娠結局。通過對兩組新生兒的性別、身高、體重和骨密度進行比較,我們發現服用鈣制劑并不會影響新生兒的性別和身高,但是會明顯的提高新生兒的體質量和骨密度,進一步說明了胎兒可以通過母體獲得鈣物質,而充足供應的鈣物質能夠促進胎兒骨骼的發育[16]。
綜上所述,孕期對婦女進行鈣營養指導,不僅可以提高孕婦和新生兒的骨密度,還能調節新生兒的骨代謝,有利于新生兒的骨骼發育,因此,妊娠期婦女應該補充適當的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