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守林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經濟全球化及金融國際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大軍中,我國也不例外。本文研究了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探討了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中,商業銀行應該從人員結構、制度建設、客戶服務、品牌建設、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經營策略的優化,提高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實現轉型升級。
關鍵詞:利率 市場化 影響 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經濟全球化及金融國際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和利率管制弊端的出現,使得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大軍中來。在我國,政府同樣在推動著利率市場化,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這既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也是未來我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具有兩面性,既蘊含機遇,也存在風險,我們既要利用它有利的方面對商業銀行進行改革,又要針對其風險進行防范。
一、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
(一)利率市場化為商業銀行的業務創新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利率管制時期,利率水平由中央銀行統一制定,商業銀行只需要按照標準執行即可,并不能擁有定價的權利。這樣的情況勢必造成商業銀行創新能力的缺失。利率市場化之后,貸款利率與存款利率之間利差的縮小使銀行有了創新的動力,可變化的利率水平也為銀行業務創新提供了可能。銀行可以通過產品的創新來吸引更多的客戶,可以通過服務創新來保持客戶數量,可以通過金融創新來規避風險,可以通過中間業務創新創造更多的利潤。
(二)利率市場化可以完善金融市場,拓寬商業銀行利潤來源
通過利率市場化改革,我國商業銀行有了自主定價的權利,置身于一個充分競爭并且活躍交易的環境中,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提高存款利率、簡化貸款辦理流程等方法來吸引客戶,拓寬利潤空間。
(三)利率市場化可以使商業銀行發揮自主經營權,推動差異化管理
利率市場化之后,商業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的管理目標、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本,對不同的客戶進行分別管理,將存貸款利率確定在一個適合的水平,并對不同規模不同信譽的客戶,進行差異化管理。不同等級的銀行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使用不同的發展模式。
二、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風險
(一)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造成利率風險
由于利率變化,使商業銀行的成本和收益發生改變導致的損失即為利率風險。這種風險對商業銀行來說是非常可怕的,需要嚴格把控。在市場的影響下,利率變動時,商業銀行會對存款利率作出調整,同一時期也會對貸款利率做出調整,但兩者之間的變化不一定是同步的、同量的,這種情況下兩者之間的基差就會變化,商業銀行的成本和收益差值就會變化,銀行面臨利率風險。我國商業銀行在傳統的存貸款經營上表現出嚴重的期限錯配。存款活期化交織貸款長期性,使得利率敏感性資產和負債的價值變動不同步。利率市場化加劇利率波動,只要缺口不為零,則利率風險便存在。
(二)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造成信用風險
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大門一旦開啟,各個商業銀行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將主動參與競爭。這樣一來,在合同履行方面商業銀行就會失去主動地位,客戶將掌握更多的主動權,根據實際情況客戶可以隨時選擇還款或者借款。這就相當于客戶有了超出合同的權利,但商業銀行對客戶的選擇一無所知,這就加大了銀行的風險。
(三)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造成經營風險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造成的經營風險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商業銀行在面對利率市場化改革時,持抵制情緒,對國家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還抱有一絲希望,固步自封,采取消極態度,導致商業銀行發展落后,逐漸被同行超越甚至淘汰;另一種情況是商業銀行持冒進態度,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情況下,大刀闊斧地快速改革,尤其是不經過對客戶的詳細調查,就給予高額貸款,以期獲得更大的收益,信譽度較差的客戶可能出現倒閉、跑路等現象,導致商業銀行形成過多不良貸款,流動資金變少,甚至破產。
三、利率市場化改革下商業銀行的經營策略優化
利率市場化是國家建設的需要,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是金融體系完善的需要,是市場良好擴張的需要,是順應時代潮流的需要。商業銀行應積極采取措施應對挑戰,抓住機遇謀求更好發展,不能消極被動的等待,甚至放棄轉型。商業銀行要從人員結構、制度建設、產品創新、服務質量等方面入手,提高盈利能力和競爭實力,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
(一)優化人員結構,提高人員素質
人是經營策略的制定者和主導者,想要優化經營策略首先要對人員進行優化。首先要優化人員結構,包括年齡結構、性別結構、知識結構等,降低商業銀行人員平均年齡、優化性別比例,加強專業知識培訓;其次要提高人員素質,從業人員需要從專業素質、服務意識、道德水平等方面進行綜合素質提升;第三要加強高端人才的引進,面對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商業銀行對高端金融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加;第四要加強人員儲備,面對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復雜金融環境,單一的知識結構已經不能滿足商業銀行發展戰略需要,要加強人員儲備工作,對儲備干部進行相應培養,增加創新型人才、信息化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占有比例。
(二)制定合理制度,加強激勵建設
一是要明確崗位職責,商業銀行的管理中普遍存在因人設崗的問題,在利率市場改革的影響下,商業銀行應按需設崗,明確崗位職責,能者勝任,略者淘汰;二是要建立人員培訓制度,市場千變萬化,今天的知識體系已經不能保證明天的處理能力,要根據市場需求,建立內部培訓機構,對員工進行專業的培訓,以優化員工知識結構,提高管理水平;三是要優化評價機制,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有利于調動員工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四是要實施公平激勵機制,激勵才能更加提高效率,激勵的透明化、合理化非常重要。
(三)提高服務質量,抓住重點客戶
傳統商業銀行的服務給客戶的感覺總是辦事效率低下、等待時間過長、服務態度不佳、服務質量較差。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客戶對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效率、快流程和尊重感成為了客戶的主要追求。面對這種情況,商業銀行首先要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意識。從產品設計到現場服務都要從客戶的角度考慮,在客戶上門辦理業務時,要提升客戶體驗感,同時要選擇主動走出去,為客戶提供上門服務,一方面給客戶帶來便捷,另一方面可以加強與客戶的感情交流,也可以使客戶對產品和服務具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其次要提高客戶參與度。同時要對客戶實施差異化管理。商業銀行的客戶種類不同,關注點不同、辦理業務不同、需要提供的服務不同,需要差異化對待。對于大型企業客戶,要進行全方位的服務。對于中小企業客戶來說,優化貸款流程,及時放款比較重要。對于個人客戶來說,提供專屬服務和產品定制比較重要。最后也要重視一些特殊客戶,比如老年客戶和農村客戶,這主要是在吸納存款方面,雖然數目較少,但群體數量眾多,也是擴戶增存的有利途徑。商業銀行可以根據自己的類型規模和發展所需合理調整客戶結構、挖掘潛在客戶資源。
(四)提升創新能力,豐富產品內容
商業銀行傳統業務對利率敏感度過高,風險容易集中。為了適應利率市場化發展要求,商業銀行應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豐富金融產品內容,開拓業務領域,提高風險承受能力。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創新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同時是多種多樣的。技術的創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例如:通過充分運用生物識別、語音識別、數據挖掘等最新金融智能科技成果,整合并融入當前炙手可熱的機器人、VR、AR、人臉識別、語音導航、全息投影等前沿科技元素打造無人銀行,就是一種技術創新。思想的創新,保證商業銀行可以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提升員工能動性,創造更大利益。制度的創新,使日常管理更加便捷,信息流通更加快捷。
(五)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品牌建設
在利率管制時期,商業銀行因其特殊的社會定位,擁有很多政策性客戶,并不需要宣傳自己。利率市場化后,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常態化,在眾多銀行中想要得到客戶關注、受到客戶認可、獲得客戶青睞,必須關注品牌效應。
因此,商業銀行的管理模式需要從利率管制時期的坐等客來,變為利率市場化之后的為客而行。工作人員要積極走出柜臺、走出銀行、走向企業、走向社區,開展宣傳活動,讓客戶了解銀行、了解產品、了解業務,在客戶心中樹立良好形象。走出困境,抓住機遇,首先要對銀行的品牌進行正確的定位,明白我們是什么,想要什么,需要做什么,從實際出發,制定企業文化,設計品牌形象;其次要樹立品牌建設意識,對內做好信息收集,對外做好宣傳發布,從信息整合、品牌策劃和公關活動出發,進行新聞發布、產品宣傳、文化建設、信息披露等相關工作;第三要保證品牌戰略良好實施,部門內部做好溝通,部門之間做好配合,產品的研發設計、包裝命名、廣告投放、新聞發布、推廣宣傳等方面進行整體規劃,統一實施。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山東濱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