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園地處淮安市區古運河畔,園內有千年娃娃井,有三百多歲的銀杏樹,仁慈醫院舊址,鳥語花香的假山、果園,品種繁多的花卉;園外有賽珍珠紀念館、“南船北馬舍舟登陸”紀念牌、御碼頭、大閘口、清江浦、若飛橋等名勝古跡,中州公園內有淮安名人館、戲曲博物館、淮安規劃館。幼兒園所處的東長街對于淮安而言非比尋常,多年前是淮安最繁華的地方。歷史悠久,大戶云集。當年清江浦的大碼頭就在街頭,南來北往的客商云集于此,各種文化在此交融,這里還有寺廟庵堂、天主教堂、清真寺等等,這些古建筑本身就富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便于我園搜集資源并且加以利用。以園所及周邊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現有課程相融合,真正意義上地追隨孩子,讓幼兒能快樂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園所;周邊資源;活動
隨著江蘇省課程游戲化的貫徹與落實,我們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探討,努力吸收幼教改革中的新理念,為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打造良好的周邊資源整合到一日活動課程中,我們做了一系列探究,具體實施如下:
一、 改造一日課程游戲化方案
我們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準繩,理解生活、游戲、活動、經驗在幼兒園課程和幼兒發展中的作用。課程活動應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我們將立足周邊古跡資源的特點,關注幼兒的生活經驗,牢固樹立一日活動皆課程的理念,對現有的幼兒園課程進行梳理、篩選,并將周邊可利用的環境資源活動有機融入,使主題更豐富、內容更全面,區域更多元,課程更符合幼兒發展的需要,更有助于幼兒豐富和發展新經驗,更加適宜,更具個性。
(一) 加強對現有課程的園本化研討
我們從多年前開始研究周邊資源如何為幼兒教育所用,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探索著、實踐著、努力著。但是在實踐中發現,許多教師僅僅通過照片、實物呈現周邊資源,很少將孩子帶到真實的環境中去感受、體驗、交流,從而降低了課程資源對幼兒的促進作用。而如何將如此豐富的資源進行有效加工、整理,使之符合幼兒園各年齡段孩子的認知、情感發展特點,是我們不斷優化園本課程方案的關鍵,這也促使我們進一步探索和思考更為有效的融合方式,將周邊資源融入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提煉出更適合本園發展、適合園所發展的園本課程,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二) 樹立一日活動皆課程的理念,滲透教育
首先,改進統一的作息時間安排,根據幼兒活動的需要,合理調整和安排一日活動的時間,整合活動環節,避免因時間被精細化地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而使幼兒不能充分自主、自由、盡興、深入地游戲。其次,樹立整合的觀念,重視一日活動的每一個環節的活動價值,將游戲精神滲透到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的組織實施中。再次,創設游戲情境,提升幼兒認知能力,比如美食街分享會、我當小導游、小小服務員等活動,讓孩子們走近真實的場景,在實踐中去感受游戲化的特色活動,體驗快樂,獲得經驗。
二、 創建園本化游戲環境
環境是課程游戲化的關鍵因素,幼兒園根據園本課程實施的需要,對幼兒園的環境進行調整、生成,使其成為有生命力的、幼兒的學習場地,讓環境充滿生活、生命和生長的氣息。
(一) 完善創生游戲空間
我園園內地形結構比較突出,有假山,有綿延起伏的果林,還有千年娃娃井、百年銀杏樹等。在這種獨特的地理優勢下,我們利用現有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創設以便給孩子提供更好地與自然材料進行互動的環境。比如,對沙池進行改造,新添了攀爬墻、戲水池,從孩子年齡出發,力求做到生活化、情趣化、藝術化和兒童化。合理地布局和劃分活動場地,科學創設游戲環境,給幼兒釋放更充裕的活動空間。
我們將充分利用幼兒園場地開闊的優勢,因地制宜地利用好每一個角落,根據幼兒發展的需求,實現環境、材料與幼兒多元互動。比如,在假山的竹林中創設“自然探險”“隧道攀爬”;在果林中創設“野戰部隊”“飼養區”等游戲環境,讓幼兒在自然游戲中綻放童真。
(二) 著力優化室內環境
首先,堅持幼兒是環境創設主人的立場,在環境創設中,克服教師設計、教師包攬的做法,讓每個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讓他們的創意物化于室內外環境中,從而成為環境的主人。其次,改變活動室小學化課桌椅的擺布方式,以方便幼兒游戲為基本原則,合理靈活地規劃活動室空間,提高幼兒自主活動的意識。再次,因地制宜,將美食街原型還原到班級主題墻中,豐富孩子們的活動。
(三) 師幼共同營造人文環境
《指南》中強調: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連的,要高度重視良好人際環境對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性。為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我們將帶領參觀《淮安名人館》,引導幼兒學習、了解偉人故事,支持幼兒將學習的實效精神落到實處。
總之,不管是室內環境還是室外環境,不管是顯性環境還是隱性環境,都以促進幼兒了解淮安當地人文文化發展為前提,在充分尊重幼兒意愿的基礎上,追隨幼兒的需要與興趣,進行環境創設,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充分自主、自由的活動。
三、 構建游戲化活動區域
以尊重幼兒興趣愛好、激發幼兒自主活動為宗旨,創建數量充足、種類多樣、材料豐富、與幼兒發展相適宜的游戲區域,區域活動中教師注重觀察、適當介入、有效指導,為幼兒主動發展提供條件保障。
(一) 規劃班級活動區
環境能促進幼兒能力和個性的發展,各班根據班級實際情況,打造具有班級地方特色的游戲區域。既有相對固定的閱讀區、建構區,也有根據園本課程需要靈活調整的角色游戲區、美工區等,并結合主題內容、園本活動計劃,適時地調整區域,將游戲區域與幼兒的發展緊密相連。在創設班級區域中,教師能逐步引導孩子學會制定游戲計劃,主動參與游戲區的設置、游戲環境的調整更新,能放手讓孩子依據自己的想法大膽嘗試,構建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游戲區域。
(二) 整合公共游戲區
為幫助幼兒接觸不同的人際環境,促進不同年齡段孩子的交往,我們將在主題框架下進一步加強對原有的公共游戲區——美食一條街、模擬戲劇館等區域的研討,從區域設置、材料投放、時間保證、組織指導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提高公共游戲區游戲的質量;從多讓幼兒操作體驗、讓幼兒更自主、更自由、充分發揮創造性的角度,促進幼兒多方面經驗的建構,也在最大程度上彰顯出周圍環境資源對園本活動的深厚影響。
四、 結語
通過開展園本活動,幼兒園孩子們能自己主動在生活和游戲中學習,每一個孩子既能在幼兒園里親密接觸到園所的各項學習資源,也能更多地了解家鄉文化,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同時也提升了教師課程建設和實踐水平。
作者簡介:
張柳娣,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淮安市老壩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