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要充分地發揮出來,初中語文教師也要以學生的素養發展為教學目標,積極地轉變教學理念,為初中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構建初中語文閱讀的立體教學模式。筆者將根據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以問題為主軸,以語言能力訓練為經,以朗讀訓練為緯,為學生構建三維立體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立體教學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鑒于此,初中語文教師要以課程標準為綱,以新課程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根據學生的學情,構建學生樂于參與的有效語文教學課堂,逐步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 以問題為軸,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閱讀教學是進行語文知識學習和理解的有效途徑,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巧設問題,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好奇心,也能鍛煉學生的思維,逐步地引導學生閱讀的深入,與文本展開心靈的溝通,與作者進行有效的交流,從而感染學生的情感,陶冶情操,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以朱自清的《背影》為例,這篇文章語言樸實無華,作者在看似平淡無奇的幾個故事和細節描寫中,將自己與父親深厚的親情無微不至地表達出來。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問題為主軸,逐步地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不僅要理解文本的內容,概括大意,還要理解文本中的寫作手法,體會作者對父親的真摯情感,從而達到高效閱讀的目的。在速讀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下問題:《背影》中主要記敘了什么事件?父親在送兒子的時候做了哪些事情?你所理解的文本中的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然后教師讓學生細讀,將文本中出現的“背影”勾畫出來?分別在什么時候寫到了背影?你對哪次的印象最深刻?作者在文中有幾次無聲流淚的情景,分別是哪些時候?請細細地品讀一下為什么作者的淚在無聲地流……以問題為主軸,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帶著問題進行閱讀,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思考和分析能力,為學生指引閱讀的方向,啟發學生的語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二、 以語言能力訓練為經,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言能力是學生進行語文知識學習和閱讀理解的關鍵技能,同時也是學生必備的語文素養之一,通過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語言能力的錘煉,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分析、理解和運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效率。學生良好的語言能力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和素材的積累,同時也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訓練學生的語言思維,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能夠真正地走進文本,理解文本的內涵與外延,讓閱讀教學成為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的階梯。
比如在進行“紫藤蘿瀑布”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互動課堂,讓學生在交流與思考中理解文本,提升語言。教學片段:
師:大家已經讀過文章了,描寫紫藤蘿的句子有很多,那么您認為最美的一句是什么?其中哪些詞讓你感覺用得好,為什么?
生1:我認為“這里春紅已謝……好不活潑熱鬧!”這句描寫紫藤蘿的句子非常好,作者通過“盛開”“彼此推著擠著”“活潑熱鬧”等詞語將紫藤蘿旺盛的生命活力有力地描寫出來。
生2:我認為“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這一段寫得比較好,其中運用了大量的色彩和比喻,如“輝煌的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像一條瀑布”“仿佛在流動”等,將紫藤蘿繁盛的美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
這樣,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不僅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說出來,同時也能借鑒和評價其他人的觀點,讓學生的在交流中拓展知識,理解文本語言,并能夠不斷地鍛煉學生的語言思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 以朗讀訓練為緯,注重學生的感悟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朗讀訓練是培養學生語感,熏陶學生情感的有效方法,通過朗讀學生更容易感受文本中的真摯情感,感受作者用詞用句的精妙,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句子、語篇會給學生耳目一新,心曠神怡之感。尤其是一些優美的散文、詩詞,通過朗讀更容易讓學生感受其中的意境、韻律、修辭,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以《天凈沙·秋思》教學為例,這是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這首小令很短,雖然只有五句話,卻將秋天凄涼動人的夕照圖完整的描繪出來,表達了作者凄苦的心境。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既可以感受文本中描寫的景象:枯藤、老樹、昏鴉、小橋、人家、古道、瘦馬、夕陽等,讓學生感受到文本的層次性:“枯藤老樹昏鴉”由下及上排列,“小橋流水人家”從近處小橋到橋下流水,再到遠處水邊的人家等,體現出文本的結構分明,雖然很多事物和景象,但是雜而不亂。同時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情語,諸如“枯”“老”“昏”“瘦”等,給濃濃的秋色增添了凄涼悲苦的情調,既將作者真實所見寫出,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情景巧妙地結合,達到了較高的藝術境界。
總而言之,在初中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朗讀訓練,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以問題為閱讀教學主軸,引導學生閱讀的深入,不僅要理解閱讀內容,更要和文本進行互動,體會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高效閱讀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趙靜.以趣入境走進詩意——以初中語文詩詞教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4(8).
[2]董志芳.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誦讀教學研究[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6(4).
作者簡介:
徐加琴,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楓葉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