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大數據分析開始應運而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使用大數據分析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本文通過研究大數據分析下的數學課堂教學,為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幾點策略,希望能夠給數學課堂教學更好地進行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分析;數學;課堂教學
一、 大數據與大數據分析的理論概述
(一)
大數據的理論概述
數據不僅是記載信息的重要依據,還是知識的重要來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數據在不斷地增加,其記錄的范圍、分析的范圍等也在不斷地擴大,這不僅表示出人類在發展的歷程中獲取的知識越來越多,也表示著人類社會的知識邊界在不斷地延伸。大數據,其實指的就是利用常規的軟件工具無法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對數據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等的數據的集合,因此必須要有新的處理模式,使其在面對日益增長的數據面前更具決策力。
(二) 大數據分析的理論概述
大數據分析,其實就是對規模、數據都龐大的數據進行分析。大數據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特征:數據量大、速度快、種類多、真實。通過對歷史數據進行分析等,對其進行科學的總結,不斷發現數據中存在的規律是大數據分析的目的,它通過結合不斷出現的動態數據預測事物未來的發展狀況。
二、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大數據分析
(一) 更新數學教學的觀念,樹立大數據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老師可以構建出數據分析的觀念。傳統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比較單一,老師們只要根據教材和課程標準進行教學,講得生動、清楚即可。而現在,他們既要懂得如何搜集信息、組織教學資源,還要挖掘數據當中的內容,借此了解學生并調控課堂節奏,有效地實施教學。教學方法和教學的模式往往會影響老師的教學觀念,所以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自身的數學教學觀念,并且在數學教學中根據大數據分析的發展狀況構建出相應的背景,讓學生的數據分析的觀念同樣得到構建,增強學生的數據分析的意識,加強學生對數據分析的重視程度。
(二) 用大數據讀懂學生,將分層教學帶入數學教學當中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往往采用的是固定的、統一上課的模式,這種固定的教學模式缺少新意,讓學生的個性得不到發展、潛能得不到挖掘。因此老師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學習狀況,對學生實施不同類型的教學,分層教學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一個很好的方法。但分層教學的前提是了解學生,了解每個學生特點、現階段水平及改進方向。在目前教育體系下,大數據恰恰可以在這方面發揮作用。比如在閱卷系統中,可利用機器快速掃描采集作業、試卷數據,并可以精確統計錯題率,選擇題更是可以統計每個選項的選擇人數。這樣,老師可以第一時間準確了解每個學生對各知識模塊的掌握情況,為分層教學提供參考,使教學更高效、更有針對性。正視學生存在的差異,進行分層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更有利于讓學生的數學潛能得到挖掘。
(三) 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大數據分析和獲取數據中存在的有用信息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加強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獲取數學中的有效信息,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還能夠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提高,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讓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也能得到提升。例如,在高三復習《線性規劃》這一專題的內容時,教師可數據化近八年的高考試卷中各個考點出現的頻率、難度,引導學生進行數據分析,發現考點頻率高,難度不大,且不含參數,這樣學生積極性提高,避免了盲目訓練,增強訓練的針對性,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四) 應用大數據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
數學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教學中注重加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數學課堂教學,解題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而課后反思和解題后反思往往是學生提高成績的一種有效方法,但很多學生往往是通過抄錯題本進行習題糾錯的,這種方法枯燥且費時,學生積極性不高,效果也不好。在大數據的支持下,教師可以把學生做的卷子或解答過程輸入計算機系統,之后學生通過網絡進行解答,便于學生對問題查缺補漏。相比傳統方法,具有實時性特征,有利于學生對錯題內容進行更好掌握,也提升了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
(五) 老師要加強對數學知識分類的能力和數學知識積累
數學是一門抽象且邏輯性強的學科,并且其中知識點繁多,因此,老師要對各類的數學知識進行分類,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且數學的知識邏輯聯系很強,學生一旦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知識斷層,就會影響整個數學學習,所以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進行鞏固和復習,加深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理解。數學知識種類繁多,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數學知識的積累。不僅可以積累平時教給學生的數學知識,還可以積極學習數學課本外的知識,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的習慣,在積累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創新解決數學知識的方法,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能夠給學生更加清晰的解題技巧,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水平。
(六) 積極使用數字化的教學模式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教師應該認識到大數據變革教育不可避免,唯有主動學習,主動改變數學課堂的教學。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改善教學模式的方法,有效使用多媒體進行備課、給學生布置作業、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等工作,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對數學感興趣,并能在生活中有效地使用數學知識。
三、 結束語
基于大數據分析下的數學課堂教學,需要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數據分析,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的能力,并且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學習能力的不同,通過分層教學提高學生整體的數學水平,還應該重視對數學知識的積累,積極創新數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有效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使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顯著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占志斌.大數據分析下的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江西教育,2018(8):57-58.
[2]張麗娟.基于大數據分析下的數學課堂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6):271-272.
作者簡介:
張偉榮,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虎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