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瑞
摘 要:德育源于生活實踐,班級德育生活化,就是要積極探索新時代班級德育活動的新思路,把學校德育工作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觀察和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完成對德育內容的感知和理解,結合生活中的點滴積累,自覺審視自己的言行,提升是非判斷的能力,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實現德育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班級德育;生活化;策略
德育源于生活實踐,把學校德育工作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觀察和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完成對德育內容的感知和理解,結合生活中的點滴積累,自覺審視自己的言行,提升是非判斷的能力,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實現德育教學的目標。對于農村中小學班級德育生活化策略,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一、增強德育生活化策略教育意識
要充分發揮意識的引領作用。現階段農村中小學教師對德育生活化教育有淺顯的理解,也有簡單的實踐,但德育生活化策略教育意識不強,沒有真正從創新實踐的高度去探索。要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組織中小學德育教師廣泛學習,牢固樹立德育生活化策略教育意識,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深入研究班級德育與學生日常生活的切入點,讓德育脫離口頭說教,讓德育融入學生生活實踐,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和學生身心特點,創新德育方式,實現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指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營造德育生活化策略教育氛圍
德育生活化教育要與校園文化建設相鏈接,創建良好的育人環境。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使學生仿佛置身于一個美麗的大花園,在耳濡目染中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學校充分利用宣傳櫥窗、校園廣播、電子滾動屏開展活動宣傳。在文化長廊及時張貼中小學生美術、繪畫、書法和攝影作品,展示中小學生校園生活風采。校園廣播及時傳播正能量,播放好人好事,播放優美動聽的音樂。校園文化墻內容要豐富多彩,既要有中小學生守則、行為規范等必要的規章制度,也要有經典文化、人物故事、時代風采、溫馨提示等富有生活氣息的宣傳畫面。正所謂“校園無閑人,人人育人;校園無閑地,處處育人;校園無閑時,時時育人。”這樣做可以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陶冶中小學生情操。
三、注重在實踐活動中教育啟迪
首先,要充分利用日常活動進行教育啟迪。
班級德育工作者要鼓勵中小學生積極參與主題班會、國旗下演講、慶六一、慶國慶、校園文化藝術節、體育運動會、家長會及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愛心救助、公益捐贈等活動,在不同角色的扮演中,指導他們感悟同學間的友情、師生間的真情、集體的溫暖、社會的關愛,幫助他們克服品德缺陷,樹立生命的自信,培養生命幸福感,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進而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珍愛生命、親社會、愛祖國的優秀品質,更好地指導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其次,注重利用一年一度的校園大型主題活動,在大熔爐活動中提升中小學生的道德修養。(1)開展感恩教育主題活動。學校邀請專家團隊開展感恩教育主題活動,班級德育工作者要抓住時機,及時引導,讓中小學生發自內心體悟:“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激老師的教育教育關懷”“感激同學的互幫互助”“感激自然的無私賜予”。以主題活動的開展為契機,引導中小學生體驗人情美、心靈美,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珍愛生命、親社會、愛祖國的優秀品質。(2)鼓勵中小學生積極參加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讓中小學生參加班集體節目排練,自覺融入集體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舞臺展示中體驗存在的價值、體驗美的展示、體驗成功的喜悅、體驗集體榮譽感,獲得生命幸福感,提升生命意義,實現由“我要活著”到“我要活好”到“我要活得有意義”的認識升華。(3)鼓勵中小學生積極參加學校運動會。在運動的海洋里,體驗參與的快樂、拼搏的精神、團結的力量、友愛的情感、成功的喜悅,體驗集體榮譽感,從而克服性格內向、偏激、自私和不愿意合作等問題,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提升他們的道德修養。
再次,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促進中小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百善孝為先,班級組織學生開展“孝心少年”活動,和爺爺奶奶做游戲、給爺爺奶奶講故事、幫爺爺奶奶洗腳,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孩子的親身體會的過程中學會了敬老孝親,時刻保持善良的品性。學校開設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組織學生全員參與,在誦讀活動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某班級表演的課本劇《雷鋒的故事》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表演中感悟雷鋒精神的實質。同時,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雷鋒就在我們身邊”。學校團隊活動中組織中小學生觀看與勵志有關的電視片、專欄節目,觀看“全國孝心少年”“感動中國人物”等專題節目,幫助中小學生培養自己的愛心、孝心、善心和誠信、友愛、堅強的意志品質。如:指導中小學生從盲聾啞世界里頑強拼搏的海倫·凱勒身上感悟生命的意義,從沙寶亮《天亮了》無腿小女孩歡樂的舞蹈中發現生命的幸福感……之后,各班級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校園內頓時涌現出了許多好人好事,班級德育工作的效果不言而喻。
青少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作為學校德育工作者,我們深知肩上的使命重大,只要在班級德育生活化策略的研究與實踐方面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并注重研究實踐,我們的工作就一定會有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李術芳.關于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2016.
[2]孫敏.淺談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2016.
注:本文系2018年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班級德育教育生活化策略與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290)研究成果。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