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平
摘 要:應縣木塔中的泥塑佛像形態各異,底層是一高10米的釋迦像,內槽壁上有6幅如來佛像,門洞兩側壁繪有金剛、天王、弟子等壁畫,這些佛像和壁畫都為遼代的風格,是壁畫中的珍品。
關鍵詞:應縣木塔;佛像;藝術特征
遼代佛教造像遺存十分豐富,有寺廟供像、石窟造像、佛塔浮雕造像和其他散存的不同材質的造像。其中,應縣木塔內各層塑像就屬于寺廟造像的遺存。本文目的是通過對遼代佛像的藝術特征的了解,進一步探討應縣木塔中佛像的藝術特征。
一、應縣木塔概況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應州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縣城內西北角的佛宮寺院內。目前對它的建造年代仍不甚明確,但大致認為木塔建于遼代道宗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即北宋至和三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它和意大利比薩斜塔、法國埃菲爾鐵塔并稱世界三大奇塔,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現存最古老而又最高峻的一座純木結構塔式建筑,被譽為木塔之王。1961年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遼代佛像的藝術特征
遼代佛教造像在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上都很有特色,它既繼承了唐代造像典雅端莊的遺風,吸收了南宋造像寫實的手法,又融入了契丹和北方地區傳統的審美情趣和表現技法,因而在整體風格上體現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點,展現出遼代造像獨特的文化藝術風貌。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地總結一下遼代佛像的樣式
特點。
面相:面形圓鼓,肉髻低矮,螺發中央多嵌一髻珠。
上身:佛像上身著袒胸式袈裟,下身著長裙,衣褶較多,兩肩寬厚,身軀飽滿。上半身偏長,且系腰較低,外覆大衣,遮住雙肩,前胸袒露,胸部寬厚,胸肌隆起,有剛健的氣勢。
衣紋:衣紋綿軟曲折,較為復雜,且線條缺乏力度,在佛像的小腿處,多出現一個回勾狀紋飾,仿佛一條蜿蜒而行的小蛇。
坐姿:坐姿為跏跌坐,即雙腿收緊盤起,雙腳腳心向上,且只露一只右腳。
頭冠:頭冠形式很特別,類似契丹貴族的頭冠,如筒狀,十分高大而華麗。
蓮座:蓮座往往呈現為復雜而高大的束腰座,即在大蓮花下加飾八角形臺座。
類似的具有代表性的遼代佛造像還有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釋迦牟尼佛銅像,是遼代佛造像的典型代表。
三、木塔中佛像的藝術特征
木塔的五個明層里共計24尊塑像,各佛像雕塑精細,各具情態,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墻上壁畫色澤鮮艷,人物栩栩如生。下面就木塔內各層造像壁畫的代表佛像,簡單介紹其造型并分析它們的特征。
(一)釋迦牟尼佛
第一層以釋迦牟尼為中心,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于2.13米高的束腰蓮花座上,臉型豐滿寬圓,神態親切安詳。石綠色眉毛猶如新月,雙目微啟,兩眉間有白毫相,鼻梁俊秀,唇邊有石綠色卷曲胡須,顏色與眉毛一致,下巴有細月紋。兩耳戴著耳環,深藍色螺發,肉髻中鑲嵌碩大的紅色寶珠一顆。手指修長優美,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手心向上置左膝作與愿印,大佛整體采用貼金和彩繪兩種裝飾方式。佛像袈裟輕盈貼體,衣紋線條流暢飄逸,在通肩式袈裟和服飾上,用瀝粉堆金法繪制了50多條長約50厘米的龍圖案,這些龍形態各異,大小不一,而且隨衣紋轉折而變化,造型靈動,刻畫精美細致。
(二)一佛二菩薩二脅侍
第二層實層內槽中塑有一佛二菩薩二脅待,分別為釋迦牟尼佛和東西脅待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正中大佛高4.11米,袈裟和衣服邊緣處,雕有飛龍,總計18條。兩脅侍菩薩立于大佛兩側,面容嬌美,神態謙恭而自信。左右普賢、文殊像美麗端莊,坐姿挺而不僵,微妙傳神,透出睿智成熟之美。
(三)四方佛
在第三層高57厘米的八角臺基上塑有四尊四方佛,高2.80米左右。面部均保存完好,肅穆端莊,外形基本相像,但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四尊佛的表情微妙,神態各異。
(四)一佛二菩薩二弟子
四層方形壇座上塑一佛二菩薩二弟子,分別為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普賢雙手置于腿上,似在聆聽;文殊右手上指,似在談論因果。主佛高達4米左右,又稱盧合那佛,彩飾極為華麗,有磅礴之氣勢。大佛兩側立迦葉、阿儺二弟子,高2.30米,阿儺面容嬌嫩,聰慧乖巧,是感性的代表;迦葉長者歷盡滄桑是理性的代表。
(五)一佛八大菩薩
第五層實層內槽中,上塑佛五尊,菩薩四尊。中間最大的一尊為大日如來佛,高約3米,嘴角微微上翹,比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含蓄且微妙。大佛正前后左右塑像,都戴佛冠為佛像,其他四角塑像則都戴菩薩冠,為菩薩像。
(六)門額壁板上的供養人像
一層內槽南北門的門額壁板上,繪有六幅供養人的彩色木版畫,南門上為三位女供養人,均頭戴花冠,身披彩帶,手托平盤,圖像華雍富態,繪技細膩精良。北門上為三位男供養人,均大紳長袍,頭著幞巾或翅冠,手持盤盞,恭敬侍立,圖像嚴肅莊嚴,繪技灑脫飄逸,可稱為版畫一絕。
縱觀應縣釋迦塔中的佛像、菩薩、力士,無論從造型、神態、裝飾上,都沒有重復和雷同現象,真可謂千變萬化,異彩紛呈,蔚為大觀。可見我國古代無名藝術家審美情趣之高雅,專業技藝之
精湛。
遼代佛教遺物內容豐富、風格獨特,在中國佛教藝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建于這個時期的應縣佛宮寺釋迦塔無論是從建筑、雕塑、繪畫還是書法、石刻等方面,無不體現出其獨特而精湛的藝術魅力,是一座舉世無雙的藝術寶庫。在國內外當代藝術品市場上,遼代佛像屢屢現身市場,深受佛像收藏家的青睞,了解遼代佛像藝術的特點,對于鑒賞和收藏遼代佛像無疑也大有
裨益。
參考文獻:
[1]黃春和.淺論遼代佛像藝術[J].法音,2009(6).
[2]程乃蓮,杜麗君.淺談應縣木塔之藝術美[J].文物世界,2011(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