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麗 許桂英
摘 要:小學敘事作文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正確掌握敘述、表達、寫作的方法,敘事作文的寫作能力對于其整體的學習和發展來說非常重要,教師在指導小學生敘事作文習作的過程中應以引導學生為主,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基于此,主要探討了指導小學生寫好敘事作文的幾點方法,希望能夠為提高小學生敘事作文的寫作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生;敘事作文;指導;方法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敘事作文的寫作是存有未知素材的一種寫作方式,作文的內容不僅有生活實踐的經驗,更有學生的想象,因此學生能否抓住敘事作文的主旨和層次非常的關鍵。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敘事作文的核心內容,抓住重點,多方面引導學生合理地進行構思。教師應重視敘事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學生的敘事能力影響其表達能力、思考能力的提高,教師應給予正確的指導。對此,引導學生寫好敘事作文有效方法分析如下。
一、明確敘事作文文章主旨,突出中心思想
在小學敘事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明確作文主旨,以明確的中心思想為敘事文的核心,這是敘事作文寫作的目的。學生通過敘述一件事件而有所體會和感悟,這是文章的中心和主旨。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所想表達的思想就是整個敘事文的核心,教師應正確地指導學生如何體現出中心思想。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確整個作文主要表達的是什么,明確作文主旨,接著通過具體的事件敘述突出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將其深刻并富有創意地表達出來。其次,引導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為學生的敘事文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人物和事件,都會讓學生留下印象和情感,這些往往都會成為敘事作文的文章主旨。敘事作文的過程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養成通過闡述事件表面揭示內涵的能力,將敘事與感悟同時進行,引導學生從深層次理解事件情感本身,同時要求學生在敘事文作文過程中不要為了記事而敘事,應有感而發、由心而寫,將自身對事件的感悟作為敘事文的主旨并將其貫穿在整個事件的始終。
二、敘事作文應分清主次、詳簡合理
在小學敘事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抓住作文的重點,對主要事件處應詳寫、在作文的開頭和結尾應簡明扼要略寫即可,從而做到敘事文結構合理、突出主旨確保作文質量。比如,讓學生以《一件難忘的事》為題進行作文寫作,該作文的題目為一件難忘的事,在寫作過程教師應讓學生明確所敘述事件中令人難忘的部分是什么,為什么感到難忘。令人難忘之處必然是存在事件發生的過程當中,所以在敘事文作文過程中應注意立意明確、主次分明、詳簡合理,主要通過對事件的描寫突出思想情感。尤其是對具體事件中所涉及任務的動作、表情、神態以及周圍環境等都應進行詳細的描寫。敘事文的開頭和結尾作為全篇作文的枝節部分應簡要的描寫,但要能夠準確地表達出其精要部分。敘事文在描述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要進行重點的描寫,將其作為作文的主體部分,主要體現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教師應讓學生了解敘事文的主要結構,應做到有“點”有“面”,“點”詳細寫、“面”簡略寫即可,“面”中通常是對事件氛圍、環境、背景的闡述和描寫,主要發揮烘托文章主旨的功能,而在“點”上通常就是敘事文的核心,直接突出文章主旨和思想內涵,因此對“點”應詳細描寫。
三、敘事作文中對事件的描寫應具有起伏和變化
在小學敘事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描寫的任何事件都摻雜著學生自身的理解和想象,找準并抓住事件的變化特點才能將事件描寫的深刻和具體。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到事件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在寫作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不同時間,事件會有哪些變化,不能只抓住一個時間點的一個情形描寫,而忽視了事件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展和變化的特點。在事件發展過程中,從時間的角度來講,有的事件為幾分鐘或幾個小時,有的事件時間會很長。其次,應引導學生認識到事件是隨著地點的變化而變化的,認識到這一點后再展開事件的描寫,自然也就將事件寫的更加生動和具體。最后,引導學生認識到事件的變化和發展往往是隨著矛盾的出現、解決而不斷進展的。所以,要求學生在敘事作文中闡述具體事件時,要找準事件矛盾點展開詳細的描寫,并應注重文章應有起有伏,避免敘述過于平淡。沒有起伏的文章往往會缺失重要的感悟和體驗,敘事跌宕起伏、富于變化才能讓人記憶深刻、難忘。
敘事作文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學生接觸的第一類作文文體,對于小學生的寫作來說屬于重要的啟蒙教學,教師應給予一定的重視。在指導學生的敘事文寫作時,要積極地引導小學生掌握正確的寫作習慣,從而提升自身的敘事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慧.小學記敘文寫作結構教學淺析[J].作文教學研究, 2014(2):55-56.
[2]孫學鑾.小學作文記敘文的教學方法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10).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