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梅
小學教育最令人頭疼的就是:特殊學生的教育問題。這部分學生的數量雖然不多,卻花費了教師很多的精力,對班級的影響也比較大。如何讓這部分學生由“特殊”變為“普通”甚至“出類拔萃”,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教育智慧。特別是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班主任,肩上的責任更是任重而道遠。
一、什么是特殊學生
1.問題學生
隨便說話、故意搗亂、干擾老師上課、走動故意發出聲音、破壞公物、亂動學生東西、不完成作業、成績差,不想學、學不會、家長不管、打架、罵人、自閉等學生。
2.留守兒童、單親兒童。
3.孤兒及流動兒童。
二、特殊學生的表現
1.成績差
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很多,有的學生缺乏自信;有的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學生家長不管;有的學生厭學;有的學生心理有問題;有的學生智力水平不高,有的學生不善于與人交流等。
2.單親兒童和留守兒童
單親兒童因為缺乏父母一方的教育,孩子看上去外表冷漠或不會向別人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也許思想有點固執;不太容易接受別人,不太好交往;性格比較孤僻、我行我素等。留守兒童學習熱情不高、自控能力差、性格孤僻、脆弱、逆反心理強,道德情感缺失,不善于聽別人的話等。
3.孤兒和流動兒童
孤兒因為父母雙亡,從小缺乏心靈上的撫慰,容易造成性格孤僻、自律意志弱、溝通障礙、容易激動等問題。流動兒童性格表現為沖動易怒、倔強要強、性格改變等。
三、特殊學生的教育方式
1.成績差的學生
智力差異的孩子可以分層要求,對智力水平比較高的學生可以從思維拓展、豐富知識入手。對智力水平低的學生可以從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入手,缺乏自信的學生,幫他們營造合適的活動或學習氛圍,從而幫他們樹立自信。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可以采取家校攜手和任課老師齊抓共管的方式進行教育。例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學生學習環境、改變教師教學方式、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組建學習共同體等。
例如:我班一名叫蔡××的孩子,作業一字不寫,家長熟視無睹,成績均在10分以下。為此我多次家訪,甚至將孩子帶回家里輔導,上課時,只要看見他舉手,我都不會忽視機會,積極鼓勵,表揚。給他安排一名懂事、聰明的學生做同桌,一年后,這孩子知道關心老師,上課也能積極發言,成績也在逐步提升,期末測試語文竟然考了55分。
2.單親兒童和留守兒童
教師可以先從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入手,幫助他們找到自身的優勢,讓孩子樹立自信。再從關心他們入手,從學習和生活兩方面進行教育。例如:多與孩子交流、讓孩子信任老師,愿意與老師親近,多與同伴玩耍、積極參加活動等。為孩子充分營造溫馨、和諧、友愛的學習、相處氛圍,幫他們培養樂觀、陽光心態和勇于克服困難的品質。
例如:和任課教師之間通力合作,讓好習慣始終如一。作為班主任,我時常與其他學科老師交流班上孩子上課、作業等情況,尋找習慣養成過程中的共性及個性問題,發現問題,與任課教師齊抓共管,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另外采用家校合作,讓家長成為老師的助手。我每次接班之初,就會給每位家長寫一封信,寄托希望,明確習慣,并做出詳細的說明,期待家長與老師共同努力,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之后,我會不斷利用家長會、班級微信群、電話等,及時反饋學生在校的表現,積極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針對不同的情況,及時做出修正或強化。
3.孤兒和流動兒童
對于心理原因導致的特殊學生,我的原則是抓住問題所在,打開心結,采取合適的方式方法,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采用因材施教、個別輔導的教育方法。
對這些孩子的教育要從“愛”抓起,把孩子當成親人、朋友,要用足夠的耐心和愛心來溫暖孩子的心靈,讓孩子愿意對老師敞開心扉,能積極、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分享情感。
例如:我教的這個班里,有個名叫安×的男孩,今年11歲,以前他的語文成績在60分左右,平時上課提問,幾乎聽不到他的回答聲、活動中也看不到他的身影。平時除了能看到座位上的人,你幾乎感受不到他的存在。后來與孩子的家長交流后得知,孩子在家極度活潑,說話聲音響亮,但很少接觸其他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了解,孩子是因為對自己缺乏自信,對其他孩子缺乏信任造成的。為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樹立其自信、鼓勵其交友、交給其學習方法,降低其學習要求等。一年以后,孩子聲音變大了,也會玩了,成績也提升到80多分了。
特殊學生的教育,是教育的難題。要讓他們健康成長,班主任就是孩子的貼心人,更是孩子的引路人。換位思考,換種方式,換個角度看孩子,也許每一個特殊學生后面藏著一顆智慧的種子,期待花期的到來。讓我們用最大的愛心和耐心做好他們的教育工作,讓每一朵花都有綻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