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婷婷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必修課程,其內容包括: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核心課程價值觀來看,綜合實踐課改變學生單一的知識接受性的學習活動方式或生活方式,強調直接經驗學習和間接經驗學習相結合的重要性,加強了學生對自然的了解,對社會的了解,密切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基礎教育人才培養的模式,必須重視實踐活動和交往活動的發展價值。所以,必須讓學生走出課本,走出學校,將綜合學習、參與學習、生活學習、探究學習作為獲得知識和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
家庭合作小組的建設,正是體現“實踐、自主、開放、生成”是綜合實踐課程的主要特性。
一、家庭合作小組的概念
根據某一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由教師及家長通過對其家庭教育資源進行共同評估,以家庭為單位組建合作小組,指導及協助孩子更積極有效地完成活動。
二、建立家庭合作小組的意義
(一)為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平臺
鑒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性,學生除了在校時間,需要更多的校外時間進行一系列的活動。但教師無法實施指導監控學習小組的合作情況。家庭合作小組的建立,是學生學習小組的延伸與發展。因為有了家長的加入,學習小組將在物資、信息、安全等方面得到更好的保障,學生課堂的學習交流活動將延伸到課堂外。
(二)為家長提供交流分享的平臺
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家長注重對孩子進行文化的積累,藝術的熏陶,性格的養成、動手能力的提升等教育。而綜合實踐課程開放的特性其實更能滿足家長們的需求。家長們通過某次活動,能夠更充分地了解到其他學生家庭教育的理念、有利的教育方法等,從而不斷反思、取長補短,最終達到家庭教育資源的優化。
三、建立家庭合作小組的原則
(一)自由組合與目的共建相統一
自由組合指學生家庭可以自由組成合作小組,教師只需落實人數及人員分工,督促檢查合作小組活動過程即可。而目的共建指任課教師根據某項活動的特點及備選家庭的教育資源的優劣勢,引導相關家庭組合小組。或達到家庭間的資源共享,或是為某項教育資源不足的家庭提供觀察與學習的平臺。
(二)揚長避短與取長補短相統一
家庭合作小組是為完成統一活動目標而組建。要讓每個家庭都能提供教育資源,就需要進行合理分工,揚長避短。善于講的家長就請他講,善于做的家長就請他做,能夠提供物資場地的就請他提供物資場地,發揮自身家庭充足的資源。
如在開展“紙的故事”這一活動時,有“制作你喜歡的紙藝術品”這一實踐內容,因為有些家長有手工制作的特長,而有些家長的手工制作是弱項,則引導這兩類家庭組成合作小組,讓家長進行合理分工,為小組提供不同的資源。如:有特長的孩子可以對孩子進行指導,另一家長可以負責向小組成員提供活動場地,還有一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設計小組活動記載表,留下活動影像。
當然,在互助合作的基礎上,家庭合作小組的成員間更多的是和孩子一起學習。不光學習一種技能或方法,更多的是感受成員家庭的學習氣氛、教育觀念、家庭氣氛、閱讀培養等無形家庭教育資源,從而反思自己家庭教育資源的優劣勢,提升自身家庭教育資源的容量與質量。
(三)落實目標與有效延伸相統一
在最初引導學生分組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家庭合作小組的創建問題,兩個小組成員家庭應該是相一致的。合作小組設立的活動目標與學生學習小組的目標也應該是一致的,而不同家長提供資源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完成這一目標。
當然,對學有余力的家庭合作小組,我們也鼓勵他們進行有效的課堂延伸。如在參觀科技館這一活動中,家庭合作小組在完成了“參觀科技館,并向家人介紹一種今天學習的科學知識或原理”這一活動目標后,幾位家長又利用家庭藏書,在課余時間對幾個孩子感興趣的航天知識進行了延伸學習。
四、家庭合作小組組建的類型
(一)共享型
就某一活動來說,合作家庭可開發家庭資源共享,在活動中能夠資源共享的家庭合作小組類型。這類合作小組往往氣氛比較融洽,學生自主性也比較高。
(二)援建型
就某一活動來說,合作家庭其中一些家庭可開發家庭資源十分匱乏,尤其是客觀教育資源匱乏。為了幫助這些家庭的孩子也能順利進行活動,引導他們與資源充足的家庭組建合作小組,享受小組整體資源。當然,被援建家庭只是在某一次活動中相關教育資源不足,并不是永久的幫扶對象。所以在組建這類合作小組的過程中,任課教師發揮了重要的引導作用。
(三)開放型
當同一年級確定同一活動主題時,我們可以打破班級的界限,以年級為平臺,搭建了開放型合作小組。這種形式的小組成員人數較多,來自不同的班級。如在“紙的故事”這一主題活動中,有“利用廢舊紙盒紙箱,制作紙工藝品”的活動目標。在充分征求家長意見的前提下,成立了以年級家庭合作小組。學生將自己小型的作品集中在了學校的操場上,在家長的協助下,將這些小作品拼接成大城堡。
在開放型家長合作小組中,因為家長們彼此不熟悉,所以教師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溝通協調作用。
五、對家庭教育的推動作用
以家庭合作小組為平臺,家長對孩子的指導就更具針對性了。能夠根據孩子的興趣,有效地幫助孩子,并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實踐、一起成長。
在活動過程中,學會與孩子進行有效對話,在活動中實現情感的交流,而不是簡單地滿足孩子的生存和生活需要。享受實踐的快樂,在幫助孩子完成綜合實踐活動的任務中,充分展示父母的角色,使活動變得既有耐心又充滿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