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堅
摘 要:文史資料和檔案資料同屬文化范疇,記載著過去和現在發生的的史料,文史資料一般是通過對參與經歷時代改革歷史變遷人物自述記錄,可以從參與人物的親聞、親聽、親歷等三個方面來記載。檔案資料都是都是從國家、社會、組織單位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直接產生的,也是國家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史資料研究過程中檔案資料作為文史資料佐證參考的重要依據,在檔案資料研究過程中文史資料豐富和全面檔案資料,兩項工作相互補充、相互借鑒,在維護歷史真實性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關鍵詞:文史資料;檔案資料;還原歷史;聯系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的學科專業緊密相連相互滲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通過不同學科相互緊密的溝通交流能夠使各項工作處理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在檔案資料工作和文史資料工作一樣,兩者相互借鑒彼此補充,盡可能的還原原本歷史面貌,下面將從還原歷史真實角度談文史資料工作與檔案資料工作的關系。
一 檔案資料工作和文史資料工作在還原歷史真實角度有著相同的目標
檔案和文史從古至今就有很深的淵源,在古代歷史記載和檔案保存都是由史官職位所擔任的,最早史官產生于黃帝時期用于占卜祭祀等活動后來史官的主要工作就是檔案管理、編寫歷史、文書工作,最出名的史記作品《史記》之一由司馬遷編撰被形象的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后面朝代史官工作內容的多樣性、細致性史官又分為大史、小史、外史、左史、右史等不同職位不同職務的史官職位,但是文書的工作、檔案的記錄、史書的撰寫都還是由史官所擔任完成的。
周恩來總理為豐富和充實我國文史資料,倡導號召親身經歷或者有所見聞近代歷史變遷、政治社會改革的老人將他們的親身經歷的全部記載下來傳給后代,這也就是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的由來,為了規范和完善這項工作的嚴謹性,在全國政協第五屆會議上就將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納入政協章程,這也使得所記載的文史資料更加的集體化、系統化、豐富化。通過政協文史工作持續深入的開展在過去幾十年當中記載了許多老人親身經歷親耳所聞親眼所見的故事,很好的把當時的社會條件、歷史背景、精神風貌記載了下來,為現在編寫、研究、論證近現代史提供了幫助重要的參考依據、同時也彌補了當時檔案資料、報紙書刊等相關文獻的不足[1]。
檔案資料和文史資料本身存在很多內在聯系,第一檔案資料作為原本歷史事件的真實的記錄,在歷史研究過程中具有很強的研究參考價值,第二在一些政治動亂、階級斗爭、社會不安的歷史階段很多真相事實被篡改、扭曲、誤傳等現象可以通過檔案資料的還原真實的歷史,第三在文史資料內容不足、部分內容含糊其辭、內容有待考究時,可以充分利用檔案資料對文史資料進行補充和佐證。
二 文史資料工作和檔案資料工作相互借鑒、相互補充、逐漸完善
上世紀六十年代,周總理在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的中明確指出:在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的過程中對“親身經歷,親耳所聞,親眼所見”等三親的老人的文史記載過程中一定要存真,要實事求是,可以不拘題材、不拘觀點。雖然這些歷史都是老人們親眼所見、親身經歷、親耳所聞但是由于事過境遷、物是人非、年代已久等緣故與真正歷史本身肯定是存在偏差和失真的,因此在編寫文史資料過程中必然要查閱檔案資料作為佐證,參考和補充這樣才能是文史資料記載過程中保證文史資料的準確性和真實性[2]。
由于本身檔案形狀和用途的緣故,檔案資料相比文史資料的更具權威性和可靠性,但是并不是每個朝代每個歷史階段都存在檔案資料,比如說:秦始皇為了鞏固皇權,制造了震驚世人的“焚書坑儒”事件,這使得在秦始皇時期、殷商、東周西周等歷史階段的檔案資料存世稀少。檔案資料由于很多戰爭王朝更替等眾多非正常因素導致存世檔案不多,這也就使得檔案工作舉步維艱,但是通過借鑒性的參考豐富廣闊的文史資料來填補檔案資料欠缺的現象,使得過去的很多歷史事件更加飽滿、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具體生動,也使得檔案資料更加系統化、完整化、可靠化。其實很多檔案資料目的就是存儲歷史信息缺乏人物情感,俗稱“死資源”但是可以通過文史資料生動具體的描述和投入主觀情感的編撰,使得檔案資料變成“活歷史”讓其更具有參考使用價值,讓歷史呈現出豐滿的面貌[3]。
三 結語
檔案資料工作主要是黨和國家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史資料工作是政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雖說檔案資料工作和文史資料工作的工作性質有所不同但是兩者的社會價值都是殊途同歸有利于社會的進步發展的,充分結合兩者具有共同的宗旨目的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內在聯系相互借鑒補充促使歷史研究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卞晉平,方兆麟.文史資料學概論[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7:189
[2]薛漢莉.淺談檔案在歷史研究中的史料作用[J].職大學報,2015(03):116-117
[3]潘連根.論檔案的記憶屬性——基于社會記憶理論的分析研究[J].浙江檔案,2018(08):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