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振海
近年來,京津冀地區的大氣污染、地下水超采、資源消耗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已經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以此為背景,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牟永福博士的新著《政府購買生態服務的模式及創新機制研究:京津冀環境治理一體化的視角》一書,從京津冀環境治理一體化的視角,研究了政府購買生態服務的合作和政策協調問題。該書視角新穎,思路清晰,體系完整,邏輯性強,是一部難得的研究生態治理的教科書式的著作。
作者以京津冀區域性環境治理為切入點,運用大量的數據分析,對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污染及破壞情況進行了整體描述,提出京津冀實現有效環境治理,必須要跳出封閉的思維方式,打破“一城一地”的行動習慣,實施跨區域合作、一體化治理。然后,作者進一步提出了一個令人非常感興趣的問題:如何實現環境治理一體化?在書中,作者亮明了自己的觀點:京津冀環境治理一體化的有效實現需要最大化地發揮市場與政府的配置作用,整合政府、市場和社會力量,采取政府購買生態服務的方式。
引出這個問題之后,作者對生態服務和政府購買生態服務兩個概念進行了闡釋。在牟永福博士看來,生態服務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生態系統服務,政府府購買生態服務也不是西方人所主張的生態系統服務付費和環境服務付費,而是為改善生態功能而生產或提供生態產品的公共行為,更多指向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和生態公共服務能力;而是將生態產品商品化和價值化,實現由行政機制向市場機制、過程管理向目標管理、無價生態向有價生態、靜態投入向動態投入、國家微效投入向顯效投入、政府單一投入向全民多方投入轉變的新模式。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始終秉持邏輯的嚴密性,始終保持學術的敏感性和創新精神。
在解決了關鍵概念之后,作者從現實性、理論性和政策性三個維度系統論證了京津冀政府購買生態服務合作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在此基礎上,作者認為以往京津冀購買生態服務的合作雖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必須從內在的、外在的以及相關關系中找出影響合作的因素和行動困境,病根找到了,那么剩下的問題就是怎么開藥方了。作者把這一部分作為研究的重點,不吝筆墨,用兩章的篇幅,從價值理念、利益協調機制、市場化體系和制度化體系四個層面對未來京津冀政府購買生態服務合作模式進行了理論建構;從基金籌集機制、支持體系、市場交易體系和政策評估體系等四個層面構建了京津冀政府購買生態服務合作的政策協調機制。其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觀點,如設立京津冀生態治理相關部門聯系會議、“京津冀生態資源大數據中心”和“京津冀生態服務交易中心”、京津冀生態服務聯合購買基金,等等,不僅體現出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而且具有操作性很強的實踐指導價值。
因此,在我看來,本書的出版將有助于學術界對生態治理區域性合作模式與政策協調機制研究的進一步探討,也將有助于拓展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研究深度和跨度,推動生態經濟相關學科在交叉集成研究方面的理論及實踐創新。但是,該書在內容及方法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定量研究有待于進一步加強,購買生態服務的市場化模式研究有待于進一步拓展。但是,瑕不掩瑜,無論從學術性上,還是貢獻度上,都不失為一部有份量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