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萍,羅雯怡,謝雨君
摘 要:近些年隨著職業教育發展規模的壯大人才市場競爭變得越發激烈,將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相結合,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崗位競爭力,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這篇文章先是簡要敘述工匠精神的內涵,隨后根據衛生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現狀,重點探究在衛生職業教育中培養工匠精神的途徑。
關鍵詞:衛生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培育途徑
當前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工匠精神作為一種價值導向,對各行各業具有重要的影響。在衛生職業教育中將工匠精神進行有機滲透,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和職業道德觀,使其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提升專業性技能,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的進步。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從狹義方面來講是指工匠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自身創作的產品進行加工,其過程更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從內在的角度來講,其是指多行業的工作人員在自身所從事的崗位中將精益求精和盡善盡美的理念融入工作過程中每一個環節與流程,以達到精致和完美的效果。
二、衛生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現狀
第一,工匠精神價值理念的弱化。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國內與國外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致使國人的價值理念受到一定的沖擊。也就是說,國民受到快餐式文化以及金錢理論等價值觀念的影響,致使其原本的工作理念以及思想認知產生變化,進而造成社會整體風氣略微浮躁,其較難認真完成本職內的工作以及履行自身的工作職責,致使工匠精神理念下的愛崗敬業、認真負責等工作訴求被忽視。與此同時,現階段基層護理人員的薪資待遇較低,其受經濟利益的驅動經常會存在急功近利、好高騖遠等情況,致使工匠精神在社會背景下的影響力逐漸被減弱和淡化。
第二,衛生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定位不夠明確。經過探究與分析后發現,當前在衛生職業教育中大部分學校都將學生專業技能的培育當作首要發展目標,其在學校教育方針和發展規劃方面忽視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引導作用,致使衛生職業教育中學生工匠精神的弘揚存在缺陷及教育領域的主體性地位未得到明確。總體而言,工匠精神作為衛生職業教育中的靈魂,其在傳承方面的缺失將會嚴重影響學生今后的職業教育以及就業發展。與此同時,大部分衛生職業學校對于職業教育的內涵沒有清晰明確的認知,雖然可以在院校內開展有關于工匠精神傳承的教育性活動,但其具體形式與流程流于表面、難以對其內在進行探究。
第三,專業性職業評價的缺失。現階段對于衛生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講,企業在判定人才是否能夠勝任崗位工作時,大多采用統一行業性標準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測試和崗位培訓。與此同時,一些醫院的領導人員在招聘醫療人才時將更多關注點放在競賽所獲得的榮譽層面,也就是說在職業競賽中獲得獎項的人員其專業性技能與操作水平要遠遠的優于其他學生,但是與國外相比仍舊存在一定性的差距有待提高。當前我國衛生職業學校的專業性技能競賽仍舊停留在項目任務的達成層面,并沒有將競賽過程的精準度、技術操作規范性等內容進行重視,與國際上的職業標準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與工匠精神的內涵與核心是存在矛盾的,同樣也是職業評價標準缺乏的一大影響性因素。
三、在衛生職業教育中培養工匠精神的現實意義
首先,將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相融合是現階段為各大事業單位培養高素質以及高操作技能人員的必經之路。對于技術型人才來講,在工作過程中擁有嚴謹認真的崗位精神和擁有專業的工作技能是同等重要的,只有在工匠精神的引導下才能讓技術性人才在工作后具備同樣的職業道德精神,并基于此在工作中勇于克服困難,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將工匠精神融于教學中可以逐步提升學生的工作競爭能力,對今后的就業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其次,將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職業規劃。衛生院校人才的知識經驗可以在日常學習中逐步進行積累,但其工作崗位上的職業性精神必須要在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提供的氛圍中進行培育。學校在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中起著重要的引導性作用,其必須要以人才市場的需求為學生精神培育的方向,以學生今后的就業發展作為人才培育的最終性目標,逐步使學生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工作技能。
四、在衛生職業教育中培養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徑
第一,加大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總體來講,現在大部分企業和單位在招聘時都希望能夠招到兼具職業道德與專業技能的人才。總體來說,在衛生職業院校的課程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專業類課程;另外一個就是德育的課程。學生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可以加強自身的操作技巧,而通過德育課程的學習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構建完善的價值認知并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人文素養。總體來說,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應該具備的道德要求與行為要求,其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樂于奉獻是職業道德的基本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德育教師在教學中要選取與學生專業以及未來工作發展方向密切相關的道德性要求與內容進行授課,逐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并為學生良好職業道德與職業技能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在職業技能競賽與工匠精神相結合。現階段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已經成為職業院校教育模式改革創新的方向,將工匠精神融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中,可以由原來的會操作變為現在的精準性操作,進一步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操作的規范性與精準性。當前職業院校的技能競賽已經成為國家級比賽項目,其有效開展也是將大量技能型人才進行挖掘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將工匠精神培育以及弘揚的重要方式。
第三,加強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合作與溝通。總體而言,提高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道德的根本性途徑就是實習。學生良好職業道德觀念與行為的養成與學校的專業性技能訓練以及實際工作崗位上的演練是有緊密關聯的。實習時學生在優秀教師的引導下,可以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和職業道德,并在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去了解工匠精神的內在主旨與精神特征,逐步在服務社會中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與職業操守,使其逐步構成完善的教育模式。
第四,將工匠精神貫徹始終。現階段以弘揚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教育性活動已經逐步成為職業院校培養學生綜合性能力的主要方向。經過探究與分析后發現,當前衛生職業院校對于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的養成和專業技能的培育已經廣泛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其必將持續的進行下去。與此同時,衛生職業學校在開展弘揚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活動中,還要及時邀請學生的家長及附近社區的群眾進行參與,增強其廣泛性;同時也可以邀請衛生行業領域的專家人員開展相應的義診活動,在實踐中向學生傳授醫學衛生知識和急救操作技能,并委派具有專業性知識和規范性操作技能的教師和學生積極融入社區開展便民服務,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工匠性精神。
五、結語
綜上所述,衛生職業院校是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性操作人才為最終教育目標,將工匠精神融入教學中是所有職業院校今后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改革的方向。只有將工匠精神進行有機融入才可以讓專業性人才的綜合素養以及專業技巧得到升華,為今后經濟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郭積燕.衛生職業教育培養“工匠精神”之探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7,37(6):808-810.
[2]王靜,劉巧玲.工匠精神融入中職護理禮儀課程教學的有效策略[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72-73.
[3]朱紅華.職業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實踐教學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及其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