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昱
摘 要: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居民對生活水平日漸提高,更對環保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掀起了以協調、綠色、創新、開放”為主的生態循環熱潮。在現代化管理領域,更是提出了綠色管理理論。嚴格要求企業在經濟生產建設的同時,加強生態循環的建設工作。本文通過闡述綠色管理的意義以及內涵,探究現代化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應用綠色管理理論時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優化綠色管理的現代化企業管理策略。以期推動綠色管理的推廣及普及,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建設。
關鍵詞:綠色管理理論;現代化企業;企業管理
為極大限度地提升生產產量及生產效益,傳統的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往往采取粗放式的生產模式,從而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更引發環境污染以及動物棲息環境減少等問題的發生。雖然,我國企業正處于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關鍵時期,但在給社會經濟代替巨大效益的同時,更應注重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將綠色管理與現代化企業管理融合,在企業產品生產及銷售過程中實施綠色化措施,從而有效地減少企業對生態環境直接或間接的污染,進而提升了生態環境質量,間接地提高企業利潤,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
一、綠色管理理論的意義與內涵
由于工業粗放的生產模式及工業廢料不能及時處理,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加劇了環境污染的范圍及程度。對國民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環境帶來嚴重的影響,更降低了國民的生活質量。因此,綠色管理理論的興起,能從根源上改善環境污染問題。具體來說,綠色管理的核心是將環保意識融合于現代化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過程、各個方面。以此在企業管理的層面上,將企業對生態環境的污染降到最小。也就是說,綠色管理應全面地與企業日常的管理模式融合,在日常的企業管理中滲透綠色管理的理念,在實踐中促進生態環境的建設。但綠色管理并不是限制了企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綠色管理可以推進企業轉型、節省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生產資源的重復利用率。更可提升現代化企業的形象。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最終有效實現現代化企業綠色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二、企業管理應用綠色管理的問題
(一)企業綠色管理缺乏重視
綠色管理理念在國外已得一定的發展,在國外有關機構的推廣下,綠色管理已完全融入各個領域的管理工作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生態環境的建設,對環保工作更起到了促進作用。也極大的改善了企業的社會形象。然而基于我國綠色管理理論不夠完善,綠色管理工作起步較晚,企業沒有對環保及企業發展做到深層的認識,從而在工業化、信息化的背景下,盲目地追求生產的規模化,產品的效益化,進而加重了對生態環境的污染與破壞。此外,在現代化企業生產過程中,缺乏相關的環保監督制度,從而不能有效地促進綠色管理理念的落實,進而,給國民生活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
(二)綠色管理人才嚴重缺乏
綠色管理理論的概念是結合環保意識與管理工作,在企業生產中促進環保工作開展的步伐。然而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綠色管理對企業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不僅僅在日常的行政管理中,更關乎與企業綠色生產的技術,以及廢棄料的處理技術。因此,培養具備綠色管理技術的管理人才句企業落實綠色管理理論具有深淵的意義。但由于我國企業生產粗獷化特點、環保意識薄弱等因素,對綠色管理人才需求幾乎于零。相關的教育機構更很少加強對專業人才的綠色管理培養,從而導致綠色管理人才在企業管理中嚴重缺乏。在工業綠色化、產品綠色化的新環境中,不能有效且及時地滿足國民與政府提出的綠色生產的需求。進而使企業陷入被動,不利于現代化企業的全面發展。
(三)綠色管理缺乏資金投入
在生產領域,綠色管理要求以高新科技產品及技術作為支持。特別是新工藝、新材料以及新設備的支持。從而有效落實綠色管理,實現經營綠色化、產品綠色化。生產及流程的綠色化。然而,針對綠色化生產的技術研究歷時較長、風險較高、投資也更為巨大。現今階段,我國企業難以為綠色技術及設備的研究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此外,由于社會其它投資企業及機構的環保意識不足,綠色管理觀念落后,在綠色技術及設備研究上,不愿為相關地技術研發投入資金。因此,綠色的技術的研發需要依靠國家提供支持。但基于我國經濟發展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民生、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建設中投入較高的資金,從而導致相關技術的自己投入嚴重不足,進而制約了我綠色設備及相關技術的研發。
(四)綠色管理相關理論薄弱
國外有關綠色管理的研究已取得巨大的成果,更被廣泛應用與企業的經營與生產中。我國雖相關學者雖對綠色管理進行初步的研究,但由于綠色管理理論在我國起步較晚,對綠色管理的研究不夠徹底。導致企業只能照搬、模仿國外相關的綠色管理理論。然而,國外的綠色管理理論在研究過程中,結合了國外具體的環境特點以及企業的生產銷售特點,其綠色管理理論也更適應國外企業的生產及經營模式。因此,將國外綠色管理例如引入國內,不能有效地解決實際的管理問題,甚至導致我國企業在管理上出現諸多的問題,從而放棄對整個綠色管理的應用。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企業綠色化進程造成負面影響。
三、現代企業優化綠色管理策略
(一)加強企業綠色管理的宣傳
針對現代化企業綠色管理觀念薄弱,環保意識淡薄等問題,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宣傳推廣工作力度,首先在社會宣傳角度,相關部門應加大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工作,通過網絡、海報、樓體LED顯示屏宣傳環境保護,提高國民的環保意識。在政策上,限制國民不文明的行為的發生。只有國民對環保達到深層的認識,才能從輿論上對企業提出綠色管理的要求,進而潛移默化地強化我國現代化企業的環保意識,深化了綠色管理的理念。其次,加大對綠色產品及綠色生產的宣傳力度,促使國民選擇采用綠色管理及生產企業的產品,從而在市場競爭的角度,推動企業的綠色化轉型。再次,政府相關部門在針對企業的綠色管理宣傳上,應制定激勵性政策,鼓勵現代企業在生產環節上選用綠色技術,在研發環節上,開放具備環保特點的替代技術,在資源利用上,鼓勵資源的循環利用,大力推動高新技術對傳統生產工藝的改造與發展。從而減少了工業廢棄物的產生。最后在制度上,企業應加強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從基層到高層,從生產到經營,逐步提升企業員工及管理人員對綠色管理的認識。進而有效地落實綠色管理理論與實際管理工作的結合。
(二)企業采用綠色的生產技術
傳統的生產工藝往往不考慮生態環境因素,過分追求生產規模、效益以及利潤的最大化,從而導致對環境的嚴重破壞。在綠色管理理論中,對企業生產環節的技術及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滿足生產需求的同時,極大限度地降低工業廢棄物的排放,從而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提高企業生產的綠色化水平。因此,現代化企業應落實綠色管理的同時,開發研制或引進綠色化生產設備及技術,升級或替換傳統的工資及設備,從而優化整個生產流程。此外,在企業商品上,企業更應通過綠色技術制造出具有環保屬性的商品,從而滿足國民的環保綠化需求。比如,在食品企業生產過程中,企業可以通過采取紙質包裝的形式銷售產品。國民在購買商品后,包裝物能夠被有效地回收再利用。進而避免了“白色污染”的發生,減少了資源的浪費。在家電行業中,傳統的家電采用塑料及化學復合材料,一旦電器損害,被丟棄在自然環境中,由于塑料不易溶解的特性,極大地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因此,家電企業在制造家電過程中,研發出可降解的材料,能夠有效避免對環境的破壞。更能改善國民的居住環境。
(三)加強綠色管理人才的培養
在企業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文化素養以及專業技能素質的人才對企業的管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落實綠色管理理論層面上,具備綠色管理理論基礎的管理人才,能夠極大地推動現代化企業綠色管理的進程。因此,加強對綠色管理人才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首先,我國高校應提高對綠色管理的認識,在工商管理系或其它院系中添加綠色管理專業,通過對學生綠色管理理論、綠色管理應用以及其它管理學理論的傳授,培養出一批具備理論、技能、高素質的綠色管理人才。然而,綠色管理教育需要充足的物資作為支持,國家在此方面應加強資金的投入,確保提升學生綠色管理的實踐能力。其次,企業應改變傳統的觀念,積極引入綠色管理理念。在聘請管理人才的同時,加大對綠色管理人才的引入,從而確保企業綠色化進程。最后,加強綠色理論的研究,通過高校綠色管理人才的培養,能夠有效輸出大量具備科研精神的綠色管理研究型人才。通過進一步結合我國企業的特點,我國生態環境的現狀以及整體經濟形式,對綠色管理理論開展研究工作,進而完善我國現有的綠色管理體系,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
四、結語
基于新環境、新時代對環保的要求,綠色管理被提到現代化企業管理的日程。但由于綠色管理在我國的研究及發展較晚,現代化企業對綠色管理沒有深入的認識,導致綠色管理不能融入企業正常的管理中。因而在實施綠色管理應用策略的同時,強化企業經濟利潤與綠色管理的直接聯系,促使企業自主地進行綠色管理模式。才能更為有效地發揮綠色管理的作用,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建設,從而滿足國民對環保的基本需求。
參考文獻:
[1]許紅娜.企業管理新風向——綠色管理[J].現代商業,2018(18):117-118.
[2]韓奉璋,吳泗宗.綠色發展與企業管理觀念的更新[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7(06):41-46.
[3]李衛寧,吳坤津.企業利益相關者、綠色管理行為與企業績效[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34(05):89-96.
[4]劉承偉.綠色管理:21世紀企業管理研究的新領域[J].齊魯學刊,2001(04):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