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網絡誠信治理初探

2019-05-13 01:57:08李柏萱
行政與法 2019年4期
關鍵詞:誠信評價信息

李柏萱

摘? ? ? 要:當前,網絡社會信用缺失現象較為嚴重,主要有妨害社會交往、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和擾亂社會管理秩序三種類型。究其原因,是由網絡技術虛擬屬性、人的自利天性以及相關制度缺失共同導致的。對此,應從完善信用立法、健全評價體系和融入科技創新等方面著手探索網絡誠信治理的有效路徑,以期對促進社會交往、推動經濟發展有所助力。

關? 鍵? 詞:信用體系;網絡空間;網絡失信行為;網絡誠信治理

中圖分類號:D64?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8207(2019)04-0083-08

收稿日期:2019-02-12

一、問題的提出

信用作為人類社會共同信奉的道德準則,是個人、國家和民族存世立身、傳承發展的根本之道。我國自古重視信用,《論語》中便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民無信不立”的警示,而走向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途中的當代中國,更是將誠信意識作為一種經濟、政治、文化的準則,全面融入社會生活中。[1]2014年6月14日,國務院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旨在面向全社會宣傳信用意識,推進信用體系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重申要推進誠信建設的制度化。

網絡空間作為現實社會在互聯網領域的延伸,信用是其維系人際交往、經濟往來的紐帶,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講,信用是支撐網絡空間有序運行的基石,這從當前依托互聯網而迅猛發展的網絡購物和共享經濟就可見一斑。在面對網絡失信行為時,國際社會通行的作法是對失信行為以及失信者給予否定性評價,并將這種否定性評價以信息的方式通過信用評價體系進行公示與傳播,從而使實施了失信行為的失信者從僅僅失信于相對人一方演變為一種面向全社會的個人信用消減。此時,失信者所面臨的消減信用值的懲罰無疑是極其嚴重的,甚至不亞于因失信行為而產生的法律層面的懲罰效果,這就使得網絡參與者實施失信行為的成本顯著提高,從而對其心理產生一定程度的威懾作用。故此,國際信用評估與監督協會(ICASA)將信用體系解讀為對失信者的社會懲罰機制,而這種懲罰的實施是以信息的收集和傳播為主要手段的。[2]然而,這種社會懲罰機制只是類似于刑法學中“心理強制理論”支配下的預防手段,現實中,網絡失信行為大量存在。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于2018年7月發布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網民8.02億,而其中僅在2018年上半年就有54%網民表示遇到過包括詐騙、個人信息泄露等涉及誠信的網絡安全問題。面對如此嚴峻的網絡信用缺失現狀,有必要對網絡失信行為的類型和成因進行剖析,以便為實現有針對性的網絡誠信治理提供參考。

二、網絡失信行為的類型劃分

網絡失信行為是指網絡參與者違反以法律規范、道德規范以及社會公序良俗等所建構的信用機制在網絡社會中實施消減網絡信用的行為。目前,學界對于網絡失信行為的分類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以失信行為所侵害的對象以及失信行為本身的表現形式為標準進行分類,主要有身份欺騙、惡意侵犯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網絡謠言與誹謗行為以及網絡詐騙五類。[3]二是以失信者的行為動機為標準進行分類,主要有宣泄報復型、偏激盲動型、迎合滿足型和謀私逐利型四類。[4]這兩種劃分模式雖然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有不足之處。具體而言,第一種劃分模式的分類標準并不十分統一,其分類結果類型化稍有欠缺;第二種劃分模式雖然在分類標準的統一性和分類結果的類型性方面均有較好的體現,但以行為人行為動機作為分類標準往往難以進行客觀查證,且不能較為直接地為網絡治理提供參考依據。故此,筆者認為,應以失信行為所侵害的法益為標準將網絡失信行為劃分為妨害社會交往型,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型以及擾亂社會管理秩序型。這種劃分的優勢在于,行為侵犯的法益相較于行為動機更為客觀,且交往、經濟、管理正是信用的重要功能和屬性,以此進行劃分更能準確把握失信行為的類型化特征,并為網絡誠信治理尋找更具針對性的方法和路徑。

(一)妨害社會交往型

社會交往是人類社會存續發展的重要活動,信用則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基礎和紐帶,失信行為會降低行為人的信用,弱化人們之間的信用關系。而“網絡社會的不信任瓦解了社會認同的基礎,增加了交往的不確定性”,[5]從而妨害社會交往活動的進行。妨害社會交往型失信行為主要表現為惡意的身份欺詐以及對他人隱私權等權利的侵犯。多數情況下人們并不會在網絡空間中使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身份,而是以一個虛擬的網絡ID進行交往活動。這種真實身份的隱瞞是由互聯網本身的虛擬屬性所決定的,只要在網絡活動過程中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與網絡準則,便不屬于失信范疇。但是,如果是為了實行某種非正當行為而盜用、冒用他人身份,或惡意隱瞞、虛構真實身份,則應認定為失信行為。此外,社會交往以平等與尊重為前提,人們基于信任而預設對方能夠遵守這一前提與之進行交往活動,一旦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則信任關系被打破,社會交往受到妨害。在網絡空間中最為常見的侵權行為便是對隱私權的侵犯。《報告》顯示,個人信息泄露在網民遭遇網絡安全事件中占比最高,為28.5%,較上一統計周期上升1.4個百分點。中國消費者協會于2018年8月發布的《APP個人信息泄露情況調查報告》也顯示,約有85.2%的受訪者遇到過信息泄露的情形,而信息泄露的主要途徑則是經營者未經授權收集和泄露個人信息。侵權行為的多發表明,當前網絡信用缺失狀況較為嚴重,迫切需要提高網絡參與者信用觀念,實現有效網絡治理。

(二)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型

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型失信行為是指行為人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實施的擾亂市場和經濟秩序、消減網絡信任的行為。這種失信行為主要表現為網絡詐騙及網絡交易過程中出現的違約等非誠信行為。網絡詐騙行為是典型的以牟取經濟利益為目的而實施的有違信用理念的失信行為,《報告》顯示,網絡詐騙在網民遭遇網絡安全事件中的比例是26.3%,這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信任和經濟秩序造成侵害。依托于信息網絡技術的日益更新,人們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休閑娛樂、文化教育等活動均可以通過互聯網展開。然而交易方式和場域的轉變并不能避免違約行為的出現,反而因交易雙方的匿名性、交易場域的虛擬性等原因導致違約行為大量出現。網絡交易過程中出現的違約作為較為典型的網絡失信行為,其對于市場交易秩序和虛擬空間中的信用建構也同樣會構成侵害與削弱。

(三)擾亂社會管理秩序型

擾亂社會管理秩序型失信行為所侵害的法益往往是關系到社會管理秩序的,具有更強的社會屬性,主要表現為編造、傳播虛假信息,傳播木馬、計算機病毒、虛假廣告等行為。編造、傳播虛假信息即所謂的網絡謠言,網絡謠言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向網民傳遞錯誤的輿論導向,從而擾亂社會管理秩序。如2010年的“山西地震”、2011年的“碘鹽防輻射”、2012年的“張海迪換國籍”等所謂的“新聞”在全國范圍內均產生了較大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會的恐慌,經事后核實均為網絡虛假信息。傳播木馬、計算機病毒則會影響計算機的正常操作和運行,嚴重的甚至會使計算機網絡大規模癱瘓,不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會威脅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傳播虛假廣告對其產品和服務進行虛假宣傳,是一種典型的欺騙消費者、失信于消費者的情形。傳播虛假廣告看似屬于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但如果是對涉及公共利益的產品或服務進行虛假宣傳則應歸屬于擾亂社會管理秩序,是一種失信于社會公眾的行為。如“魏則西事件”中某互聯網企業利用其經營業務上的優勢與便利,通過競價排名的方式為醫療機構進行宣傳,影響搜索結果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從而誤導當事人,造成了嚴重后果。

三、網絡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網絡的虛擬性是網絡信用缺失的技術性要素

網絡空間的虛擬屬性決定了其不同于現實社會的行為方式。在網絡中,現實場景被虛擬空間所取代,交流對象由現實的人轉化為符號化的“人”,甚至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無須以真實身份進行活動。人們在網絡空間中可以盡情享受這種區別于現實社會的輕松、虛幻與自由。然而這種虛幻與自由也正是導致網絡信用缺失的根源之一。一方面,對虛置的場景、匿名的身份、間接的交流方式難以實施有效的監督與約束,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失信行為,從而破壞人們之間的信用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人們之間的深度交往;另一方面,雖然現實社會信用標準對網絡社會依然具有一定的約束力,但在虛擬身份廣泛使用、交往模式較為間接、言論氛圍相對自由的網絡社會中也并非完全適用。有學者曾對此作過闡述:“衡量網絡虛擬社會‘居民言行正確與否的標準,不是非法與合法,而是個體的需要或不需要。”[6]人們不斷地在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之間進行時空轉換的過程,也是不斷切換信用評價標準與行為模式的過程。這種頻繁的轉換,極易導致人們對于評價標準和行為模式的混亂,加之網絡空間中相對寬松的氛圍,可能會讓人們產生放松甚至放縱的心理錯覺,從而實施偏離信用準則的失信行為。

(二)人的自利性是網絡信用缺失的根本性要素

對利益的追求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自利本能的天然性、永恒性和普遍性決定了它是與人類共存亡的一條自然規律”。[7]人追求利益的天性,并非必然導致失信行為的產生,也并不意味著“人性本惡”。因為“人性自利”其實只是在陳述一種人性方面的事實,而不是在為人性做或善或惡的定性。[8]人的自利性決定了其在進行社會活動時會以追求利益為根本目標,而被人的自利性所支配的行為此時便會做出兩種不同的價值選擇:一是在保障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此時便是屬性為善的自利行為;二是通過損害他人利益而實現自身利益的行為,此時便可將該行為定義為惡屬性的自利行為。之所以說人的自利性是誠信缺失的根本性要素,是因為人們對利益的追求往往是針對個人利益而言的,這種逐利性會激發人們對于個人利益最大化的渴求,從而誘使人們忽視對他人和公共利益的尊重。在社會運行過程中,利益的取得通常具有一套為社會所公認的程序與規則,一旦對利益的訴求過于強烈,則可能會導致對規則的逾越,從而削弱人們對于社會運行既有規則體系的信任,降低社會整體的信用水平。

(三)法律和信用體系的不完善是網絡信用缺失的制度性要素

在互聯網虛擬性與人的自利性的雙重影響下,僅僅依靠人們的道德意識來維護網絡空間中的信用關系顯然是極其困難的,此時便需要法律和信用體系等制度來約束和指導人們在網絡社會中的行為。當前,我國只在一些法律的某些條款中對誠信提出要求,如《民法通則》《合同法》《證券法》中均規定了誠實信用原則,《刑法》中對于詐騙類犯罪的規定也蘊含了誠實不欺的信用理念。雖然這些條款對于網絡失信行為同樣具有約束力,但是面對不同于現實社會的網絡空間中所發生的失信行為有時也不能完全適用。此外,這些條款散布于各項法律法規中,尚未形成體系化的信用立法,對于包括網絡失信在內的社會信用缺失并不能進行有效的治理。如在有些法律中誠信只是以原則形式出現的,雖然也能夠對人的行為發揮調整與規范作用,但因缺少相應的懲罰機制,而使其規范作用大打折扣。因為制度是用其賞罰規定來形塑人們的活動方式和規導人們的活動方向的,[9]如果缺少相應的賞罰機制,則會淪為空洞無用的口號,而非人們必須遵守的行動指針。

四、網絡誠信治理的相關建議

(一)完善信用立法,建構誠信法律體系

秩序的建立依賴制度的保障,行為的實施須有規范的指引,當今社會中法律無疑是被普遍認可的對秩序建立和行為指引最為有效的制度與規范。因此,面對網絡空間中大量存在的失信行為,通過法律對其進行規制與調整,是實現網絡治理最為可行的路徑。目前,我國已有關于信用治理的相關條款。例如《民法通則》《合同法》《刑法》等法律中均有體現信用理念的條款。而國務院及各地方政府也出臺了相關的法規、規章和政策性文件,如《綱要》《征信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及《遼寧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等。上述法律法規和政策性文件雖在網絡誠信治理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于過于分散,且規范效力層級較低,缺少必要的約束與獎懲機制,往往無法對網絡失信行為進行有效的規制。對此,筆者建議,我國應當盡快完善信用立法,著手制定面向包括網絡社會在內的社會信用治理的法律,并輔以一定的獎懲機制和較高效力層級以保證其規范性,使其真正成為規制失信行為和指引人們實施符合誠信要求行為的法律依據。

需要注意的是,網絡信用具有一定的道德屬性。鑒于道德與法律之間的差異性,在網絡誠信治理過程中不宜直接將道德作為法律評價與調整的依據。然而由于信用本身的道德屬性,在對失信行為進行評價與調整時又難免要受到道德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進行信用立法過程中應對道德因素給予必要的考量。對此有學者主張,道德要素進入信用立法必須滿足“以德入法”的路徑。[10]筆者也認為,道德因素并非完全不能進入法律評價體系中,因為道德與法律雖然在調整社會關系的手段上有所區別,但二者所體現的價值選擇卻存在重合之處,并且道德是在社會中長期積累演變而成并為人們普遍認可和遵守的行為規范,法律制定過程中往往會吸收借鑒道德規范中的積極成分以實現法律對人的行為的有效調整。事實上,法律中的道德要素并不少見,例如民法中不得對他人實施侮辱、誹謗的行為便體現了以禮待人、互相尊重的道德屬性;而婚姻法中有關禁止重婚,禁止家暴和遺棄家庭成員的規定則是對夫妻之間要互相尊重與扶持的道德要求。這種做法是法學和司法尋求從傳統法律素材中得出合乎邏輯的一條規則,是對權威的法外命題所做的技術性改編。[11]因此,在網絡信用立法過程中可以適當汲取道德規范中的積極成分,通過“以德入法”的方式將其法律化。

(二)健全評價體系,推廣網絡信用評價機制

我國目前已經建立了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用以對社會主體的信用狀況進行綜合評價,旨在向全社會傳遞誠信觀念,實現社會信用治理。該平臺的建立對于社會信用治理具有明顯積極作用,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底,該平臺已連接44個部門和全國32個省級信用平臺,歸集各類信用信息175.28億余條,截至同年6月底,便有280萬失信被執行人懾于信用懲戒主動履行義務。[12]該平臺的建立對于社會信用治理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的信用評價體系仍有尚需完善之處,尤其是網絡社會中的信用治理,更需要有針對性的應對之策。具體而言:

第一,轉變觀念,協同治理。長期以來,我國互聯網領域監管主體由政府擔任。隨著國家治理理念的轉變和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這種單獨依靠行政力量進行網絡治理的方式已力有不逮。面對新形勢,相關部門應轉變觀念,尋求建構由政府、互聯網企業和行業協會等組成的多元協同治理模式。在治理主體方面,政府部門不再扮演管理者的角色,而是以主導、協調各方的引領者與中間人的身份出現,與其他社會力量作為平等的主體共同參與網絡治理。在治理手段方面,不再單獨依靠行政力量進行治理,而是注重互聯網行業的自治,允許網絡參與者在網絡信用治理方面作出有益的創新和嘗試。如螞蟻金服推出的芝麻信用和新浪微博推出的陽光信用,便是對網絡用戶在網絡空間中商業交易、言論發表等行為所作的信用評價。同時,芝麻信用和陽光信用會依據信用評價給予一定的特權獎勵或懲罰,以此指引網絡用戶實施符合信用規則的行為。

第二,保護權利,以人為本。信用評價體系在進行征信活動時必然會涉及到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在此過程中要實現對個人信息的保護,首先要明確個人信息究竟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關于依法懲處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活動的通知》規定:“公民個人信息包括公民的姓名、年齡、有效證件號碼、婚姻狀況、工作單位、學歷、履歷、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能夠識別公民個人身份或者涉及公民個人隱私的信息、數據資料。”《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則將個人信息定義為“電信業務經營者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收集的用戶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住址、電話號碼、賬號和密碼等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用戶的信息以及用戶使用服務的時間、地點等信息。”由于不同法律文件之間立法目的的差異,其對個人信息定義的角度和側重有所不同,但從中可以看出,個人信息實際上是由公民身份信息和公民隱私信息所組成的。包括征信機構在內的公民個人信息收集主體在進行信息收集活動時應恪守保護公民個人信息的底線,只在必要的情形下收集足以識別公民身份的信息即可,禁止對涉及公民隱私的個人信息進行收集和使用。對此,《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禁止征信機構采集個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紋、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采集的其他個人信息。”然而,應當看到,雖然相關法律法規對于征信活動中收集個人信息的范圍給予了明確界定,但對于網絡信用評價體系卻并非完全適用。原因在于:傳統個人征信大多只對公民的借貸活動等進行考察,進而對公民的履約能力和信用狀況進行綜合評估。而網絡信用評價體系所參考的對象范圍不僅僅局限于借貸信息,還包括公民線上線下交易信息、出行信息、納稅信息以及社保、公積金信息等大量涉及公民隱私的信息。雖然此類信息的收集大多已經告知當事人并獲取了授權,但有時此種授權并非完全反映當事人真實意愿。如信息收集方未就收集相關信息向當事人作出明顯提示而誤導當事人作出授權或者以不給予信息收集權限便無法使用其他產品功能為由迫使用戶作出授權,在這兩種情形中看似當事人出于自愿授予了相關權限,但實則是迫于信息收集者所處的優勢地位而作出的無奈之舉。對此,筆者認為,對于包括網絡征信在內的信用評價體系來說,應當明確信息收集的范圍,盡量避免過多收集涉及隱私的個人信息,如果確有必要則應以正當手段獲取當事人授權,并對此類信息的使用與保管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避免當事人權利受到侵害。

第三,統一標準,互聯共享。當前各地區、各部門大多建立了相應的信用評價機制和信用平臺,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平臺之間互聯與信息共享。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各信用機制所執行的標準尚未形成體系,往往是一地一個標準,一種體系一個標準,極易出現類似的失信行為在不同的地域或不同的評價系統內會得出不同評價結果的現象,從而導致信用評價體系的公信力下降。同時,由于網絡空間具有不受地域限制的特有屬性,網絡失信行為往往會在現實社會中的多個地區產生負面效果,可能會出現同一失信行為被多個地區的信用評價體系同時給予懲戒的情形,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平。此外,信用評價體系不僅要對失信行為作出否定性評價,還要對守信行為進行肯定與褒獎,以此激勵人們恪守信用準則,從而在全社會樹立誠信觀念。但在實際操作中,判定守信者的標準、程序、依據并不統一,確定守信者可獲福利的方式也不明確。[13]因此,應盡快將各地區、各部門的信用評價機制進行整合,形成體系化的評價標準,實現信用體系的聯合獎懲與互聯共享。

(三)融入現代科技,創新治理方法

縱觀歷史上多次科學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影響,信息網絡技術在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引發了一系列負面效果,對社會信用的消減便是其中之一。為了應對網絡技術附帶的負面效應,確保網絡社會有序運行,人們不斷探尋網絡治理有效方法,其中便包括技術治理模式。技術治理的核心觀點之一便是科學管理,即以科學原理和技術方法來治理社會。[14]該理論于20世紀得到不斷發展并被廣泛應用于網絡治理中,互聯網工程任務組以及之后為應對網絡病毒而成立的計算機應急響應小組便是技術治理思想于網絡治理領域的實踐產物。然而技術治理理論“把社會治理視為純粹的科學問題,把科學原理和技術方法視為政治運行的根本原則”,[15]這種單純的烏托邦式的思想將理論與現實完全割裂開來,顯然并不適用于復雜的社會治理與政治運行領域,因而逐漸走向衰落。雖然技術治理理論具有一定的缺陷,但也并非毫無可取之處,其中科學管理的主張對于網絡誠信治理便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信用缺失并非網絡空間的獨有現象,網絡技術只是客觀上促使了失信行為的多發,卻絕不是信用缺失的根源。事實上,科技是網絡誠信治理極其重要的推動力量,如“綠壩”軟件在過濾不良信息方面的運用,“云璽智能印章”系統在網絡簽章和稅收信用等方面的應用均是科技創新在不同領域促進網絡信用建設和信用治理的具體表現。面對技術引發的治理難題,借鑒技術治理理念,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創新的方法彌補技術本身的缺陷,也不失為一條實現網絡誠信治理的可行路徑。

【參考文獻】

[1]俞思念.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再思考[J].湖北社會科學,2018,(1):26.

[2]程民選,李曉紅.社會信用協同治理:制度、技術與文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28.

[3]魯興虎.論網絡社會交往中的個人誠信缺失現象及其治理[J].道德與文明,2006,(5):55-56.

[4]魯良.失信問題的“互聯網+”維度——基于網絡行動者的分析框架[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4):11-13.

[5]陳虹,秦靜,李靜,鄭廣嘉.互聯網使用對中國城市居民人際交往的影響:社會認同的中介效應[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9):47.

[6]陳小魯.虛擬社區誠信現狀及法制建設分析[J].人民論壇,2013,(29):124.

[7]李青山.論人的本性及其與法律的關系[J].社會科學,2004,(10):80.

[8]韓東屏.反思“人性自利”[J].倫理學研究,2016,(6):121.

[9]韓東屏.論制度與社會發展[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3):69.

[10]羅培新.善治須用良法:社會信用立法論略[J].法學,2016,(12):108.

[11](美)羅斯科·龐德.法律與道德[M].陳林林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90.

[12]全國信用信息共享:讓“老賴”無處藏身[N].光明日報,2018-08-11(2).

[13]田禾.推動信用體系立法需注意四個問題[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8,(7):87.

[14]劉永謀.技術治理的邏輯[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6,(6):118.

[15]劉永謀,李佩.科學技術與社會治理:技術治理運動的興衰與反思[J].科學與社會,2017,(2):67.

(責任編輯:劉亞峰)

猜你喜歡
誠信評價信息
SBR改性瀝青的穩定性評價
石油瀝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美好生活離不開誠信
中國鹽業(2018年20期)2019-01-14 01:18:44
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少先隊活動(2018年5期)2018-12-01 05:24:37
那一次,我把誠信丟了
訂閱信息
中華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展會信息
中外會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多維度巧設聽課評價表 促進聽評課的務實有效
體育師友(2012年4期)2012-03-20 15:30: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亚洲影院|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啊嗯不日本网站| 欧美日韩免费|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欧美激情综合|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亚洲第一视频区|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久久91精品牛牛|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丝袜国产一区| 国产喷水视频|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婷婷五月在线|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狠狠操夜夜爽|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高清日韩heyzo| 不卡无码网|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天天操精品| 亚洲va欧美ⅴa国产va影院|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青草精品视频|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四虎成人精品| 毛片卡一卡二| 91亚洲精选|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99精品影院|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国产91高清视频| 国产91高跟丝袜|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av性天堂网|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91欧美在线| 黄片在线永久| jizz在线免费播放| 午夜日b视频|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91九色国产在线|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