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網絡化的不斷發展,網貸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而在高校中,網貸變得極其普遍,但這樣的校園網貸帶給大學生的只有像“雪球效應”一般越滾越大的債務,許多大學生因無法還清債務走上歧途。本文將主要探討校園網貸行為的現狀、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關鍵詞:校園網貸;大學生;原因;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5.5;F724.6;F8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1-0217-01
作者簡介:曾成程(1997-),女,漢族,重慶人,蘭州理工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本科在讀。
一、大學生校園網貸的現狀
在21世紀的現在,基本上全國各個高校的大學生都有基礎的生活費用,并且許多大學生也會選擇在周末或是假期出去兼職來賺取零用錢。除此之外,現在的大學宿舍大多為四人或者是六人一間,學生們的衣物以及生活用品等等在寢室都是舍友可以看見的,難免會產生攀比之風。但大學生作為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群體,并沒有多余的很多錢來支持他們想“買買買”的行為,于是,在不告訴家長的情況下,校園網貸就成為了他們的“最佳”選擇。
(一)校園網貸模式多樣:校園網貸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1.P2P貸款模式:是一種幫助在校大學生解決上學資金不足問題或者對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進行資金借貸的模式。
2.分期購物模式:是為在近期內有強烈的消費意愿卻缺少足夠資金,可分期付款消費的大學生服務的一種模式。
3.電商平臺分期付款模式:它是指電商為拓展業務、培養用戶消費習慣,以帶來更大的消費交易量為主要目的并允許消費者分期付款的一種模式。[1]
(二)虛假宣傳形式多樣,門檻低
現在在學生們瀏覽手機網頁時,隨處都可以見到“分期消費,每個月只要xx元”、“無利息”、“只需三分鐘輕松到賬”等誘導他們點進去的消息。對于大學生來說,在接觸了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活后,物質上難免會有巨大的欲望,但在金錢上又是無力承擔的。因此,這樣的網貸信息對于大學生來說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的。最后,就會掉入校園網貸的陷阱。
二、大學生校園網貸的原因
(一)盲目追求奢侈品,攀比消費
隨著網絡化的發展,大學生這一群體對國內外的奢侈品的了解越來越多,部分大學生為了證明自己比較時尚就會購買奢侈品來證明自己的時尚品味。其他人看見后,為了不丟失自己的面子,也會跟風買奢侈品。但往往大家買的奢侈品并不一定是自己真正喜歡的或是真正需要的,總而言之就變成了一種浪費。而在這其中,有的學生并沒有購買奢侈品的物質基礎,但為了自己的面子,他們也許就會選擇網貸,來短暫地炫耀自己也能買奢侈品的能力。
(二)為了享樂而超前消費
大部分的大學生都仍然有著來著父母所給的每個月固定的生活費,而生活費的數目往往都是足夠每個月的正常支出的。但部分大學生在拿到生活費后,就會毫無節制的去買東西或是用來娛樂,這往往導致他們在拿到生活費幾天或是不到半個月后就會將生活費花完。所以,為了正常的吃飯以及買生活用品,他們就會選擇校園網貸,先將剩下的這個月過完,等到下個月拿到生活費再將錢還回來。但實際情況往往是他們拿著網貸的錢繼續亂花,而第二個月拿到生活費后,仍然補不上網貸的缺口,最后越欠越多,陷于校園網貸的陷阱中。
(三)消費觀念出現歪曲
作為年輕的一代,現在的大學生更加追求各方面的個性化。例如有的大學生在購買商品時,不愿意去選擇大眾都夠買的物美價廉的東西,反之,他們會選擇能彰顯自己個性化卻不那么實用的且昂貴的商品。久而久之,他們也只好把這些買來沒用的商品扔掉,而去再買同類的但有用的普通商品。可以看出,他們用了幾乎兩倍的價錢買了本該只用原價就能買到的東西。在生活費并不充裕的情況下,校園網貸就成為了滿足他們購買個性化產品的選擇。
三、防范掉入校園網貸陷阱的措施
(一)開展普法講座,宣傳防范不良校園網貸
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他們對社會上的危險了解得并不多,所以首先應該在各個高校開展關于“校園網貸”的普法講座,讓他們能夠對校園網貸有一個基礎的認識。在講座的過程也可以加入關于不良校園網貸的具體實例,使他們對不良校園網貸的嚴重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此外,也可以通過舉辦知識競賽等活動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進來,深入了解校園網貸,以達到宣傳的效果。
(二)樹立正確積極的消費觀念
各個高校應對學生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不可攀比盲目消費,提倡節儉之風,打擊奢靡之風,為學生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此外,還要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到勤儉節約,理性消費。
(三)監管校園網貸,打擊不良校園貸
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校園網貸的監管力度,積極打擊不良的校園網貸。例如,制定完善的監管系統,對校園網貸進行詳細的調查,防止出現惡意放貸的情況。此外,提高校園網貸的要求,在學生想要借款時,應對學生的生活情況進行了解,包括其借款的原因、用途以及其是否有能力還貸等,如果有必要,也應將借貸情況及時告訴其家長,防止出現無法承擔債務的情況。
四、總結
大學生作為一個年輕的群體,在消費方面要樹立正確的積極的消費觀念,不可盲目攀比跟風。此外,要防范不良校園網貸的陷阱,不得隨意相信其虛假信息,謹慎地參加金融活動,并且應具有基本的法律意識來保護自己。
[ 參 考 文 獻 ]
[1]孫承新.校園網貸風險存在的原因及對策研究[M].中國集體經濟,2017(20).
[2]包艷龍.“校園網貸”發展情況調查與分析[J].征信,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