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河 黃克福
麻竹是筍、竹兩用的經濟竹種,主產于我國福建、臺灣、廣東、香港、廣西、海南、貴州和云南等地區。矮腳麻是在福建省閩南地區發現的竹類新品種,2016年10月通過了國際竹類栽培品種登錄權威的新品種登錄認證。
1.特征特性。大型叢生竹種。干高在12米以下,胸徑在8厘米以下,節間短于30厘米,從第5節或第6節開始分枝,短氣根節位在1~3節。枝條的排列較有序。葉片大,葉質薄而柔。5月上旬即開始出筍,筍體較小,單筍重1~3公斤,小暑、大暑、立秋節氣是其出筍最多的時節,立冬節氣前后停止出筍,但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部地區栽培,有時在小雪節氣甚至大雪節氣還有個別出筍。筍肉質脆嫩,味鮮美,營養豐富。南亞熱帶地區豐產林每畝每年產筍量可達1000公斤,中亞熱帶地區每畝每年產筍量可達700公斤。
2.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不耐寒,宜在南亞熱帶地區栽植。喜溫暖濕潤氣候,根系發達,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適宜于海拔300米以下、年平均氣溫16~22℃、最低氣溫不低于-4℃、全年無霜或霜期極短、年降水量在1400~1800毫米的地區栽植。宜選擇土層深厚、水肥條件好、腐殖質含量高、質地疏松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種植。造林密度以每畝30株(叢)左右為宜。豐產林竹筍產量高,消耗的養分多,每年需施肥2~3次,春季(2月或3月初)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另外兩次追肥時間以出筍初期和出筍盛期為宜,肥料以速效化肥為主。竹筍要適時采收,一般在筍尖破土時就可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