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目前的各地區的公安院校中,女學警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與男生相比,女生的心理壓力顯著偏高,但抗壓能力普遍較低,這就使得公安院校女學警將會出現更多的心理壓力問題。本文從警務化管理的角度出發,對女學警所承受的心理壓力進行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女學警心理壓力調節策略,以加強公安院校女學警心理壓力管理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關鍵詞:警務化;女學警;心理壓力;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D6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11-0298-01
作者簡介:吳佳睿(1999-),女,浙江溫州人,本科,浙江警察學院,主要研究經濟犯罪偵查。
因公安系統對男生女生的需求不同,所以公安院校在進行招生時就會調整招生政策對招收性別比例進行規定,一般男女比例為8:1,這就使得女生進入公安院校門檻更高。當女生以優異的高考成績和體能分數進入公安院校卻發現四年的大學生活需要著面臨嚴格的警務化管理時,不免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壓力。因此,公安院校女學警的心理健康問題必須引起重視。輔導員或帶隊區隊長應時刻關注區隊女生的心理壓力狀況,幫助其排解壓力,進行壓力管理。
一、警務化管理下女學警心理壓力的產生及成因分析
(一)心理壓力過大而產生情緒低落、孤單、緊張的心理
研究者發現使用SCL-90量表對公安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研究,發現她們在強迫、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等七個方面的得分高于全國青年常模。可見,公安院校女學警心理普遍處于“亞健康狀況”。①公安院校本身就類似是一個半軍事化的學校。所以當懷揣著美好憧憬的女生踏入警校時,比男生更能感受到種種的不適應。寢室搞內務、疊被子,上課集合列隊,不能穿自己喜歡的衣服,行進怕不齊,內務怕積灰,等等,這些使女學警的神經一直處于一種神經緊繃的狀態,特別是在經過督查時,這種緊張會進一步放大化。
(二)心理問題背后是女生心理壓力過大和抗壓能力較低的原因
我國教育主張開放辦學,但是有些女生片面理解這一理念,時常拿自身的警務化管理與普通高校的自由相比較,這是預備警官意識缺乏的表現。這種比較而產生的落差是女生產生心理壓力最主要的原因。同時大學階段的女生正是心理、生理發育成熟的關鍵時期,這個年齡階段的女生本身就會經常帶有一種不良情緒。基于女生本身情感細膩易受傷害的特點,就容易造成女生在情緒低落孤單的時候無法排解的局面,從而抗壓能力就會減弱,最后危害女生的身心健康。
二、緩解女學警心理壓力問題的意義
緩解女學警心理壓力有利于提高公安院校學警的整體戰斗力。女學警在整個公安院校中雖占少數,但卻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女性的心理敏感性較強于男生,這一點會使女警在面對突發性警務活動中更加迅速和準確的察覺對方的情緒。比如,在解決社區鄰里的糾紛方面,女警特有的細膩和溫柔往往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緩解女學警的心理壓力,有利于女學警之后更好的從事公安工作,從而提高公安整體的戰斗力。
三、警務化管理下女學警承受的壓力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對認知的影響
壓力會影響人的認知,如果一個人時常關注壓力的來源,那他的認知效率也就越低,思考的變通性越差。同時壓力還會影響人對事物的記憶,從而降低我們決策的能力。對于女學警來說,心理壓力過大造成對認知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處理事務效率低下,造成判斷錯誤。眾所周知,嚴謹對于公安干警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這可能關乎人的性命或者人一生的命運。若因為心理壓力的問題造成女學警在工作上的失誤,危害難以估量。
(二)對人格的影響
健全的人格包括正確的金錢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也是正確的自我認識、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個性特征的體現。這也是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方面之一。這對于公安院校的女學警來說也是尤為重要。由于現在公安院校女學警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幾乎是收寵愛于一身,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而在警務化嚴格的管理的壓力下,對女學警的要求又高,這些都會轉化為巨大的壓力,不利于女學警良好人格的形成。
四、公安院校女學警心理壓力調節策略
公安院校的女學警的壓力來源主要為警務化管理,如何在思想上對女警進行教育,幫助其適應警務化管理是輔導員以及帶隊區隊長所應該重視的。首先應該明確,警務化管理類似軍事化管理,這并不是學警的專屬,基層派出所以及各地市公安局中的在職民警也是在接受警務化的考驗。其次,輔導員們應該向女學警們明確學校管理制度,幫助女學警們掌握學習、訓練、警務化管理相結合的生活節奏,幫助女學警養成公安院校的生活作息。同時,輔導員應與女學警多交流多溝通。定期與存在情感問題和情波動較大的女生進行談心,有利于其消極情緒的排解。
[ 注 釋 ]
①肖瀟,劉霞.女研究生群體心理壓力探析[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49-151.
[ 參 考 文 獻 ]
[1]楊恒毅.公安院校女生心理壓力分析及調節策略研究[J].遼寧警專學報,2012(6):70-73.
[2]全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用書心理衛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