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念
摘要:本文通過對交際法理論特點的論述,簡要分析交際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并指出交際法在運用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和要求。
關鍵詞:交際法;對外漢語教學;交際化
交際法又稱“功能法”。“交際法是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實行交際化教學過程的一種教學體系。”[1]它是從國外傳來的一種教學法,現在越來越普遍地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運用交際法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第二語言學習者有更多輸出語言也就是說的機會,以便他們掌握漢語交際能力。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運用交際法進行教學時,漢語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應當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和學的兩方面,學更為重要。“教”只有通過“學”才能起到作用,“教”必須為“學”服務。”[2]對外漢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時刻記得學生才是中心是主體,一切的教學活動都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學習服務,而不是本末倒置,只是一味地自己講,按照中國傳統的教學法進行授課,這樣做不僅學生會感到學不到什么東西,甚至可能喪失對漢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更有可能認為漢語課太枯燥乏味,漢語太難學而從此再也不學了。所以,教師一定要做到在對外漢語課堂上,一切以學生為中心。當然,這并不是說教師因此就什么都不做,或者說事事都聽學生的,被學生控制。相反,教師應該起到一個主導作用,掌控全局。在學生練習時適當給予引導,在學生有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并且要做到把握課堂節奏,不能被學生給帶偏了,脫離教學目標。
其次,在進行漢語教學時,漢語教師要堅持用漢語教學,適當地運用學習者母語或媒介語是可以的,但是一定不能過度依賴,因為這樣的話就達不到一個很好的教學效果。語言學習首先需要有大量的輸入,然后才能有下一步的輸出,所以,對于漢語學習者來說,大量的漢語輸入是很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當然,教師在用漢語進行教學時,“應堅持用簡單、淺顯、學習者已掌握的漢語進行講解。從而培養學習者用漢語進行思維的能力,用漢語來理解和表達,進行真實的言語交際活動,盡可能不借助母語或媒介語,為漢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3]
再者,漢語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課堂這個教學小環境。第二語言學習者學習第二語言的主要是在課堂上,所以課堂這個教學環境對他們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需要漢語教師重視并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環境。雖然它和真實的交際環境有差距,但是漢語教師應盡量做到課堂環境真實自然,讓學生像是在真實的自然交際環境中一樣。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這對漢語教師有很高的要求,這需要教師有很高的專業素養和理論水平。另外,在對外漢語課堂環境中,師生間的雙向互動交流也很重要,漢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同時,“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態度也在無形中影響到學生的言語學習,如果教師對學習者持肯定的態度,這會對學生產生鼓勵作用,也有利于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4]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多鼓勵學生多肯定他們取得的進步,這樣學習者也會有更高的學習漢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此外,“教師應盡量營造出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消除學生的緊張和羞怯情緒。”[5]
“交際法”,顧名思義,重在“交際”二字,也就是說漢語教師要讓學生盡可能地多說,自己少說一些,做到精講多練。我們知道有很多漢語教師受我們國家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雖然心里知道要讓學生多說多練,但在進行實際教學時,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按照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當然,結果可想而知,學生對漢語的興趣大大降低,甚至認為漢語就是很無聊很沒有意思的語言,再也不愿學習漢語了。所以,漢語教師不論是在海外還是在國內進行漢語教學,都應該時刻牢記精講多練這一教學原則,讓課堂真正地成為學生的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能夠學以致用。
漢語學習者學習漢語的目標是為了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這就需要他們不僅有足夠的漢語語言知識,即具有語言能力,還需要他們掌握一定的交際能力,二者缺一不可。漢語學習者在學習了有關語音、詞匯、語法的知識后,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可以說出正確得體又流利的漢語了,因為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不一樣,二者不是等同的關系,所以只有在他們同時具備了交際能力的同時,才有可能說出正確得體又流利的漢語。所以,這就需要漢語教師盡量做到讓課堂交際化,盡最大可能為學生創造真實自然的交際場景,讓學生感到就像在日常交際環境中一樣。這樣做,對于學習者交際能力的培養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學習者的漢語水平也能有明顯的提高。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交際法多用于口語教學。但是在口語教學中運用交際法時,漢語教師需要做到幾點:
首先是需要選擇恰當的語言材料,這一點對于漢語學習者來說很重要。因為如果學習材料不具有實用性,不貼近學習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在平時生活學習中可能根本用不到,或者是教科書式的語言,這無疑是對學習者沒有任何意義,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所以,選擇適合學習者的當代通用的活的語言材料很重要。同時,教師在選擇語言材料時還要考慮學生的漢語水平,一定要適合學生的現有水平才可以,過高或過低都不可以。此外,并不是所選的語言材料中的所有內容都要講給學生,而是教師要有選擇性地教,選擇那些適合漢語學習者的內容教給他們。對于語言材料,教師應做到靈活變通,要有選擇性地教,有些內容該補充時做適當補充,該刪減時刪減,也就是說教師要做到活用語言材料。
其次,在口語教學中,教師要做到課堂教學過程交際化。教師應盡最大可能地讓課堂中的交際真實自然,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也就是說教師要保證學生在漢語課堂上的輸入真實自然,貼近他們的日常生活,具有實用性。當然,“僅僅把口語教學局限于課堂是不科學不合理的,應該讓學生到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去接觸漢語。”[6]因為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學生接觸到的是鮮活的語言材料,所以他們可以學到更地道的表達,進步也會更快,也更會有成就感。所以,漢語教師除了讓學生在課堂進行交際活動外,也可以適當地布置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際任務。比如說,學生這節課學到的是如何買東西的表達,那么在課堂進行集中強化的交際練習后,漢語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后去練習買東西,并用到這節課所學的表達,真正地讓漢語學習者做到學以致用,讓枯燥的沒有生氣的語言學習和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的體會到漢語學習的樂趣,漢語學習的成就感,這樣,他們就會更加熱愛漢語,更加熱愛學習漢語。
此外,教師在進行口語教學時,教學手段要盡量做到多樣化。因為如果教師重復運用同一種教學手段,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沒有新意,也就提不起學習的興趣,自然進步也就不會很大。所以,在進行交際練習時,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說,教師可以借助圖片,實物,幻燈片,視頻等來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更樂于學習漢語,認為學習漢語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兒。
再者,在進行交際練習時,學生難免會出錯,這時教師要適當糾錯,而不是有錯必糾。在糾學生的錯時,要有計劃有重點。對于那些不影響交際的錯誤,教師不必抓著不放,可以不糾;但對于那些影響到交際的錯誤,教師一定不能放任不管,要及時給學生指出來,以免下次再犯類似的錯誤,影響交際。但是教師在進行糾錯時,應當選擇恰當的時機。當學生在進行語言表達時,不要糾錯,不要打斷他,而是在他說完后進行糾錯,或者教師先記錄下來同學常犯的錯誤,等全班同學都說完后進行集體糾錯。因為如果在學生說的時候教師打斷他進行糾錯,這會嚴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而后果就是學生可能再也不敢開口說了,甚至產生不想再學漢語的念頭。所以,對于學生的錯誤,教師不可以置之不理,也不可以有錯必糾,而是選擇恰當的時機有計劃性地進行糾錯。
在運用交際法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時,還應該注意:
在選擇漢語教材時,教師應當特別留心,不要人云亦云,因為別的老師都說好,所以就選擇某本教材。而是根據學生的特點,根據所教課程的特點及課程的目的目標等進行選擇。
另外,對漢語教師本身而言,一定要讓自己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這也是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的基本。漢語教師不能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就主觀認為漢語很好教,所以漢語課堂不用做太多準備,這種想法完全是錯誤的。我們不否認任何一個會說漢語的中國人都可以教外國人漢語,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教好漢語,只有那些受過系統訓練有系統教學方法且具有敬業精神和專業素養的人才能把漢語給教好,所以教好漢語并不容易。
當然,在進行漢語教學時,考慮學生自身的狀況也很重要。因為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有不同思維方式,有不同特點的學習者,他們的學習風格學習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學習新知識的速度也不同,這些都需要漢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考慮到,以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最大程度地學到更多的漢語知識,掌握漢語交際能力。
此外,在用交際法進行漢語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注意聯系實際。在讓學生進行口頭表達或教師舉例講解時,都要堅持這一原則。因為只有聯系實際,貼近他們的日常生活,學生學到的才是有用的活知識,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也才能真正達到交際的目標。
總之,漢語教師在運用交際法進行教學時,一定要考慮全面,從教材、教師、學生到課堂環境、教學手段等等都要考慮到,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用交際法進行漢語教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曾學慧.對第二語言教學法—功能法流派的簡評—兼談教學實踐中的取舍問題[J].雙語學習,2012(5).
[2]吉照遠.交際法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文學刊,2011(12).
[3]吉照遠.交際法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文學刊,2011(12).
[4]吉照遠.交際法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文學刊,2011(12).
[5]高平.交際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教育研究,2004(12).
[6]劉美蘭,葉奕晨,魏致遠.“交際法”在對外漢語口語教學中的運用[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