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漪靜 吳景東
摘要: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17年5月—2018年5月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60例皮膚科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2例和對照組28例。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治療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比較2組治療前后PASI評分的變化及病情改善情況。結果?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PASI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較對照組下降更加明顯(P<0.05)。結論?尋常型銀屑病患者在西藥治療基礎上,聯合中藥方劑治療,可有效提升臨床療效。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尋常型銀屑病;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758.63?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9)03-0033-02
銀屑病是一種免疫介導的多基因遺傳性皮膚病,許多環境因素,如創傷、感染和藥物,可誘發易感患者發展為銀屑病。銀屑病的典型臨床表現為鱗屑性紅斑或斑塊,有局限性或廣泛分布[1]。筆者對2017年5月—2018年5月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60例尋常型銀屑病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收治的60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32例、對照組28例。2組的平均年齡、性別、皮損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診斷標準?參照《皮膚性病學》關于尋常型銀屑病診斷標準。
1.3?排除標準?排除患有嚴重器質性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及治療前1個月內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
1.4?治療方法?2組均予靜點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 mL、維生素注射液2.5 g,每天1次以抗炎脫敏,靜點胎盤多肽注射液8 mL,每天1次以調節免疫,并同時應用外用藥水復方硼酸溶液,復方青尤乳膏以安撫止癢退疹。其中觀察組同時采用中醫辨證治療,病情進行期(中醫血熱證):自擬涼血地黃湯加減,組成:水牛角15 g,地黃10 g,牡丹皮10 g,川芎5 g,赤芍10 g,土茯苓10 g,黃芩15 g,白花蛇舌草15 g,丹參15 g,甘草10 g,黃柏10 g,野菊花10 g,梔子10 g,重樓5 g,烏梅10 g等組成。靜止期(即中醫之血瘀證):采用桃紅四物湯的治療,處方:熟地20 g,白芍15 g,連翹20 g,當歸20 g,川芎、桃仁、紅花、白術、茯苓、皂角刺各10 g,并隨癥加減。水煎劑,100 mL d 3次口服。1個月為1個療程。觀察治療前后肝腎功能、血脂、血糖及血常規。記錄2組治療前后不良反應,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PASI評分。
1.5?療效標準[3]?療效指數=(治療前PASI評分-治療后PASI評分)/治療前PASI評分×100%[2]。
根據治療前后的皮疹形態,大小,多少。評估浸潤程度及浸潤深度的變化。痊愈:皮損完全消退,PASI評分減少≥90%;顯效:皮損明顯消退,積分下降指數60%~89%;有效:皮損部分消退,PASI評分減少30%~59%;無效:皮損消退不明顯,積分下降指數<30%。
1.6?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87.5%,顯著優于對照組的75%(P<0.05),見表2。
2.2?2組患者治療前后嚴重程度指數(PASI)評分比較?見表3。
2.3?不良反應?2組患者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生。
3?討論
銀屑病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病,由先天易感基因,在機體氣血平衡失調,外界環境氣候,風濕寒熱,精神刺激,外傷感染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引起的血熱,血燥與表皮細胞過度增生性病變。銀屑病可分為4種臨床類型,包括尋常型銀屑病、紅皮病、膿皰型銀屑病和關節病,其中以尋常型銀屑病最為常見,占全部患者的97%以上[4-5]。
銀屑病中醫稱“銀錢瘋、蛇虱、白疕”。其辨證論治規律是“辨血為主,從血論治”[6],血熱、血燥、血瘀證為基本證型,在此基礎上許多其他的辨證方法來反映疾病的復雜性。如果外感因素明顯,則可分為熱毒、濕熱、風寒、風熱等。若臟腑紊亂明顯,則可分為肝郁、肝火旺盛、脾虛等。“內有蘊熱,郁于血分”是銀屑病的主要病機。因外感六淫;或心緒煩擾,內傷七情;或過食辛辣酒酪,飲食失節,致致脾失健運,郁滯蘊熱痰濕等多種因素,使氣機壅滯,郁久化火,毒熱蘊伏營血而發于肌表。“火盛者,必有毒”(《重訂通俗傷寒論》),毒為熱盛所致,熱聚而成毒,毒邪貫穿全病,最初多為熱毒積聚體內,氣機壅滯營血失調,導致經絡阻隔、氣血凝滯,久病則為瘀毒[7]。因此本病的中醫治療原則為:血熱證:清熱、涼血、解毒;血燥證:養血、潤燥解毒;血瘀證:活血化瘀解毒。治療方劑中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胃、肝經,具有解毒、通利關節之功效,生地、丹參、水牛角滋陰解毒;白芍養陰潤燥;丹參、紫草、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熱抗炎作用,當歸能調節免疫功能,有利于藥物的吸收。銀屑病采用中醫的整體觀念,通過四診合參、整體調節患者的內環境,結合外用藥,內外同治。中西醫結合治療銀屑病臨床療效明顯,副作用小,復發率降低。因此,中醫藥和西醫免疫治療是目前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
綜上所述,尋常型銀屑病患者在西藥治療基礎上,聯合中藥方劑治療,可有效提升臨床療效,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39-142.
[2]李炫諭,李曄.涼血消銀方治療進行期尋常型銀屑病49例[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24):225-228.
[3]郭憲法,田松,鄔繼坤,等.涼血地黃湯加減聯合NB-UVB治療尋常型銀屑病療效觀察[J].皮膚病與性病,2015,37(4):231.
[4]全國銀屑病流行調查組.全國1984年銀屑病流行調查報告[J].皮膚病與性病,1989,11(1):60-72.
[5]丁曉嵐,王婷琳,沈佚葳,等.中國六省市銀屑病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24(7):598-601.
[6]鄧丙戌.銀屑病中醫辨證的規律探討[J].中國醫學文摘(皮膚科學),2007,24(6):344-345.
[7]尋常型銀屑病(白疕)中醫藥循證臨床實踐指南(2013版)[J].中醫雜志,2014,55(1):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