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948年4月2日,毛澤東在《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簡稱《談話》)中詳細闡述了辦報過程中應踐行的群眾觀和群眾路線問題,其中許多精辟的觀點和論斷,對當時的新聞宣傳工作及改革有著重大意義。如今,進入了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也是《談話》產生70周年,其中所傳達的群眾觀對當前新聞事業的發展進步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談話》;群眾觀;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A841;G21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8-0281-02
作者簡介:高麗陽(1994-),女,漢族,山西呂梁人,山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
1946年7月1日,《晉綏日報》創刊,是晉綏根據地的“抗日號角”,受到毛澤東等領導人的肯定,極受人民群眾擁護,為后來新中國的新聞事業培養了大批的新聞人才,毛澤東對其辦報方針和工作原則給予過重要批示。
1948年4月2日毛澤東在山西呂梁興縣蔡家崖晉綏軍區接見了《晉綏日報》以及新華社晉綏總分社的記者、編輯二十余名,做出了著名的《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即“4.2談話”,這個談話內容豐富,意義重大,其中所傳達的群眾觀更具指導作用。
一、《談話》發生的歷史背景
毛澤東對中國共產黨整體的戰略思考中也包含著對黨報事業的關注與規劃。毛澤東黨性原則的貫徹與執行、反“客里空”運動的進行、以及1944年毛澤東對晉綏邊區《抗戰日報》的指示都對后來《談話》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一)黨性原則的貫徹
毛澤東領導了《解放日報》的改版工作,使《解放日報》成為完全的黨報,并且把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增強報紙的黨性作為辦報的重點,在毛澤東黨性思想辦報觀點的指導下,《解放日報》和其他一些根據地黨報面貌都煥然一新,這也是得益于堅持了黨性原則。
(二)反“客里空”運動
1944年,毛澤東在一篇親自修改的社論中,批評了蘇聯劇本《前線》中一個叫“客里空”的新聞記者,他以弄虛作假編撰新聞為主,對于前線新聞并沒有親自上陣觀察采訪,只是通過電話傳達的部分信息來完成新聞的撰寫,毛澤東批評了這種“客里空”式的虛假作風,并要求大家引以為戒,倡導我們的新聞工作人員應深入群眾進行調查研究,就是毛澤東親自指導發起的反“客里空”運動。這次運動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聞隊伍里第一次要求新聞工作者講求真實性原則,為之后《談話》中毛澤東系統地提出新聞工作走群眾路線奠定了思想基礎。
(三)1944毛澤東對晉綏邊區《抗戰日報》的指示
《晉綏日報》的前身是《抗戰日報》,在解放區一直有著重要的影響,毛澤東對其辦報方針和工作原則也給予了重視與關心,他認為辦報是為人民服務的重要原則,也指明了《晉綏日報》作為地方性報紙,要具備地方性特色,不能脫離當地群眾,脫離所處土地,這些原則和方針的確立就與之后《談話》中所傳達的群眾路線一脈相承。
二、《談話》中群眾觀的主要內容
(一)報刊的性質任務和功能:向群眾宣傳普及
《晉綏日報》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并為之服務的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報紙,首先要明確黨報的性質定位,毛澤東把它看作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工作、引導教育群眾的重要思想武器,開門見山地指出了黨報作為黨的宣傳機關,功能和任務就在于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為人民群眾服務。
毛澤東指出報紙要辦好,必須“充分利用報紙”。這一論述既是對黨報性質功能的闡述,也是毛澤東群眾觀的傳輸,他總是強調黨報的宣傳教育功能,促使群眾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
(二)黨報工作的方針原則和方法:為人民服務
1.報刊要鼓舞群眾革命熱情
毛澤東一直以來都主張提高群眾斗爭情緒,充分利用報紙,將其當作有力武器,動員群眾搞革命。毛澤東要求通過黨報的宣傳指導,使黨的綱領政策深入人心,人民群眾只有理解了我們的黨要做什么,才能配合起來完成我們共同的革命目標,這也是與馬克思列寧所倡導的新聞思想緊密相聯的。
2.聯系群眾和教育群眾
毛澤東在《談話》中指出,報刊應擔負起教育群眾的功能,他認為,報刊和學校一樣,充當著教育功能,在人民群眾的教育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動員群眾的同時也是在說服教育群眾,因此,毛澤東認為報紙工作人員在教育群眾的同時,也要加強對自身素養的要求,懲惡揚善,弘揚正氣,達到教育民眾向善的目的,從收集的材料中整合有意義的事物教育自身、教育群眾。
3.向群眾學習
毛澤東在《談話》中提出,除了聯系群眾和教育群眾,報社工作者還應“為了教育群眾,首先要向群眾學習”。
在《談話》中,他舉了一個例子,是山西崞縣1933年制定的《怎樣分析農村階級》這樣一本小冊子,只要和農民具體一說,他們就明白了,但如果要讓報社編輯部來討論,估計兩個星期都解決不了,因為編輯部人員沒有接觸過,所以不懂得,這就需要進行學習與實踐,所以報社的同志只有親自參加了解,才能增長知識,據實反映革命運動。
4.文風貼近群眾閱讀習慣
毛澤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深入了解民眾的語言及風俗,盡量用淺顯易懂的事物來說明道理,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形象生動,去掉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風,因為人民群眾的語言是接地氣的語言,只有讓人民群眾讀懂報刊所寫的文章,老百姓才會真真正正地去踐行它。
5.號召群眾積極參與
毛澤東重視群眾參與辦報,不要盲目猜測,不切實際,在實際參與過程中吸收采納群眾的合理意見,重視民眾來信,做到如實報道。報紙是否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將群眾觀點納入報紙的評判標準,群眾利益是否得到維護與體現,是毛澤東新聞思想群眾觀的重要方面。
三、《談話》中群眾觀的意義
毛澤東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作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中國化重要文獻,無論是對當時革命時期奪取勝利所起的積極作用,還是對如今新時代社會轉型時期對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所起的指導作用,都賦予了其重要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首先,《談話》深刻剖析了在辦報過程中與群眾密不可分的關系,說理充分,針對性強,是中國共產黨新聞思想的科學理論結晶,也為我們學習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觀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南。
其次,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同時也是《談話》發表70周年,當前我們處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決勝小康社會時期,更需要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思想,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因此,對毛澤東《談話》中所傳達的群眾觀進行深入了解與學習,有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新聞工作中的原則方法與導向,也對當前新聞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批評與反思。
最后,新時代下,一些新的社會問題與社會矛盾不斷凸顯,高房價、醫療保障、司法公正、頻發的社會慘案、校園暴力都在挑戰人民群眾的承受底線,而新聞媒體的聚焦點常常集中于領導人身上或者僅僅只是走馬觀花地報道,并沒有貼近群眾,了解群眾的愿望和訴求,《談話》中貫徹提倡的群眾觀時至今日仍擲地有聲,新聞者的話語權是黨和民眾賦予的,是要宣傳黨的政策與反映人民呼聲的,只有為人民服務,堅持毛澤東群眾觀,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參 考 文 獻 ]
[1]《毛澤東選集》第4卷《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M].人民出版社,1991.
[2]齊峰,李雪楓.山西革命根據地出版史[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
[3]陳建軍,李朝霞.論毛澤東新聞思想中群眾觀的現實意義[J].編輯之友,2014,04:005.
[4]雷曉東.試論<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的辯證思維[J].中國報業,2015.07(下).
[5]燕頻.<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中的群眾觀分析[J].中國報業,2013.10(下).
[6]鄭保衛.毛澤東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談話的背景、價值及意義[J].青年記者,2018.07.
[7]毛澤東.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M].新華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