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勝利閉幕,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條游船因而獲得了一個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紅船。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成為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征?!凹t船精神”所蘊含的首創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是激勵我們黨頑強奮斗、勇往直前的強大精神動力。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帶來的民主和科學精神我傳統文化注入了新鮮血液。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傳統文化增添了嶄新元素,賦予了民族精神以新的內涵和發展,中國人的精神面貌由被動轉為主動。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把真理的力量同民族的力量相結合,宣傳、發動、組織廣大民眾,改變了過去一盤散沙的局面,成為時代先鋒和民族脊梁。
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變,加緊實施其既定的侵華政策,中國人民由此開始了長達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在中華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與國民黨當局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形成鮮明的對照,中國共產黨率先舉起了武裝抗日的旗幟。在九一八事變后,9月20日,中共中央即發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的目的是使中國完全變成它的殖民地。中共中央發布一系列文告,號召全國工農武裝起來,進行民族的自衛戰爭。在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之際,中國共產黨及時提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新政策。1935年8月1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起草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同年10月1日以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的名義在法國巴黎出版的《救國報》發表,呼吁全國各黨派、各界同胞、各軍隊都應有“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的真誠覺悟,捐棄前嫌,停止內戰,集中一切國力,為抗日救國的神圣事業而奮斗。12月,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提出了在抗日的條件下與民族資產階級重建統一戰線的新政策,批評了黨內長期存在的“左”傾冒險主義、關門主義的錯誤傾向,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即將到來時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動權。
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黨確信,只有動員和依靠群眾,才能堅持抗戰,并使抗戰的勝利成為人民的勝利。與國民黨實行的片面抗戰路線不同,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主張實行全面抗戰的路線,即人民戰爭路線。1937年8月,中國共產黨在陜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制定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強調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關鍵在于使已經發動的抗戰成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1938年5月至6月,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的講演,總結抗戰10個月來的經驗,集中全黨智慧,系統地闡明了持久抗戰的總方針。毛澤東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戰勝日本的侵略,必須進行人民戰爭。毛澤東闡明的持久戰戰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戰爭的發展規律和堅持抗戰、爭取抗戰勝利必須實行的戰略方針,對全國抗戰的戰略指導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為了貫徹執行全面抗戰路線,中國共產黨作出了開辟敵后戰場的戰略決策。1937年9月,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在晉東北平型關附近伏擊日軍,殲敵1000余人,擊毀汽車100多輛,取得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接著,又參加了忻口會戰。八路軍第一二0師在雁門關以南伏擊日軍,第一二九師還以一營兵力擔任主攻,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毀傷敵機20多架,削弱了當前之敵的空中突擊和運輸力量,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的作戰。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軍在敵后實施戰略展開,發動獨立自主的敵后游擊戰爭,先后開辟晉察冀、晉西北、晉冀豫、山東和大青山等抗日根據地。在華北,以國民黨為主體的正規戰爭結束,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戰爭上升到主要地位。新四軍則挺進長江南北,開赴蘇南、皖南、皖中地區,創建華中抗日根據地。到1938年10月,八路軍和新四軍同日,偽軍作戰1600多次,斃傷俘敵5.4萬人。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發展到20多萬人。到1940年底,人民抗日武裝部隊發展到50萬人,還建立了大量的地方武裝和民兵,在華北、華中、華南創建了16塊根據地,加上中共中央所在的陜甘寧邊區,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擁有1億人口。1944年春季,敵后戰場人民軍隊轉入攻勢作戰。他們已經抗擊著全部侵華日軍的64%,在1945年8月反攻階段到來前夕,人民軍隊已民經發展到120萬人,民兵擴展到220萬人,抗日根據地達到了19塊。敵后軍民的大反攻,就是在此基礎上展開的。
在全民族抗戰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領導全國人民,指揮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武裝等全國各地的革命抗日武裝力量,對敵作戰12.5萬余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余人,其中日軍52.7萬余人,為堅持抗戰、奪取抗戰的最后勝利作出永載史冊的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而不懈努力,國民黨政權卻扼殺了全國人民對于和平建國的熱切愿望。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進攻中原解放區,悍然發動了全國性內戰。解放區軍民奮起自衛。經過一年的作戰,人民解放軍進入全國規模的戰略進攻階段。1947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表宣言,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因為這時,不僅老百姓不要蔣介石,就連上層分子(除了少數反動集團)外、中產階級也不想給蔣介石抬轎子了,也要推翻他了。這個口號的提出,極大地鼓舞了解放軍全體指戰員和全國人民的斗志。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奪取全國勝利的行動綱領。毛澤東指出,中國革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他進一步要求全黨同志,必須牢牢掌握黨的總路線,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必須十分注意政策和策略,注意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善于把黨的政策變成群眾的行動;必須維護黨的集中統一的領導,加強組織性紀律性,以便把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地推向前進。
在解放戰爭勝利發展的同時,解放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毛澤東指出,“土地制度的徹底改革,是現階段中國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地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苯涍^土地改革運動,到1948年秋,1億人口的解放區消滅了封建生產關系。廣大農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獲得翻身以后,其政治覺悟和組織程度空前提高,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工農聯盟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在“保田參軍”的口號下,大批青壯年農民踴躍參加人民軍隊。各地農民不僅將糧食、被服等送上前線,而且成立運輸隊、擔架隊、破路隊等隨軍組織,擔負戰爭勤務。他們還廣泛建立和發展民兵組織,配合解放軍作戰。土地制度改革是從根本上摧毀中國封建制度根基的社會大變革。土改運動的發展表明,解放戰爭在勝利推進的同時,中國的社會變革也在深入發展。經過這個運動,中國最主要的人民群眾--農民,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自身利益的堅決維護者,因而自覺地在黨的周圍團結起來。這就為打敗蔣介石、建立新中國奠定了深厚的群眾基礎。1948年秋,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定性的階段。在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軍委的領導和指揮下,在人民群眾的熱烈支援下,自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后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154萬余人,加上1948年7月至1949年1月期間在濟南戰役和其他戰役中的損失,國民黨軍隊共喪失兵力230余萬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毀。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在東起江陰,西至湖口,長達1000多里的戰線上強渡長江天險,一舉摧毀國民黨苦心經營了3個半月的長江防線。 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延續了22年之久的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隨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創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夠走上勝利發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它能夠制定出適合中國情況的、符合中國人民利益的綱領、戰線、方針和政策,為中國人民的斗爭指明正確的方向。
回望歷史,不望初心,“紅船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在奮斗中代代相傳?!凹t船精神”永遠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在新時代,我們要吸取“紅船精神”的力量,做“紅船精神”的弘揚者和踐行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面貌努力奮斗。
作者簡介:王媛,講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