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聯網+”,互聯網+時代緊隨而來,新的行業不斷出現,傳統行業也開始與互聯網+聯系起來。大學生作為新時代建設的生力軍,對互聯網的關注度和敏感度都是非常高的,新的行業、新的崗位需求,都促使大學生在就業和創業方面不斷的轉變。近年來,大學畢業生人數不斷的增加,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互聯網+時代的就業的新需求,是對當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巨大挑戰。文章將主要結合新時期,互聯網+的影響下,針對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思路進行全新的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就業創業;新思路
我國的高等教育不斷的進行改革,現如今的改革已經推動著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到了大眾化的教育階段,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增大,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現階段,我國經濟轉型,產業模式創新,大學生思維活躍,是互聯網上最為活躍的用戶,使得大學畢業生成為互聯網+時代最直接的受益者,更多的大學畢業生通過互聯網獲得了更多的就業創業的機會,使得近幾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得到了緩解。因此,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實現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成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一、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現狀分析
(一)互聯網+時代提升了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意識。自我國高校教育改革以來,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而社會能夠給畢業生提供的工作崗位卻是有限的,出現了就業市場供求關系的嚴重失衡。很多大學生為了能夠更好的就業,在求學期間就利用課余時間和假期進行專業崗位實踐,積累工作經驗,就業意識增強;還有一些大學生創業意識比較強,在校期間就開始涉足一些創業活動,或者是借助于一些專業的競賽活動進行項目伙伴的孵化。
(二)互聯網+時代豐富了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平臺。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互聯網+成為新常態,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就業和創業者,大學生對互聯網的優勢了解的更加全面,更加熟悉網絡平臺的運營。現在還有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就借助于淘寶、京東等發展成熟的網絡平臺進行創業,很多經營的非常好的網店都是在校大學生經營的。
(三)互聯網+時代,國家加大了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政策力度。大學生創業園、政府相關的孵化基地不斷的出現,成為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重要資源,國家和地方的各種扶持政策也不斷的推出,大學生如果能夠及時的抓住機會,充分的利用這些資源,就能夠積累更多的就業創業經驗,使得自身的就業創業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
二、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新思路
(一)建立高校就業創業服務體系。該服務體系包括三個層面,即國家、學校和學生個人。國家需要提供相應的政策作為指導,同時為大學生的創業就業提供更多資源;學校需要加強培養,提升學生的自主實踐意識;大學生自身需要多了解相關信息,提升專業能力,組建創業團隊。
(二)提升互聯網+時代的就業創業全新人才培養意識。互聯網+全新經濟時代的到來,需要對互聯網在資源配置上的優勢進行進一步的提升,使其得到更好的發揮,也使得我國的傳統產業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這就需要新時代的全新人才在此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互聯網+時代的新型人才需要具備四個意識。首先,互聯網+時代,用戶需求增加,其中一個就是對服務的需求,因此,高校畢業生要在就業創業的過程中注重服務意識的提升,關注顧客體驗,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其次,互聯網+時代,對于數據的搜集、獲取、分析變得更加的重要,因此,新時代的大學生人才還需要具備數據意識,學會用數據語言來看待身邊的人和事,能夠有效的借助于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第三就是創新意識,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社會發展更加的迅速,大學生每時每刻都在接收著這樣或者那樣的信息,這就需要大學生能夠很好的進行信息整合,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的能力,從而在自身所學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不斷開拓進取,從而進行發明創造,提出新觀點和新方法;最后一個就是協作意識,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在發展過程中都要求精細化,每個人都是產業鏈條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只有每個組成部分都能高質量的完成自己的任務,才能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因此,大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團隊協作意識,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談判技巧、溝通能力,進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加強引導,整合資源,精準幫扶。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體,各個高校應該在就業創業工作上不斷進行深化和思考,不斷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質量,具體來說要做到三個方面,首先就是加強引導,相關的就業指導課程、創新創業課程要有針對性、與時俱進的開展,使其真正貫穿于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當中;第二就是做好資源的融合利用,建立就業信息平臺,結合學生具體的就業創業需求進行精準信息的發布,提升信息推送的有效性;最后就是將一生一策的幫扶工作落實到位,實現精準幫扶,同時進行就業預警機制的建立,實現動態監控。
(四)借助網絡,發揮高校社團就業創業工作。大部分的大學生對校內的社團都有著積極地參與度,社團也是學生在校內得到鍛煉實踐的平臺,雖然很有高校在社團設置中有就業創業的集體,但是更多的時候流于表面,沒有真正讓學生得到創業的實踐。目前有很多企業開發了創業模擬軟件,在這些軟件中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整個創業的過程,高校社團可以申請學校購買,在學習的同時可以參與到模擬經營的過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軟件的學習中,將理念和操作相融合,最終借助網絡實現就業創業的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廖翠玲.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探索[J].求知導刊,2016(8):24-25.
[2] 雷競,李秀錦.基于“互聯網+” 時代下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指導與建議[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7,15(3):83-86.
作者簡介:王然(1969.05- ),女,漢族,山東濟南人,本科,中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