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國家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這也是國家高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體現,因此,這對高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國高素質人才培養和提供的主要場所,其工科專業也是培育出了一大批的工程師,而在工程師的培養中工程素養教育是重要的內容,下面,本文就針對應用型本科高校工科專業工程素養教育進行探索,希望對其高素質人才培養提供幫助。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高校;工科專業;工程素養
在新時期環境下,人才戰略已經得到了國家的重視,我國教育體系也是認識到了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也是不斷進行教育探索和改革。在應用型本科高校教育中,工科專業是進行工程師培養的主要專業類型,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不僅重視工程專業技能的教育,同時對工程素質的教育也是十分嚴格,這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具有積極意義,且也是國家高素質人才提供的必要途徑。
一、應用型本科高校工科專業工程素養教育現狀
(一)工程意識有待提高
在我國高校的工科專業教育中,還普遍存在工程意識的不足,高校一般都比較重視對學生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教學,同時對這部分內容也是重點考核,而對學生的工程意識教育則是力度不夠的,大多數的高校在工程教育中培養目標的單一性以及局限性,就導致其人才培養存在漏洞。在現階段工程教育中,不僅需要學生掌握良好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其具有過硬的綜合素質,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不僅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習專業水平,同時對其后期的成長與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應用型的本科院校一定要基于專業課程基礎上,來對學生工程素質教育進行重視,從而培養高素質人才。
(二)人才教育模式比較單一
在新時期環境下,國家對高素質人才需求在不斷增加,同時對人才要求也是更加嚴格,這就需要應用型的本科高校在工科專業教育中改進和完善人才教育的模式,來適應新時期人才需求的趨勢,但是在工科專業的工程教育中,還存在人才教育模式的單一情況。在實際的工科專業的工程教育中,還是普遍存在采用傳統教育方式來進行人才培養,教育方案和內容上涉及大量的必修課程,而學生自主學習和選擇的課程是很少的,這是不利于進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他們需要用大量時間進行必修課的學習,而在課程設置中還存在培養方案的滯后性,一些高校并沒有對市場進行調研以及分析,導致課程以及教育模式和經濟發展的不協調,盡管一些高校在人才教育中也逐漸認識到多樣化教育模式以及創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要性,但仍然還處在探索階段。
(三)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不夠
在應用型的本科工科專業的工程教育中,學生是具有著顯著的學習特點,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和模式的影響,他們在實際的學習中更加偏向于理論學習,普遍存在創新能力以及動手能力的不足,學生往往在理論學習后并不能將知識有效的進行實踐應用,同時教師也缺乏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引導教育,這也就導致人才培養和市場人才的需求存在脫離,學生在初步接觸市場實踐的時候也往往表現出綜合能力的不足,這就會對他們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
二、工程素養的教育內容
(一)工程道德
工程道德是工程素養重要的部分,而工程道德又是一種個人思想意識和行為態度的體現,其和專業知識以及技能水平沒有關系,工程道德直接影響工程師的聲譽。實際的生產中,就存在工程師把冰毒制造的配方在網絡中傳播,從而對社會產生危害;還存在電子的工程師進行電子稱的作弊電路以及程序設計,來供無良的商人進行使用,這就會導致人們經濟效益的損害等,雖然工程師工作性質扮演被雇傭角色,但需要他們具有良好的工程道德,他們需要對工作產生的后果具有責任意識,不能過于重視敬業,而對倫理進行了忽視。
(二)流程知識
在工程新產品的設計、開發和工程項目的建設中,都是需要按照相應流程進行實施的。在進行新產品的研發中,需要涉及產品的規劃、開發、產品系統的設計、產品詳細的設計以及測試優化與試生產等階段,且各階段有著相應明確內容以及任務。在工程項目的建設中,也需要涉及項目的建議、項目可行性的研究、項目規劃設計、項目施工以及竣工的驗收等階段,在各個階段都有相應的任務需要完成。學生在進行工程教育中,想要實現良好的工程學習成果,就需要他們掌握工程項目和產品設計的流程,這能夠促進學生更加明確的認識到各個階段內容任務,從而更好的完成項目。
(三)信息的收集
在新時期環境下,學生都普遍借助互聯網進行所需要各類信息的查找,而互聯網環境中涉及龐大信息量,且內容也是復雜難辨的,互聯網環境中想信息結果并不一定是合適和準確的,在學生沒有經驗情況在就可以使用一些過時數據或者片面性數據,如電路設計中采用已經停產集成電路的芯片,這就會造成設計問題出現,因此,這就需要學生做好對信息的有效收集,這也是其工程素質基本要求。學生需要掌握獲得有效正確信息數據的渠道,如政府部門網站以及行業協會官網等途徑。
(四)問題的求解方法
在工程師進行問題的解決中,需要按照問題的定義、尋找原因和解決方案等步驟實施,而想要實現對問題原因的查找和方案的制定,就需要他們具有良好的問題求解方法,比較常用問題的求解工具以及方法包括魚刺圖、決策樹以及決策的矩陣法等,學生通過掌握這些知識和使用的方法,就能夠在實際的工作中有效的促進他們進行問題的查找和解決,從而提升工作質量。
(五)創新思維以及團隊意識
創新思維以及團隊意識是重要的工程素養內容,創新意識的培養能夠促進學生從新思維方向進行工程設計,這對他們工程項目以及工程產品價值具有直接影響,團隊意識的培養則對工程項目的完成具有重要影響。在工程項目中,往往需要各種職業類型人員進行合作來完成工程,學生良好的團隊意識,能夠促進他們更好的進行工作溝通,明確自身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責任,通過良好的團隊合作更加高質高效的完成工作。
三、應用型本科高校工科專業工程素養教育研究
(一)做好實踐課程的開發
在進行工科專業的工程素養教育中,需要從應用型觀念出發,來做好對實踐課程的開發。在進行實踐課程的開發中,要對社會需求進行把握好,朝著經濟建設以及社會服務方面考慮來進行人才培養。為了促進人才培養對市場需求的適應性,課程設置要對社會進行調研后調動,來對各行業人才需求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掌握行業崗位具體特點,根據社會發展技術和技能要求,來進行行業職責內容以及技術要求的規范,在課程設置中,不僅對專業技術和技能進行突出,同時還要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團隊能力等進行綜合培養。
(二)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通過科學課程的評價體系,能夠實現對課程質量的有效監控,需要其具有良好課程的質量觀、課程評價的制度以及教學質量的標準等。按照工程素質教育特點,課程評價要從能力測評方面為方向,重視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的有效結合,在課程評價體系中要具有豐富的評價方式,評價中要涉及到工程素質多種能力,并不是對個別的能力進行孤立評價,同時還可以實現課程考核和職業資格以及技術等級的鑒定結合,從而提升評價考核的可信度和權威性。
(三)加強校園的文化建設
在高校教育中,校園文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對學生給予文化感染以及精神激勵,從而促進學生素質形成和培養,因此,高校需要加強對校園文化的建設。首先,高校需要重視對校園物態文化環境的建設,從校園環境的整體規劃以及設計出發,來進行校園的自然文化景觀以及人文景觀等設施的建設,還可以借助學校附近文化資源進行素質教育;然后就需要做好校園人文環境的建設可以重視校風和學風的建設,來讓端正學生的工程素質,形成學校大學精神,來引導學生意識培養,另外還可以舉辦一些校園文化的活動,設置相應素質教育主題,通過文化節、演講比賽等來進實現對學生的文化育人。
基金項目:該成果為江蘇省2018年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大學生工科思維的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8SJSZ7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毅(1983.06- ),男,漢族,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