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玉 朱麗雯
摘 要: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重,同時老年病患也日益增加。為了解決我國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國務院提出了一種新型的老年醫養融合模式。文章通過實地調查發現當前醫養融合養老模式在不同方面仍存在專業人才儲備不足、養老院入住率不高等問題,為解決當前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我們從市場需求、服務主體提供、政府支持3個角度對民辦機構醫養融合養老模式進行深入探討,并以諸暨市歡樂之家為例。
關鍵詞:醫養融合;養老模式;困境;對策
到2017年底,中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2.41億,占總人口的百分比。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7億人的高峰,占總人口的34.9%。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為了解決我國的養老問題,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指出,要構建養老、孝敬、敬老的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促進醫療護理一體化,促進事業和產業的發展、加快老齡化進程,這為新時期有中國特色的老年服務指明了方向。
為了更好地促進養老機構醫養融合的發展、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本論文通過問卷調查、個案訪談和實地考察的方式,在充分了解民辦養老機構醫養融合發展現狀基礎上,提出完善構建多元化醫養融合養老新格局的對策。
一、基于諸暨市民辦養老機構醫養融合養老服務發展的實證分析
(一)調查樣本分析
(1)諸暨市人口老齡化狀況。據統計,至2017年底,諸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265761人,占總人口比例24.48%,比全省的21.77%高2.71%,老年人口較上年增長11842人,近五年平均增長率為4.9%,老年化進程不斷加快,預計到2030年,全市老年人口達到頂峰,老年人比例將達到33%左右。為了解決越來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諸暨市逐步構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興辦了各類養老機構共21家,其中公辦養老機構7家、民辦養老機構14家,養老床位10806張,為城鄉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老年服務。
(2)諸暨市歡樂之家簡介。諸暨市歡樂之家占地上百畝,擁有床位1200余張,并設有護理醫院、老年電視大學等;在入住戶型上,也有四人、雙人、單人間可供選擇。并且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進行劃分,設立有健康區、特護區、專護區、失智區;現入住近有500位老年人,身體健康者仍為多數,失能老人50余人。
歡樂之家還為每位入院老人建立了專屬健康檔案,實時監管健康狀況。同時醫院還提供有康復訓練等面向一些半失能人群。歡樂之家”還與諸暨市紅十字、人民醫院、中醫院簽訂了合作協議,通過綠色通道,無需排隊就可為老人及時提供醫療服務。并且在2018年諸暨新增定點醫療機構名單中可知,諸暨市歡樂之家于2019年可以實現醫保報銷,而它也將是諸暨市唯一一家擁有醫保定點的養老機構。
(二)調研數據分析
通過對諸暨民辦養老機構歡樂之家的實地調研,我們了解到我國民辦養老機構 醫養融合模式的發展情況。在政府和社會各機構的共同推動下,醫療保健一體化逐步呈現出多種發展模式。本次調查對象為諸暨市歡樂之家中入住健康區的老年人,統計共發放問卷200份,其中有效問卷數量為162份,有效回收率為81%
根據統計結果,被調查的諸暨市歡樂之家老年人男性為65位,女性為97位。從年齡結構來看,60—70歲、70—80歲、80—90歲所占的比例分別為28%、57%、14%。可見在諸暨市歡樂之家健康區入住的老年人,年齡在70—80歲的最多,而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同時也作為對養老服務需求最大的群體。從月收入來看,諸暨市居民月收入水平都較高,收入在1500—2500元、2500—3500元、3500元以上的占比分別是23%、48%、29%;從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來看,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初中及以下老年人占半數以上,有124人,高中占比14%,大專與本科相加占9%;從是否參加醫保來看,有83%的老年人參加了醫保,仍有17%的老年人沒有參加醫保。
(1)老年人對歡樂之家養老服務的滿意度分析。通過問卷和訪談,我們發現80%的老年人對歡樂之家的養老服務滿意度較高,表現在養老院護理人員耐心負責,對他們很體貼照顧,該養老院環境干凈、活動豐富,每月集中舉行一次生日會,人文關懷做得很到位;但也有老年人提出有更高的要求,有部分老年人提出養老院的早餐樣式過于單一,希望養老院能進一步改善。
(2)老年人養老需求情況分析。通過問卷和訪談,我們發現老年人對養老機構中餐飲、醫療保健等需求最大,高達80%的老年人對日常照料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求狀況可見一斑。而在精神慰藉、文化娛樂方面,絕大多數老年人沒有提出更高的要求,認為當前提供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二、醫養融合模式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境
(一)入住養老機構市場需求不高
一床難求的局面基本上都發生在醫療機構,在養老機構中基本上很難出現爆滿和一床難求。以歡樂之家為例,機構備有床位1200張,但僅達到500余人入住,入住率連50%都沒有達到。更別提另外那些小微養老機構、敬老院,幾乎是無人問津。
追其原因,就是養老事業的市場“需求”熱度沒有很高,這并不是真正說養老需求低,相反在我國老齡化不斷加劇的今天,發展養老保險已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只不過固有的觀念沒有調整,使得真正的需求無法真實體現。在中國固有的“養兒防老”的觀念下,把老人送到養老院的孩子通常被描述為“非自愿”,同時被送入養老院的老年人多會有一種被社會家人所遺棄的挫敗感。因此,比起將老年人送入養老院,更多的是選擇聘請護理員在家照顧老人,這也就影響民辦養老機構的入住率。
(二)政府政策扶持力度有待提高
養老機構尚未納入醫療保險補償范圍,需要加大政策扶持。目前,由于醫療保險補償政策的限制,大多數養老機構,尤其是將養老和醫療結合起來的養老機構,并未納入醫療保險范圍。老年人的醫療費用不符合醫療保險報銷條件,使得老年人負擔無形中加重。另外,養老機構申請醫療保健職能,在審批、登記等方面也存在許多程序和困難。歡樂之家也是長期申請,直至2018年12月才被正式設立醫保點點單位,也是諸暨市唯一一家擁有醫保定點的養老機構,而更多的養老機構則依舊未被納入到醫療保險范圍內。可見當前的醫療保障體系盡管在不斷地完善,但仍然有待健全。
(三)專業人才儲備不足
養老機構普遍存在醫養融合的養老機構,是提供緊急醫療、常見病、多發病醫療、對老年人進行慢性病明確診斷、開展老年護理等服務的醫療機構。但當前的醫養融合養老機構缺乏魅力,難以招募到醫學專業人才,護理人員大多為年齡偏大,學歷偏低,技能不高。
醫養融合的養老機構醫務人員收入低、工作條件差、社會地位低,對醫務人員,尤其是青年醫務人員沒有吸引力。許多醫療保健和老年醫院很難招聘到醫學專業人員。同時被聘請的醫務人員流動頻率高,人員不能留任,導致人員進一步短缺。“人難招、人難留”的現象長期存在,困擾制約著養老機構的發展。
三、促進醫養融合模式發展的對策
(一)多舉措擴大養老需求市場
一是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鼓勵市民積極參與老人的公共服務,發揮各方作用,逐步推動小微醫療護理服務的發展。
二是轉變養兒防老的固有傳統養老觀念,提倡多元養老,積極引導民眾選擇機構養老這種新型養老模式。
三是大力宣傳醫養融合新型養老模式。建議加強醫養融合養老模式的宣傳,大力開展醫療服務下鄉的活動,免費向群眾發放醫養融合的宣傳資料,并對他們提供咨詢服務,及時化解疑慮,積極回應群眾的所關切的問題。逐步提高公眾對醫養融合的認識,推動醫養融合模式的發展。
(二)完善并落實各類扶持政策
整合政府財政補貼、社會捐贈等各類支持資金,重點支持醫養融合養老機構的建設。有效提高財政補貼水平和資金的可利用性,鼓勵和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大力優化衛生養老機構建設和發展的軟環境,在床位補貼、經營補貼、建設用地、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加快完善醫療保險政策,把合格的養老機構納入醫療保險范圍。
在以上政府政策中,長效發展機制只能借力于實行醫保定點和稅收減免政策,其余政府都要依賴于各地政府決策。因此,有必要創新政府支持策略,制定出一系列鼓勵社會提供醫養融合養老機構服務的相關政策,例如采取床位補貼的方式對社會力量舉辦的醫養融合養老機構進行資助,努力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養老服務機構公平競爭的良性機制。支持政策創新,來推動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對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的合格從業人員,按照規定給予一定的補貼,來促進醫療護理人員隊伍的穩定發展。
二是重視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打造專業人才隊伍。支持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技師院校開設高級服務和管理專業,擴大人才培養。專注于老年醫學,康復和護理方面的專業培訓。加強對老年護理人員的培訓。高校和養老服務機構合作,創造教育平臺。
三是建立和完善養老志愿服務體系,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吸引更多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志愿者、志愿者等養老事業。
參考文獻
[1] 王偉光,胡召國,鄭成彩.醫養結合的“風口”在哪兒[J].中國衛生,2018(11).
[2] 紀嬌,王高玲.協同理念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創新模式研究[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2014,31(6):376-378.
基金項目: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活動(編號:JYKC1843)。
作者簡介:彭金玉(1965- ),女,漢族,湖南雙峰人,碩士生導師,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學;朱麗雯(1998- ),女,漢族,浙江臺州人,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