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首先概述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發展歷程,然后分析了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現狀及問題,最后從質量管理參與意識、技能水平、環境監測質量的日常控制、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體系以及加大環境監測質量管控的力度等幾個角度出發,提出了有效實施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的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質量體系
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日益提升,對環境的質量監測管理給予了愈來愈高的關注度,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愈來愈明顯。最近幾年來,我國開始加大對環境保護和監測的力度,越來越多的資金開始投入到環境保護中,與之相關的環境保護項目蜂擁而至,如何實現環境監測的體系化、系統化和科學化,提升我國在環境監測方面的綜合實力,成為環境保護的關鍵課題之一。而環境監測的全過程質量控制管理成為環境監測的重中之重,需要對此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剖析,從而保障整個監測體系的健康運行。
一、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發展歷程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主要經歷了如下幾個發展歷程:
第一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美國GE公司菲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質量控制管理的理念,在此之后,全面質量控制管理在日本得到了廣泛推行和創新運用,日本將全面質量管理與專業技術、管理經營和數據分析方法結合起來。
第二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中國開始實施環境監測的初期,環境質量管理還僅僅停留在最終樣本數據分析,并對實驗過程中進行一系列的質量管理,但對現場采樣的質量控制和相關環節沒有進行有效的質量管控。
第三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環境監測工作開始引入了創優質實驗室和質量認證體系,從監測工作、儀器設備、人員配備、組織機構以及環境制度等角度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進行考核,跳出了以往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局限思維。
第四是,九十年代后期,隨著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標準的提出,一些關鍵的標準開始覆蓋所有實驗室機構工作的質量要求,全面質量管理理念逐步引入到環境監測管理中。
2007年9月,我國環保局實施了新的環境監測管理章程,引入了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再次強調了環境質量監測應該達到應有的標準規定,同時對監測人員的能力水平和考核上崗等均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并建立了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方面的數據庫和相關制度體系,為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提供后備支持。
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現狀及問題
在實踐操作中,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是環境保護和監測的重點,環境監測過程中所獲取的數據、信息的情況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有著直接影響。由于我國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1)環境監測過程中所得到信息和數據的準確度和可靠性較低。如果環境監測過程中不能采集到精密準確、完整可靠和代表性強的數據和參數,則很難保障環境監測質量,只有不斷提升采集數據和信息的有效性和準確性,才能實現環境監測質量的有效管理。
(2)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國當前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需要實現管理模式的轉型升級,從單一、傳統的管理模式向系統、全方位的質量管理模式轉變,從以往的環節性質量管理到全過程質量管理,有效提升我國環境監測質量管水平。
(3)環境監測室內質量管理還存在一定的缺陷。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幾方面:一是地方環境監測站點修建費用緊張,多數監測站點實行自收自支的管理模式;二是地方環境監測工作沒有得到環保局等相關部門的重視,從而導致環境監測過程中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最終導致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不能得到動態更新和發展。
(4)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較低。由于傳統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比較重視實驗室內質量管控,在現場監測質量管控方面能力薄弱,一些實驗室內的經驗性數據難以被運用到現實監測實踐中去,因此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技術人員的質量意識和監測技能有待進一步提升。而當前我國多數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技術人員均來自于實驗室,現場監測能力較低,綜合素質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提升。
三、有效實施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的政策建議
(一)強化全員質量管理參與意識,提高職工技能水平。首先,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工作關乎到整個監測機構的每一個工作人員,從采購、監測、數據整理分析和質量管理等,從評審到環境監測現場采樣,從實驗室到數據統計分析。由于傳統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局限性,一般只有實驗室工作人員和現場監測人員具有一定的質量管理意識。因此,在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過程中應該樹立全員質量管理參與意識,通過各種質量管理宣傳手段、制定各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基本質量管控標準等途徑實現各個崗位的人員隨時樹立起質量管控意識。
其次,需要定期對機構各個崗位的員工進行相關培訓。工作人員監測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水平直接影響了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的水平,因此需要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相關培訓提升器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環境監測機構可以根據工作需求和員工特征有針對性地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技能培訓,增強工作人員的監測水平和質量管控意識,為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提供人才儲備力量。
(二)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的日常控制和質量保障。環境監測質量的日常控制和質量保障是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是實現環境監測工作科學有效管理的關鍵措施。首先,應充分保障室外采樣的質量標準采樣的質量保證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為保障采樣的質量標準,采樣工作人員需要規范采樣方法,針對不同的環境監測要求和具體的環境狀況,了解企業的生產情況和廢氣廢水排放情況,盡量采集科學、合理、代表性強的樣品。由于環境樣品保存時間的限制,需要重視采樣的有效時間存儲。
其次,需要做好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管控工作,對不同的樣本進行標準物質對比分析、加標回收率等進行質量管控。質量控制工作人員需要認真核實相關數據,對異常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并及時返工。在計量認證的原則之下對百分之三十的項目進行自我考核,接受國家級和省級的驗證,以保證環境監測質量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最后,對環境監測質量數據分析結果進行審核,利用標準方法和相關的技術規定,對上報數據和監測報告實行三級審核,由相關人員進行簽發。
(三)建立健全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監測質量的保障需要有一個科學、系統、合理的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作為制度支撐,以技術文件和制度的形式對監測機構各個部門、各個崗位、實驗室的環境要求、工作人員的基本行為職責等進行明確的規范。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歸根結底是對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建立、修正和執行的過程,因此,監測機構可以建立合理的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體系,包括監測方案設計、采集樣本、數據獲取、數據分析測試、撰寫報告等各個階段的技術性工作規范,并結合環境監測的要求和質量體系的規范標準,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不斷修正。
(四)實施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保證。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保證包括了監測計劃、采樣方法、布點方案、分析測量、樣本保存處理、儀器配置以及數據分析處理等各個環節的質量管控。
第一是,對布點質量進行科學優化,監測站點的選擇應該根據監測對象和污染物特性、國家相關行業標準等因素來進行優化選擇,以保障監測數據的科學性;第二是,保證采樣質量標準,按照國家相關技術規范,結合采樣的時間、方法和頻率等進行合理采樣;第三是,在保障測試質量方面,采用國家相關行業標準方法,運用密碼樣、加標回收、明碼樣以及平行樣等方式來進行處理;第四是,在保障數據處理質量方面,按照國家相關技術規范對監測數據的分析、檢驗和異常值處理等進行規范完整的分析,保證數據信息的復現性;第五是,在保障綜合評價質量方面,根據監測對象的具體情況采用國家相關行業評價標準進行分析。
(五)加大環境監測質量管控的力度。為了進一步保障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管理,相關部門應該按照國家相關行業的標準規范對其進行全方位的質量管理。制定平行樣、質控樣、空白樣以及加標回收對監測工作的質量進行有效管理;同時,組織協作定值、質量驗證等外部質量控制活動,不斷促進監測技術人員綜合能力的提升。對當前制定的環境監測質量標準、質量體系以及先關技術規范等實行實時動態跟蹤和更新完善,并定期對監測儀器、質量監測方法、資質評定等方法進行研發創新,以不斷滿足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控制的新需求,增強環境監測全過程質量控制的科學性、系統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錢振潔.試論環境監測的現狀及發展和對策[J].當代化工研究,2019(03):19-20
[2] 張娣.環境應急監測的質量管理淺談[J].能源與環境,2019(01):106+109.
作者簡介:黃夢婷(1991.07- ),女,漢族,福建建甌人,福建省南安市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