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宏暢 林培元
摘 要: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和傳遞信息的渠道變得多樣化,網絡投票應運而生。中國計量大學素有“中國投票大學”稱號,因此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中國計量大學學生參與母校網絡投票情況以及參與投票動因進行了調查分析,分析發現,中國計量大學學生對母校網絡投票有著較高的參與度,同時出于對母校的支持和認同以及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夠積極為母校拉票并轉發投票結果,充分體現出了學生對母校的認同感。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投票;母校;認同感
一、調查研究背景
網絡投票是在網絡上進行的投票活動,但和其他類型的投票不同,網絡投票是建立在網絡投票系統上的,結果完全由程序輸出,無需人工參與。具有時效性、廣泛性的特點,更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目前網絡上各種“最美大學”等稱號都由大家投票產生,眾多大學生也參與其中并深受影響。在下沙,眾所周知,中國計量大學有一個稱號是“中國投票大學”。出于對母校的支持以及響應各商家的營銷策略,學生們參與各項投票活動,讓自己的母校在榜單中位列前茅,投票大學由此誕生。本課題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中國計量大學學生對網絡投票的看法,從而體現對母校參與投票的認同感。
認同感也叫“同一性”,是人文領域眾多學科非常關注的一個概念范疇,特別是心理學和社會學,具體是指人對自身和周遭環境所作出的帶有價值性傾向的判斷和評估。學校認同感是高校學生積極情感的重要組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體現,對學風、教風、校風及學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現在高校在校生是否能在校園內培養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了校風學風等方面的建設。因此通過本文研究我們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到我校在培養學生認同感工作中取得的成績。
二、問卷數據分析
(一)總樣本分析
該調查問卷共包含14道題目,其中調查對象基本信息統計類題目2道,邏輯跳轉類題目1道。主要用于分析中國計量大學學生參與的情況和對待母校參與網絡投票行為的看法;重點通過對中國計量大學的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大學生對母校參與網絡投票的情況,了解學生對母校的認同感。
在本次調查中,問卷有效填寫人數1570人,其中大一415人,大二390人,大三472人,大四293人。可見本次調查對象涵蓋了大學各個年級段學生,且人數分配較平均,四個年級人數分別占比26.43%,24.84%,30.06%和18.66%。由此可見,參與有本次調查的被關注度較高。同時在性別分配上,被調查者中男性占比較大,為59.75%,女性占比較小,為40.25%。該數據基本符合中國計量大學學生男女比。所以,本次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數量大、范圍廣,調查結果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二)數據分析
通過對調查問卷題目的逐條分析,我們基本了解到了中國計量大學學生參與母校網絡的情況和參與投票的動因。進一步對數據結果進行系統分析,我們得到了以下幾點結論:
(1)學生參與母校網絡投票情況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者中有78.28%的學生知道我校的“中國投票大學”這一稱號,有83.50%的學生參與過有關母校的網絡投票活動,有71.40%的學生參與過類似母校參與評選“最XX大學”的網絡投票活動,充分表明中國計量大學的學生對有關于母校的網絡投票活動的參與度極高。為后續分析學生對待母校參與網絡投票行為的看法以及學生參與母校投票活動的動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對于母校老師參與評選活動的網絡投票活動,學生的參與度明顯下降,被調查者中僅有52.55%的學生參與過類似活動,由此猜測,學生們對于有關于母校老師參與評選的網絡投票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為進一步查找原因,我們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專項調查工作,被調查者中未參與過的投票活動的原因大多是沒有看到這類活動,占比為35.67%;其次的原因是不了解這類活動,占比為26.24%,排名第三的原因是不關心這類活動,占比為20.13%,排名最后的原因是過程麻煩,占比為17.96%。發現參與該類投票學生人數較少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內有關教師評比的投票活動較少,學生對此類活動的了解不多,積極性沒有被充分激發。由此可知,活動的推廣程度、內容的詳盡程度、投票環節的難易程度等都能夠作為大學生是否愿意參加關于母校網絡投票活動的決定因素。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個人意識中帶有競爭性,但他們的消費又具有限制性。因此在下沙大學城,商家常常會通過網絡投票這一營銷手段來吸引目標客戶。為更加全面了解學生參與網絡投票情況,我們也對類似某商家平臺關于參賽獲得第一名的學校學生享半價優惠的網絡投票活動學生參與度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有67.71%的學生參與過此類投票活動。表明當學生個人利益與學校榮譽關聯在一起時,盡管知道是商家的營銷手段,學生也大多愿意參與進來,充分體現了學生對母校的認同感。
(2)學生參與母校網絡投票動因分析
通過調查分析了解到,被調查者參與投票出于支持母校的占82.53%,出于舉手之勞占17.47%;有38.29%的被調查者參與有關母校的投票活動更看重的是同學之間一起為母校拉票的團體感,有37.15%的被調查者主要看重的是為母校爭榮譽,有19.15%的被調查者是為了活動有獎,還有5.42%的被調查者認為參與投票活動重在參與。大約有四分之三的被調查者認為他們參與投票活動更加看重的是為母校爭榮譽以及和同學一起為母校拉票的團體感。由此可見,在校大學生的團體意識很強烈,希望能為母校爭得榮譽,充分表現的對母校的支持和認同。
同時在調查中還了解到,被調查者在投票活動中會為母校拉票的占總數的71.00%;會將投票活動或結果進行分享的占73.30%。其中,為了幫助母校提升人氣分享投票結果人數最多,占比為44.93%,其次是因獲得好名次而高興,占比為39.05%,再次的目的是僅分享、公布結果,占比為8.70%,排名最后的是表示已經參與該活動,占比為7.32%。由數據結果可知,積極的原因占大多數,中立的原因占較少數,這說明在校大學生不僅會因獲得好名次而感到高興,還對母校的名氣很是看重,對母校榮譽具有認同感。
三、總結與啟發
(一)總結
從相關數據可以看出中國計量大學的學生中有大部分參與過有關母校的網絡投票活動,他們認為積極參與有關母校的網絡投票活動是一種對母校的支持與認同,并且在參與此類活動的過程中,同學們一起為母校拉票的行為增加了他們的團體感,這就使得同學們遇見有關于母校的網絡投票活動就十分關注。從相關數據還可以看出大學生會將投票活動或結果進行分享,使母校在一定范圍內提高知名度,學生們也具有榮譽感。
綜合來看,參與有關母校的網絡投票活動這一行為在一定范圍內是被廣大同學所推崇的。并且,投票活動能培養大學生的選票意識。大學生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應該樹立正直公平的觀念,對投票制度有正確的意識,通過良性健康的方式參與競爭是我們所需要倡導的。其次,網絡投票的廣泛性使參與競選的學校在大眾之間獲得認知度,尤其是票數第一的學校能有更多的知名度,讓其學生對母校有更強的自豪感。最后,學生集體支持母校,在各個平臺為母校拉票,無疑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團體意識以及對母校的認可。
(二)啟發
較強的學校認同感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對新環境的適應性,還會使學生在學習上更加積極主動和專注,參加學校活動更加熱情,還可以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我們依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幾點意見建議: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生歸屬感
學校文化是大學形象核心品牌的主要體現。高校仍應該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基石,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宣傳力度,升華校園文化內涵,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不斷提升學校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和信譽。同時,學校要給學生營造“家”的感覺,促進師生關系和諧,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使學生從內心深處把學校當成心靈的港灣,把自己當成學校的一員,以增加對母校的認同。
(2)以網絡活動為媒介,凝聚學生集體榮譽感
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學生們互相團結、互相幫助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學生在學校的集體榮譽感與幸福感。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媒介,在學風建設、團學活動、團隊協作比賽等領域開展學生參與度高的網絡投票活動,鼓勵學生不斷提升自我的同時,增強學生對學校、對班級的榮譽感和認同感,在學校內營造良好的校風學風,促進學校整體性發展。同時,也讓學生更加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從而為學生今后步入社會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開展工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媛媛.大學生對學校認同感的調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11(第45期):79-81.
[2] 董朝宗.提高大學生學校認同感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10:99-101.
[3] 任艷萍.高校學生學校認同感現狀調查及原因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中國輕工教育,2016,1:49-51.
作者簡介:石宏暢(1998.10- ),女,漢族,天津人,大學本科,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林培元(1987.1- ),女,漢族,浙江杭州人,碩士,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