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凌
(武漢市空降兵軍醫院特診科 湖北 武漢 430012)
患者男,60歲,既往有肺結核病史,兩年前右手手腕部腱鞘囊腫行手術切除。自述1年前無明顯誘因發現右手掌出現蠶豆樣大小包塊,表面隆起,以活動時間過久后有脹痛不適感,右手各關節活動可。期間患者無明顯消瘦、乏力、盜汗、心悸等表現,近期患者發現右手掌包塊逐漸增大,有壓痛,且環指屈伸活動稍受限入院檢查。查體,右手掌心部可見直徑約4cm×2cm橢圓形皮下包塊,局部皮膚隆起,質軟,有囊性感,按壓時囊內容物有流動感,皮溫不高,有壓痛,皮膚無明顯破潰,無竇道形成,環指掌曲活動稍受限,右手指末梢皮膚淺感覺正常存在。
肺部CT檢查:(1)右肺上葉陳舊性肺結核(班索硬結灶病變),(2)左肺上葉播散性結核結節。
超聲檢查:右手掌心指深、淺屈肌腱周圍可見實性低回聲團塊,范圍約4.3cm×2.5cm,邊界欠清晰,形態不規則,呈梭形包繞指深、淺屈肌腱。右手掌心指深、淺屈肌腱連續性完整,邊界尚清晰。彩色多普勒顯示上述低回聲團未見明顯血流信號。超聲提示:右手掌心指深、淺屈肌腱周圍實質性占位。見圖2圖3。
術中見病變滑膜均增厚、腫脹,并與周圍組織黏連。病灶內部有大量混淆物,內可見白色顆粒,呈“米粒體”樣改變。將切取物送病理檢查。
病理診斷:術中見上皮細胞堆積,大量干酪樣壞死灶形成,符合“結核”改變。

圖1 患者右手掌心橢圓形包塊

圖2 ( A、B)二維超聲顯示右手環指深、淺屈肌腱周圍低回聲團塊,呈梭形包繞,肌腱未見斷裂

圖3 彩色多普勒顯示低回聲團未見明顯血流信號
手腕部腱鞘滑膜結核臨床上較少見,因其發病緩慢,且常無低熱、盜汗、貧血等典型結核中毒征,易被誤診為腱鞘滑膜炎、腱鞘滑膜瘤,腱鞘巨細胞瘤等,延誤治療從而導致患者患肢的功能障礙。臨床工作中對于中年男性患者,右手腕部外傷或慢性勞損病史有結核病史或結核病接觸史,體檢見沿肌腱走行途徑緩慢生長的啞鈴型腫物,按壓腫物有“握雪感”,均應考慮腱鞘滑膜結核可能[1]。腱鞘滑膜結核多為繼發,來源有三種情況:(1)繼發于臨近骨與關節結核;(2)血源性的;(3)局部直接植入結核桿菌所致。其病理表現為:受累滑膜首先充血,水腫、炎細胞浸潤,滲出增加;之后,表面被覆有纖維素的脫落的組織碎片或絨毛在滲出液中形成游離體,呈白色米粒樣,稱“米粒體”,本例術中即可見多個白色米粒狀物,隨著病變進展,腱鞘滑膜增厚,結核性滑膜炎早期,病變僅限于腱鞘內膜及肌腱外膜,很少累積肌腱本身,若病變持續存在,可波及肌腱內膜,是肌腱變粗、變脆,甚至斷裂,這種斷裂最多見于小指指淺屈肌腱[2]。本病患有肺結核病史,但術中未見肌腱斷裂情況,說明還處于病變早期階段。根據病史、癥狀和體征,臨床診斷本病一般不難,超聲可明確病變的范圍及所受累肌腱,觀察病變周圍的神經血管,對手術方案有重要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