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徳堅
(英德市人民醫院 廣東 英德 513000)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其發病原因與患者生活環境、生活習慣、飲食規律以及遺傳因素等均有一定關系[1],多種因素的聯合作用導致患者動脈血管出現粥樣硬化情況,進而發展為冠心病,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臨床診斷準確率對于提升治療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將我院2014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7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時期入我院接受體檢的37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探究冠心病患者臨床診斷中64排螺旋CT冠脈成像的應用效果。
2014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37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36~80歲,平均年齡(50.2±2.3)歲;患者入院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胸悶、胸痛以及心前區不適等臨床癥狀;另選取同時期入我院接受體檢的37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35~81歲,平均年齡(51.3±2.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患者無肝腎功能異常情況;患者無心律不齊情況;患者無造影過敏情況,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患者存在腎功能不全情況;患者存在重要臟器質性病變情況;患者為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所有人員均使用64排螺旋CT冠脈成像進行檢查,使用同一臺檢查設備,患者實施檢查之前詳細向患者介紹檢查方式以及注意事項,提升患者對成像檢查的配合程度,檢查之前患者需保持心態平穩,心率保持在70次/分鐘以下,如患者呼吸難以達到檢查要求可使用酒石酸美托洛爾片進行輔助,用量控制在10~20mg,符合檢查要求之后方可進行檢測,患者平躺于掃描創上,保持仰臥位置,雙臂上舉,在胸前連接心電導聯,確定患者無碘過敏情況,在患者肘前位置放置靜脈留置針,進行同層掃描,掃描中的電流設置為850mA,電壓設置為120kV,準直為0.6mm,螺距為0.2,重建間隔0.5mm,詳細記錄相關檢查信息,檢查中的對比劑為非離子型對比劑碘海醇,藥量選擇為60~80毫升,通過靜脈注射進行藥物使用,注射速度為5ml/秒,注射完成后注入生理鹽水,速度不變,進行心臟全面掃描,詳細記錄各項掃描結果。
統計74例各項臨床檢查指標,分別為右冠狀動脈(RCA)、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左主干(LM),分組計算各項均值后進行組間對比[3]。
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檢查結果中RCA、LCX、LAD、LM均高于對照組,各項組間差異對比顯著,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對象各項檢查指標對比(±s)

表 兩組對象各項檢查指標對比(±s)
組別例數RCALCXLADLM研究組37208.4±12.582.2±11.192.4±12.341.6±8.8對照組3723.6±10.19.5±5.220.4±9.54.2±2.2 t 69.94836.07728.17925.079 P 0.0000.0000.0000.000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主要是冠狀動脈組織狹窄以及阻塞等誘發的,發病人群主要以老年人為主,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發展其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臨床表現主要有心絞痛、胸悶氣短、呼吸困難以及胸骨后疼痛等,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正常生活[4],為了提升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緩解患者的痛苦,提升臨床診斷準確率是當前臨床研究中的重點,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發展,相關診斷水平也在不斷提升,64排螺旋CT冠脈成像是當前臨床診斷中效果最好的影像學檢查方式,操作方式較為簡單,屬于無創診斷,患者的依從性更高,掃描速度更快。其在臨床檢查中的應用能夠為患者實施不間斷的掃描檢查,為醫生提供清晰準確的影像,有利于臨床診斷準確率的提升,能夠準確顯示出患者心臟血管中各個主干以及分支的基本情況,診斷敏感性更強。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右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以及左主干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對比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64排螺旋CT冠脈成像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能夠清晰展示出患者心血管情況,為患者的臨床診斷提供全面精準的診斷依據,臨床診斷中應用優勢顯著。
綜上,冠心病患者臨床診斷中實施64排螺旋CT冠脈成像,臨床診斷準確率更高,患者耐受性更佳,值得進行廣泛的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