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緒坤 姚斌(通訊作者)
(1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醫院 武漢大學恩施臨床學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2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醫院 武漢大學恩施臨床學院健康管理中心 湖北 恩施 445000)
當前臨床診斷方式中對生化檢驗應用較為普遍,但由于生化檢驗對血液標本要求較高,需加強防范[1]。如溶血作為紅細胞結構破損、血紅蛋白外溢現象,其可能對生化檢驗結果精確性產生影響,而低滲溶液、機械性強力震蕩、過酸、血液抽取速度過快、儀器缺乏潔凈度及溫度升高等。而為進一步明確溶血影響,并針對性做好防范措施,需明確溶血與臨床生化檢測結果的相關性[2]。本次研究對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及預防對策進行了探討,詳細報道如下。
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間選擇本院接收體檢人員114例作為資料,均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及目的,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男性64例,女性50例,年齡在22歲~54歲,平均年齡(39.86±3.64)歲。排除先天性溶血疾病患者、黃疸患者及嚴重高血脂患者等。
選擇奧林巴斯AU5811和DXC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作為診斷儀器,取清晨空腹靜脈血10ml作為標本,將其分為2份各5ml。分別置于真空試管中進行常規處理或溶血處理。隨后進行離心處理,速度為1200r/min。
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統計值有統計學差異的判定標準為P<0.05。
表 兩組生化指標差異分析(±s)

表 兩組生化指標差異分析(±s)
肌酸激酶(U/L)未溶血組11435.52±7.6558.53±5.924.61±0.713.58±0.4120.51±10.6219.25±5.8719.41±10.3610.14±4.234.35±1.0572.92±15.64溶血組11435.91±8.0380.08±6.222.57±0.532.65±0.5442.95±14.6320.08±6.9232.52±10.6928.42±5.914.31±1.2298.43±18.42 t--0.3726.7924.5814.6413.250.979.4026.850.2611.27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組別例數白蛋白(g/L)總蛋白(g/L)葡萄糖(mmol/L)血清鉀(mmol/L)乳酸脫氫酶(U/L)谷丙轉氨酶(U/L)谷草轉氨酶(U/L)總膽紅素(umol/L)尿素氮(mmol/L)
兩組白蛋白、谷丙轉氨酶、尿素氮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常規處理組總蛋白、乳酸脫氫酶、總膽紅素及肌酸激酶顯著低于溶血處理,而葡萄糖、血清鉀則顯著高于溶血處理,P<0.05;見表。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白蛋白、谷丙轉氨酶、尿素氮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常規處理組總蛋白、乳酸脫氫酶、總膽紅素及肌酸激酶顯著低于溶血處理,而葡萄糖、血清鉀則顯著高于溶血處理,P<0.05,表明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較大,多項指標均出現異常,因此需針對性做好防范工作。首先應當加強對檢驗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重視采血與檢驗環節管理,確保其嚴格遵循相關規范進行操作,并注重監督,若存在工作單獨不端正及技術水平不達標,則需調離。同時針對標本的運輸通道、標本檢驗環境等加強優化,科學布設空白樣本,如盡可能確保注射器、針頭、存放器試管等干燥性和清潔型。在輸注血液樣本時應帶針頭順沿試管壁緩緩注射至試管內,避免用力過猛或過于迅速,否則可能導致紅細胞結構破壞。儲存是也許避免出現劇烈搖晃情況,必要時可通過抗凝劑加以控制。血液樣本生化離心處理需規避冷凍復溶現象,且需保證樣本和化學試劑處于互相獨立狀態。若樣本已經出現溶血現象,則應廢棄處理,并再次患兒患者采集血液樣本,避免延誤檢查。
綜上所述,標本溶血對生化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性較大,需從樣本采集到檢測過程加強管理,尤其針對出現溶血現象樣本廢棄處理,確保結果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