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撰
(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是因為各類細胞或細胞組參與而導致的慢性氣道炎癥且會隨著氣道反應性增高而出現各類臨床癥狀,其中包含反復喘息,胸悶氣短咳嗽等,且通常發生于凌晨或夜間[1]。哮喘是一種很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其癥狀的出現通常還和多變的氣流阻塞共同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2]。為提高哮喘患者的生活質量,選取本院中2018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88例哮喘患者的臨床進行本次研究,將普米克令舒吸入和普米克令舒聯合孟魯司特兩種治療方式進行對比,并總結如下。
選取本院中2018年2月-2018年8月間收治的88例哮喘患者的臨床進行本次研究,并按照就診順序隨機分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4例患者。實驗組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25例,年齡最小和最高分別為0.9和7歲,平均年齡(5.1±1.3)歲,對照組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3例,年齡最小和最高分別為0.8和9歲,平均年齡(6.1±.2)歲。所有患者均確認為哮喘,且其癥狀和哮喘的臨床診斷標準相符,將對藥物過敏、嚴重腎臟、心臟、肝臟疾病或不愿意配合治療的患者排除,其余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比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同時給予普米克令舒進行治療,其中其劑量為1ml,每日2次,一次1吸。
實驗組:常規治療的同時給予普米克令舒和孟魯司特進行治療,其中普米克令舒每日2次,分成兩次吸入,同時再每晚給予孟魯司特口服,每次劑量不超過4mg,治療期間記錄患者所出現的不良反應和使用劑量,切忌自行改變用藥方式和劑量。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根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EV1和PEF(白天、夜晚)指標的變化及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對比。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數據均進行分析后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數據統計學處理,而實驗結果中,所有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計數資料用率(%)的形式表達,數據采取χ2檢驗,而FEV1和PEF和本文中一般資料的年齡信息均應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數據記錄,實驗結果采用t進行檢驗,若P<0.05,則說明實驗結果具備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成果顯示,和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FEV1和PEF(白天、夜晚)指標更優,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FEV1和PEF指標變化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FEV1和PEF指標變化對比(±s)
組別n時間FEV1(L)白天PEF(L/min)夜晚PEF(L/min)實驗組44治療前2.65±0.29413.69±1.37435.05±3.16治療后3.81±0.06489.06±1.35474.38±1.25對照組44治療前2.66±0.30414.64±1.42434.24±3.25治療后3.04±0.08462.54±1.23445.39±1.28
本次研究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82%,優于對照組的22.73%,差異具有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例)
小兒支氣管哮喘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疾病,患兒主要以氣道變應性炎癥和氣道高反應性為主[3]。患兒在發病時主要以煩躁不安和呼吸困難為主要臨床表現,通常患兒在進行呼氣時難度較大并且無法進行評估,在坐立時容易出現聳肩和曲背樣[4]。由于哮喘癥狀的發病機制較為明顯,并且臨床上對發病原因研究還較為缺乏,多數患兒的持續時間較長,在進行臨床治療時容易出現誤診和漏診的情況。
孟魯司特是一種選擇性的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其藥理機制能夠有效阻滯白三烯與其受體產生生化反應,能夠有效減少炎性遞質的產生,進一步改善哮喘,使患兒的臨床表現[5]。普米克令舒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屬于一種糖皮質激素,將其應用于支氣管哮喘的治療中,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復發癥狀,與孟魯斯特的藥理機制并不相同。所以將兩者聯合應用于哮喘患兒的治療中,具有良好的協同作用,能在改善患兒哮喘癥狀急性發作的基礎上,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并且不會對患兒造成額外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在哮喘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普米克令舒聯合孟魯司特的治療效果優于普米克令舒,不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還能對患者肺功能進行改善,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