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佳 李紅賓 陳宗翰(通訊作者)
(1 昆明醫科大第一附屬醫院 云南 昆明 650032)
(2 云南中醫藥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銀屑病是臨床中常見的慢性皮膚病,臨床多表現鱗屑、薄膜、出血點等特征性皮損,臨床常認為銀屑病發病可與局部感染、精神壓力緊張、皮膚過敏、代謝相關、免疫系統紊亂等因素相關,但其確切病因及相關發病機理目前尚不明晰[1],為探究幽門螺桿菌(Hp)與銀屑病的相關性,我院對122例銀屑病患者血樣應用免疫印跡法定性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抗體陽性判斷和分型進行研究,匯報如下。
收集從2016年3月-2018年6月就診于我科的總計122例銀屑病患者血樣作為實驗組,其中男性血樣80例,女性血樣42例;年齡13.6~69.7(32.4±6.8)歲,另收集60例健康者血樣作為對照組,(男39例、女21例)年齡14.2~71.2(35.4±5.8)歲.入選標準:銀屑病患者及健康者均未在1個月內實用抗生素、鉍劑及制酸劑等可能影響檢驗血樣Hp的因素,并在明確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本研究.兩組年齡、性別等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0)。
應用免疫印跡法定性檢測HP抗體。(試劑由深圳市伯勞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抗體陽性判斷和分型標準:幽門螺桿菌的抗體包括CagA(細胞毒)、VacA(空泡毒)、尿素酶亞單位A和B的IgG抗體,Ⅰ型HP感染為陽性,因為一型HP致病力強,感染后容易引起胃部疾病,Ⅱ型致病力弱,感染后不引起胃部疾病,與疾病的關聯及嚴重程度較低,故只對Ⅰ型HP感染與Ⅱ型HP共同感染的患者數據進行統計,I型HP感染:CagA和VacA抗體同時陽性或任一種陽性;Ⅱ型HP感染:僅Ureas抗體陽性,因HP感染后1-3月產生抗體,HP感染一般不能自行消失,未經根治的患者提示HP現癥感染;HP感染陰性:CagA,VacA,Ureas 3種抗體均陰性。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22例銀屑病患者中,男性占65.57%,女性占34.43%,男性高于女性,見表1。112例銀屑病患者與60例健康者的HP抗體陽性率分別為35.25%和21.67%,兩者陽性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在122例不同類型銀屑病患者中,以尋常型HP抗體陽性率最高,見表3。

表1 122例銀屑病患者的男女構成比

表2 銀屑病患者與健康者HP抗體檢測結果比較

表3 不同類型銀屑病患者HP抗體陽性結果
銀屑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皮膚病,臨床多表現鱗屑、薄膜、出血點等特征性皮損,發病率為0.1%~3.0%,可見病型6種,常見有尋常型、關節型、紅皮病型和膿皰型,其中以尋常型銀屑病所占比例最高,可達全部銀屑病患者的96%[2].臨床常認為銀屑病發病可與局部感染、精神壓力緊張、皮膚過敏、代謝相關、免疫系統紊亂等因素相關,但其確切病因及相關發病機理目前尚不明晰,故近些年國內外研究學者對于Hp感染是否為引起銀屑病的影響因素的爭論較大,尚無定論[3]。
在此次針對Hp與銀屑病的相關性的研究中,發現銀屑病中患者男性所占比率高于女性比率(其中尋常型91例,關節型3例,紅皮病型10例,膿皰型18例),與相關文獻資料的結果相符,而在各類型的銀屑病中,尋常型中幽門螺桿菌抗體陽性率最計學意義(尋常型HP抗體陽性率39.56%,關節型HP抗體陽性率33.33%,紅皮病型HP抗體陽性率20%,膿皰型HP抗體陽性率22.22%,在國內,邵笑紅等[4]研究學者通過對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給予抗幽門螺桿菌三聯療法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抗Hp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指出Hp感染與尋常型銀屑病緊密相關,與本次研究方向大體一致。在國外研究文章中已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與銀屑病的嚴重程度相關,另外不同類型的銀屑病患者間的HP抗體陽性率也有一定差異。治療幽門螺桿菌后可使得銀屑病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療,下一步研究中我們可以收集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