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輝 楊培全 陳庭軍 馮兵(通訊作者)
(桂平市人民醫院 廣西 桂平 537200)
急性后循環腦梗死指的是發生于椎基底動脈系統的腦梗死,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急性后循環腦梗死患者約占15%~20%,此類型腦梗死雖然發病率尚不足1/4,一旦發生急性閉塞,患者多伴隨嚴重神經功能缺損癥狀,預后較差,致殘、致死率較高[1]。臨床不斷探究最佳的治療時間窗及治療方法,以促進閉塞血管再通。Trevo取栓裝置屬于目前臨床首款能夠在完全可視情況下完成取栓操作的支架,其在臨床的推廣應用推動了取栓技術的發展,在臨床實踐應用過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次研究選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采用Trevo支架取栓術治療的16例急性后循環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討了取栓支架系統的操作方法及療效,現將相關內容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采用Trevo支架取栓術治療的16例急性后循環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男9例,女7例,患者年齡介于53~82歲,平均(64.85±3.87)歲,所有患者均經頭部MRI檢查確診,明確急性閉塞部位發生于椎基底動脈系統,其中11例為基底動脈閉塞,5例為椎動脈閉塞。所有患者均擬行Trevo支架取栓術治療,術前均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價,患者NIHSS評分介于23~27分,平均(24.46±1.14)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評估患者腦梗死后功能恢復情況,術前患者的Rankin評分介于1~5分,平均(4.17±0.37)分,患者的發病時間均為12h內。此項研究需排除不符合支架取栓術介入治療指征或有手術相關禁忌癥的患者。
16例急性后循環腦梗死患者均采用Trevo支架取栓術治療,其中2例患者于局麻下實施手術,余14例患者均因躁動無法配合手術,改為全身麻醉下手術。患者均行全腦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明確目標閉塞血管,患者患側椎動脈或頸內動脈常規置入8F/6F。取500ml等滲氯化鈉溶液,置入1000IU肝素,加壓袋加壓后經導引導管灌注至血管內,壓力設定為3000mmHg,以4ml/min的滴注速度以及2IU/ml的滴注濃度,使患者全身肝素化[2]。微導絲(直徑0.36mm)引導下,選取Pro-18支架導管,將其置入至血栓遠端,并在支架導管置入位置造影,明確遠端的血管均通暢后,在血栓處置入并釋放大小為4mm×20mm的Trevo支架,展開支架,觀察展開后的位置、形態,引導管再次造影,明確血管是否再通。支架釋放并停留3~5min后,向前送支架導管以達到支架尾端,將導管和支架一起自導引導管內撤出,注意撤出支架時,還需先行停止肝素等滲鹽水在引導管內的滴注,并在負壓情況下,不斷沖洗導引導管[3-4]。在取栓操作后,應立即復查造影情況,明確血流灌注效果。采用改良腦梗死溶栓試驗(mTICI)對血栓栓塞位置的血流再灌注情況加以評估,如mTICI分級≥Ⅱb級,則認為此次Trevo支架取栓術成功,栓塞血管血流灌注恢復,對患者進行30min的監測,如前向血流良好,則可結束手術。術后行Xper-CT軟組織成像檢查,以排除顱內出血。
(1)采用NIHSS量表,對患者術后2周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價,并將其與術前NIHSS評分加以比較,分析Trevo支架取栓術治療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改善情況。
(2)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評估腦梗死患者Trevo支架取栓術后2周及3個月功能恢復情況,其中患者mRS評分<2分,則認為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滿意,并比較手術前后的mRS評分變化。
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Trevo支架取栓術治療效果數據,治療后血管再通例數及比例用[n(%)]表示,平均mRS評分等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P<0.05,則為治療前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6例采用Trevo支架取栓術治療的患者中,有15例達到了血管再通標準(mTICI分級≥Ⅱb級),血管再通率達到了93.75%,有1例患者因合并基底動脈近端中度狹窄(狹窄率約50%)血管再通失敗,未予以特殊處理。
Trevo支架取栓治療后2周,患者的NIHSS評分及mRS評分均較術前有所改善經t檢驗,P<0.05;其中患者術后3個月的mRS評分較治療后2周進一步改善,P<0.05無一例患者于術后死亡,見表。
表 Trevo支架取栓治療后近期療效分析(±s,分)

表 Trevo支架取栓治療后近期療效分析(±s,分)
評價椎動脈閉塞(n=5)基底動脈閉塞(n=11)總計(n=16)NHISS術前25.12±1.3723.45±1.0524.46±1.14治療2周7.64±1.545.52±1.286.46±1.37 mRS術前4.33±0.424.05±0.284.17±0.37治療2周3.12±0.263.01±0.193.08±0.21治療3個月1.56±0.171.33±0.151.42±0.14
急性后循環腦梗死主要是指急性椎基底動脈的狹窄或閉塞,此部位閉塞患者預后較差,致死、致殘率較高,促進閉塞血管恢復血流灌注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5]。目前支架取栓術逐漸在臨床開展,且取得了一定成效。Trevo支架取栓術是目前血管內介入治療常用的手術方案,取栓術血管介入治療應用的器械包括血栓抽吸裝置以及支架取栓裝置等[6]。支架取栓術介入治療在臨床的推廣,大大提高了閉塞血管的再通率,對于改善急性后循環腦梗死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價值。本次研究分析了我院16例采用Trevo支架取栓術治療患者的近期治療效果,結果顯示,其中15例患者達到了血管再通標準,血管再通率達到了93.75%;治療后2周,患者的NIHSS評分及mRS評分均較術前有所改善;其中患者術后3個月的mRS評分較治療后2周進一步改善,無一例患者于術后死亡,說明Trevo支架取栓術治療促進血管再灌注的療效較為滿意,對于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具有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急性后循環腦梗死采用Trevo支架取栓術治療的效果良好,對于促進閉塞血管血流再灌注、改善患者神經功能、促進病情康復等均具有重要價值,但目前臨床開展病例較少,也缺乏對患者的遠期隨訪數據。因此,對于Trevo支架取栓術的遠期療效及安全性掌握較少,為此,臨床尚需更大樣本病例,并延長隨訪時間,為Trevo支架取栓術在臨床的應用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