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樹琴 蔣坤華 郭繼紅 謝澤青 文俊萍
(深圳市龍崗區人民醫院 廣東 深圳 518172)
精神疾病是一種慢性、反復發作且會嚴重危害到社會安定的疾病。患者由于受到疾病因素的影響,會喪失生活興趣、減退社會能力與生活能力[1]。而在醫院接受治療后,患者通常會回歸家庭及社會[2]。為繼續干預精神病患者其臨床癥狀,強調社區干預、康復護理異常重要。我社區采取個體技能訓練方法對精神疾病患者予以康復干預,現將所獲效果做以下總結。
選擇我社區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60為本次實驗研究對象,參考隨機奇數偶數法做出分兩組處理,對照組30例患者當中,男、女比是17:13,年齡范圍從33歲~76歲不等,平均年齡54.2±4.3歲,疾病類型:精神發育遲滯7例、精神分裂14例、老年癡呆9例;研究組30例患者當中,男、女比是19:11,年齡范圍從34歲~78歲不等,平均年齡55.1±4.5歲,疾病類型:精神發育遲滯9例、精神分裂15例、老年癡呆6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性不顯著,可進行針對性臨床比對(P>0.05)。
1.2.1 對照組 采用社區基礎護理方法,具體內容包括:①心理上的護理干預:患者經由醫院治療重回社會后,其心理表現復雜、多樣,而社區護理工作者通過予以支持、鼓勵,有利于使得患者接受現實,勇于生活;通過掌握患者的情緒、思想,針對性的予以開導,以幽默、積極的語言來激發患者的生活興趣,使其人生觀逐漸變得自立、自信;通過鼓勵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以及與他人的多多交往,逐漸過渡到正常人的生活;②病情觀察護理:對患者是否按時、按量用藥進行監督,因疾病存在著反復發作的特性,所以護理工作者應強調患者家屬在護理工作中的參與,叮囑其加強對患者的護理監管,指導家屬正確把握患者病情的變化,一旦有異常及時聯系社區醫生,嚴防患者有藏藥的行為,并嚴管有自殺傾向的患者;③人際關系建立干預:通過采取訓練或者是傳授的方法,讓患者掌握贊美他人、自我表揚的方法,并鼓勵其頻繁的參與到社交活動當中,自然而然的融入于社會。
1.2.2 研究組 除基礎護理之外,對研究組患者采用個體技能訓練干預:①生活技能的訓練:通過正確指導,督促患者積極開展日常生活訓練,就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的技能如飲食、個人衛生、穿衣打扮等進行訓練,訓練應講求持續性,且一對一的指導和監督;注意對存在睡眠障礙的患者,要保證創設的睡眠環境要安靜、舒適,慢慢培養患者良好的睡眠習慣,縮短白天臥床的時間;②就業技能的訓練:針對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礙,采用作業療法來促進其康復,積極采用勞動方面技能的訓練,使患者逐漸掌握一些工作技能,在心理、生理都準備好的情況下,做到能回歸于社會、被社會所接納,并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結合以患者興趣所在、疾病情況,選擇一些工藝制作、職業性勞動技能或者是簡單的作業訓練方法等開展個體化訓練;③學習技能的訓練:主要是針對患者處理問題的能力進行訓練,針對那些長期和社會脫節的患者,應先采用文化科技教育、時勢教育、常識教育等基本手段來培養患者去學習、接受新事物的良好習慣,通過小組討論、集體討論等形式來參與學習,選擇哪些趣味性強的教材來吸引患者學習興趣;另外也可通過開設各種培訓課程來吸引患者學習興趣,不管是哪一種方法,在實際教學當中,都要言傳身教、循循善誘,切忌急功近利,以免給患者造成緊張刺激。
分別在護理干預前、后,對兩組患者采用康復狀態量表(MRSS)[3]、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4]、自知力與治療態度問卷(ITAQ)[5]來評價患者的康復情況。其中PNASS量表具體指標有思維散漫、幻覺行為、不尋思思維等內容,評分值在0~100分,得分值與康復效果呈反比;MRSS量表中具體指標有依賴、活動能力缺乏、社交、行為等內容,評分值在0~100分,得分值與康復效果呈反比;自制力與治療態度問卷主要評定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與服藥態度,評分值在0~22分,分值與干預效果呈正比。
所有計數數據皆以例(n)、率(%)的模式闡述,并采用χ2檢驗方法,統計學軟件使用SPSS19.0,P<0.05認定為差異存在顯著性。
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的MRSS、RANSS、ITAQ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干預訓練之后,可見研究組患者MRSS、RANSS、ITAQ評分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檢驗值有確切的統計學意義,見表。
表 護理干預前后兩組患者MRSS、PANSS、ITAQ評分差異的對比(±s,分)

表 護理干預前后兩組患者MRSS、PANSS、ITAQ評分差異的對比(±s,分)
分組nMRSSPANSSITAQ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研究組3065.6±5.541.2±3.162.5±5.344.3±3.28.3±0.711.2±1.2對照組3064.5±5.357.8±4.762.1±5.254.1±4.58.7±0.89.1±0.8 t 0.64413.1850.2417.9371.6836.512 P>0.05<0.05>0.05<0.05>0.05<0.05
社區康復護理旨在由護理工作者對社區內疾患進行基礎護理與功能訓練,幫助他們恢復自主生活能力、回歸社會[6-7]。本次實驗研究中對我社區精神疾病患者采取個體技能訓練干預,通過技能訓練,使患者掌握藥物管理的正確方法、加強對自身疾病的認知,這對于促進其堅持用藥、正確用藥、樹立戰勝疾病信心有著重要意義。由數據研究結果可見:在干預訓練之后,研究組患者MRSS、RANSS、ITAQ評分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提示通過個體技能訓練,更有利于實現對精神疾病患者的維持治療,對其康復有著積極的協同作用[8]。
綜上,個體技能訓練用于對精神病患者社區康復護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精神狀態、康復狀態,恢復其自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