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 崔道遠 于劍剛 鄧海波 朱枕硯
(蘇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泌尿外科 江蘇 蘇州 215000)
輸尿管結石是臨床常見泌尿系統結石類型,常需使用外科手術碎石治療,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是目前治療效果較好的一種微創術式,能有效提升碎石成功率,但術后排石時間較長,部分殘余結石無法及時排出,導致血尿、尿路感染、疼痛、腎積水等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病與濕熱下注、膀胱汽化失司有關,煎熬尿液,結為砂石,治療的關鍵在于清熱利濕,利尿通淋[1]。本研究進一步分析自擬排石湯聯合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的臨床療效,現具體匯報如下。
將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治療的50例輸尿管結石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齡33~76歲,平均年齡(47.2±10.8)歲,結石直徑(11.5±2.1)mm;對照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齡31~75歲,平均年齡(46.8±10.3)歲,結石直徑(11.2±2.4)mm;所有患者均符合輸尿管結石診斷標準,經B超、CT等檢查確診;排除輸尿管損傷、狹窄、畸形,嚴重腎積水,結石并發輸尿管息肉,嚴重尿路感染等;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結石部位及大小等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單用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患者在全麻下,取Motola體位,經尿道置入F9細導尿管,在導絲引導下經尿道置入F8/9.8storz輸尿管硬鏡到達患側輸尿管開口,用輸液泵低壓灌注生理鹽水擴張輸尿管開口,輸尿管鏡逆轉90°~180°通過輸尿管壁內段,沿導絲見到結石后用鈥激光蠶蝕表面,從周圍、中央穿孔,使結石完全粉碎,大小達4mm以內,可隨沖入生理鹽水流出,較大的結石用取石鉗取出至膀胱,留置6F雙J管引流4周后拔除;術后囑咐患者多飲水,保持日尿量2500ml以上[2]。在此基礎上,觀察組使用自擬排石湯,藥用蒲公英20g,大薊15g,小薊15g,金錢草30g,海金沙30g,白茅根20g,石韋15g,滑石10g,雞內金10g,延胡索10g,丹參12g,桃仁10g,皂角刺10g,甘草5g[3];隨證加減:瘀血明顯者加三棱10g、穿山甲10g;形寒肢冷,夜尿清長者加肉蓯蓉10g、肉桂10g、巴戟天10g;腰膝酸軟、腰部隱痛者加杜仲10g、續斷10g、補骨脂10g[4];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200ml,早晚各服用1次。
術后每周復查1次B超,記錄結石清除率;記錄首次排石時間、持續排石時間、排石疼痛程度、使用鎮痛藥幾率;觀察有無肉眼血尿、尿路感染、尿路刺激癥、腰痛或下腹痛等并發癥發生。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結石清除率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隨著泌尿外科微創技術的發展,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術逐漸在臨床應用并普及。其利用輸尿管鏡直接定位結石,使用鈥激光的熱能粉碎結石,從而獲得較高的結石粉碎效果,但術后結石碎片較多,排石時間長,并且隨著時間的延長,結石碎片逐漸增大,結石復發的幾率升高。因此,提高術后結石清除率至關重要。
中醫認為,本病屬“石淋”、“砂淋”等范疇,多由嗜食辛熱甘肥、釀濕生熱、濕熱下注,膀胱熬津爍液,導致腎和膀胱汽化失司,最終形成結石。因此,濕熱下注、煎熬成石,阻塞脈絡是病機關鍵,臨床治療應以清熱利濕、利尿通淋、行氣活血為大法[5]。本研究自擬排石湯,方中金錢草、海金沙清熱利水通淋;石韋、滑石利尿通淋;雞內金溶石消石;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排膿;大薊、小薊、白茅根、皂角刺涼血止血、祛瘀消腫;丹參、桃仁活血化瘀;延胡索行氣止痛;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清熱利濕通淋為主,兼顧消腫排膿、活血化瘀,提升排石療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本方可抑制輸尿管平滑肌痙攣,促進輸尿管蠕動,增加尿量,抗炎退腫,促進結石排出[6]。
綜上所述,自擬排石湯聯合輸尿管鏡下鈥激光碎石治療輸尿管結石的臨床療效確切,能加快術后排石,提升結石清除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