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鋒 強勝林 徐克武 梁恬 于海洋 賈永龍 劉婧
(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甘肅 蘭州 730020)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上較為常見,臨床主要癥見腰痛,可向雙下肢或一側肢體放射性疼痛,癥狀嚴重時可有跛行,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癥狀。目前臨床治療多采取非手術方式治療,主要有物理治療、普通針刺、功能鍛煉等,均有一定療效,但不令人滿意。本研究中通過對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間我院接收的3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腰椎間盤突出癥采取通痹熏洗湯熏蒸配合三步三位九法治療的臨床療效,內容如下。
選取3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時間為2016年9月-2017年9月,納入標準:患者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疾病的診斷標準;入組前2w未接受相關的治療手段治療;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重要臟器嚴重病變者;精神病患者;未遵守規定服用其他藥物者。將入選的患者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四組,即通痹熏洗湯熏蒸(A組,75例)、“三步三位九法”手法(B組,75例)、通痹熏洗湯熏蒸配合“三步三位九法”療法(C組,75例)、靜脈輸液(紅花注射液)配合“三步三位九法”療法(D組,75例)。A組中,女30例,男45例,年齡45~75歲,平均(60.5±2.8)歲,病程(10.3±3.2)月;B組中,女28例,男47例,年齡46~75歲,病程平均(60.6±2.8)月;B組中,女27例,男48例,年齡45~76歲,平均(60.4±2.7)歲,病程(10.4±2.5)月;D組中,女30例,男45例,年齡46-76歲,平均(61.1±2.9)歲,病程(10.6±2.8)月。四組患者在年齡、病程、性別等資料比較基本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中藥選方:補腎通痹湯:花椒30g、紅花12g、伸筋草10g、透骨草10g、獨活10g、五加皮10g、川芎12g、赤芍12g、澤瀉12g、桂枝12g、桑枝10g、生山楂30g、五味子15g、羌活10g。中藥熏蒸理療床治療:將中藥放入容器內,加入適量水,將時間調至30min,溫度調至50~52℃,將腰椎部位對準蒸汽出口處,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對溫度進行調節,每天一次。三步九法推拿手法:第一步:患者俯臥,術者采用旋轉按揉法,分別對患者兩側腰肌及穴位進行按揉,再以雙手掌自腰椎兩側分推,向下推至臀部、雙腿至足部;再以雙手拇指自背部沿脊柱旁開1.5寸,向下至腰骶部;第二步:治療手法依據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癥狀體征及病理分型,選擇如下手法組合,包括腰部拔伸按壓手法、腰椎定點旋轉復位手法、腰部斜扳手法、按腰后伸扳腿手法、屈膝屈髖施壓外旋外展伸腿手法、推腰扳腿手法、直腿抬高足背屈手法、對抗牽引牽抖手法和反向推肩推臀旋腰手法,具體操作方法見文獻[1],操作時間15min;第三步:放松整理結束手法:患者取俯臥位,在臀部、腰骶部、患肢施以揉法、擦法、擊法、拍法、抖法等整理手法,操作時間約為5min。D組給予紅花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ml靜滴,每日一次。四組均治療2~3w。
對患者隨訪1年,采用JOA評分評價腰椎功能,總分為29分,總分越高,則腰椎功能越好[2]。中醫療效標準[3]: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度;好轉:腰部活動功能改善,腰腿痛減輕;未愈:患者治療后癥狀體征均無改善。本文以好轉、治愈為臨床有效。
采用SPSS18.0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以χ2檢驗,當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以(±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以t檢驗。
C組患者臨床有效率較A組、B組、D組顯著提高(P<0.05),見表1。

表1 四種方法療效對比(n)
治療后,C組患者JOA評分明顯增加,與A組、B組、D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四組患者JOA積分對比(±s,分)

表2 四組患者JOA積分對比(±s,分)
注:*:與C組比較,有顯著差異性。
組類n入院時療程結束后tP A組7517.32±4.0520.31±4.14*4.47<0.05 B組7517.33±3.8921.47±3.96*6.46<0.05 C組7517.35±3.9125.06±3.8512.17<0.05 D組7517.34±3.5621.33±4.17*6.30<0.05
治療期間,四組患者未發現明顯不適癥狀,治療前后三大常規檢查、肝腎功能檢查等均正常。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纖維環破裂、腰椎間盤退變和髓核脫入椎管或突向后方,而刺激或壓迫相鄰組織而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癥狀。患者可表現為腰腿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長期的體力勞動、過重的腰椎負荷使肌肉痙攣、過度彎腰、長期的久坐、久立、腰椎穩定性下降等均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祖國醫學中屬于“痹癥”范疇,病機多為腎虛兼寒濕,氣血運行不暢,淤血痹阻腰府,不通則痛。治療上應益腎通痹,活血通絡,驅寒除濕止痛為原則。三步三位九法,其中“三位”是指俯臥位、側臥位、仰臥位;“三步”包括準備手法、治療手法、放松整理手法;“九法”是指腰部拔伸按壓手法、腰椎定點旋轉復位手法、腰部斜扳手法、按腰后伸扳腿手法、屈膝屈髖施壓外旋外展伸腿手法、推腰扳腿手法、直腿抬高足背屈手法、對抗牽引牽抖手法和反向推肩推臀旋腰手法。其中準備手法的拿揉法、按揉法、拿法、滾法能充分放松患者臀部、腰骶部以及患肢的肌肉,廣泛舒緩肌肉痙攣,點按、彈撥穴位及腰部壓痛點,能達到鎮靜止痛,松解粘連的目的;推捋腰部膀胱經以安心安神,通經活絡。治療手法根據患者癥狀體征、不同病理分型,選擇適宜的手法;放松整理手法以拍法、擦法、抖法等,加強氣血運行,促使水腫吸收,緩解肌肉緊張痙攣狀況,逐漸恢復受損神經和萎縮的肌肉[4]。
熏蒸療法是藥物通過加熱,氣霧彌散,達到祛風通絡、溫經散寒、止痛活血等作用。通過熱力與藥力的結合,使患部皮膚血管擴張,加快局部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藥物經皮膚吸收滲透,達到病患之處,消除局部組織的水腫、滲出,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我們所用的自擬方-通痹熏洗湯,方中紅花、赤芍、川芎通絡止痛、活血化瘀;羌活、獨活、透骨草通絡止痛,除濕祛風;桑枝、五加皮、伸筋草祛風除濕,舒筋通絡;生山楂行氣散瘀;桂枝、花椒胡散寒止痛,溫經通絡;維澤瀉利水滲濕;五味子滋腎斂陰。全方合用,達到氣血調和,通絡祛邪的作用。通痹熏洗湯熏蒸療法是集經絡效應、溫熱效應和藥物局部滲透效應為一體,通過補益肝腎、疏經通絡、益氣養血以調節機體營養平衡,配合“三步三位九法”治療,可疏通經脈,調和陰陽、恢復脊柱自然平衡的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其損傷得以復位。兩種方法配合,相得益彰,能獲得滿意的效果[5]。本研究結果顯示,C組患者臨床有效率較A組、B組、D組明顯要高(P<0.05),同時治療后,C組患者JOA評分明顯增加,與A組、B組、D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提示,通痹熏洗湯熏蒸配合三步三位九法治療,能明顯提高療效,顯著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與文獻報道的結果一致[6]。治療期間,患者無明顯毒副作用,治療前后三大常規檢查、肝腎功能檢查等均正常,可見通痹熏洗湯熏蒸配合三步三位九法治療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腰椎間盤突出癥采取通痹熏洗湯熏蒸配合三步三位九法治療,療效顯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