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望劭
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報社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學習時強調,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這是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系列論述的進一步深化,闡明了當前媒體行業出現變化和挑戰的深層次原因,為媒體融合進一步指明了方向。那么,如何理解“四全媒體”并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
全程媒體。所謂“全程”,是指客觀事物運動的整個過程都會被現代信息技術捕捉、記錄并存儲。一個事件從發生到結束,無時無刻不處在傳播的鏈條中,或者說隨時都可以變成一個公眾信息,以前還可以“捂”,現在根本藏不住。新聞事件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在場”“參與”是新時代受眾的新需求。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不能僅僅滿足于對既有事實的報道,更要尊重傳播規律,強化議題設置,持續發出權威聲音,實現融媒體新聞快速集成和全媒介渠道傳播,保持主流輿論引導能力。尤其是熱點問題、突發事件,更要打造梯次立體報道鏈條,把新聞現場實時、全方位、全息化地呈現給受眾,準確、全面、快速反映事實全貌。
全息媒體。所謂“全息”,是指媒體信息格式多元,如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在新技術支持下,人類采集到的各種信息越來越“全息化”,萬物皆媒。隨著虛擬現實、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新聞移動化、場景化特征更加凸顯,更豐富的新聞業務將不斷呈現。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應進一步順應互聯網傳播趨勢,綜合運用多媒體表現形式,使新聞報道滿足多終端傳播和多種體驗需求。當前,受眾對于視頻信息消費需求激增,以音視頻見長的廣電媒體要在短視頻、直播等領域重點發力,推出更多優質直播類現場新聞內容,增強信息呈現的質量,為受眾帶來優質的內容消費體驗。廣播電視媒體還應把握移動端發展趨勢,探索更多基于新應用場景的智能產品。
全員媒體。所謂“全員”,是指社會各種主體(個人、各類機構等)都在通過網絡進入到社會信息交互的過程中。這是在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下社會信息化持續發展的結果。當前,新聞內容的生產、制作和再加工過程出現了明顯的社會化趨勢,傳統新聞信息“生產”和“消費”的邊界日益模糊。自媒體的空前活躍加大了主流媒體輿論引導的難度。廣播電視媒體要發揮專業媒體機構的引領帶動作用,既要積極利用眾包的力量,有效動員更多的用戶為媒體做貢獻,同時充分發動自身員工實現全員參與傳播。在大力建設“智慧廣電”背景下,廣播電視媒體要加強與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優質商業平臺的深度合作,開展質量可控的定制化新聞服務,參與智慧城市的平臺建設,有效匯聚各類用戶資源。
全效媒體。所謂“全效”,是指媒體功效的全面化。互聯網技術的特點,使得互聯網媒體具有明顯的平臺化趨勢。5G技術將推動萬物互聯,信息傳播環境進一步優化,媒體將突破傳播功能局限,集成信息、社交、服務等各種功能。在這種形勢下,新聞輿論工作將更加注重效果。廣播電視媒體應增強新聞的貼近性,用接地氣、富有表現力和畫面感的話語使新聞報道“有意義”又“有意思”,從而增強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力。
當前,移動互聯網發展方興未艾,媒體融合持續深化,廣播電視媒體應充分把握契機,努力在實踐中落實建設“四全”媒體的要求,全力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