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肖璐
摘要:隨著政府會計具體準則、基本準則以及政府會計制度等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財務工作日益引發人們的重視。現如今,高校財務管理正由單系統模式向“雙系統、平行記賬”模式轉變,高校財務會計要素、核算基礎、財務報告、決算等都在發生變化,因此,研究和探討政府會計改革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創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從政府會計改革的內容入手,在分析政府會計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影響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高校財務管理的創新策略,希望本文能對提高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政府會計改革;高校財務管理;創新
近幾年,我國陸續出臺了政府會計應用指南、會計準則等相關制度,其一方面促進了高校財務規范化發展,另一方面也給高校的財務預算核算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對于高校財務管理人員來說,改革后不但要關注財務的成本控制,而且還會面臨較多的財務風險。因此,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人員要不斷創新財務管理的理念和工作方式,以更好地適應政府會計改革的需要,不斷提升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水平。
一、政府會計改革的內容
一是構建科學、統一、規范的政府會計體系。不僅制定和出臺了政府會計具體準則、基本準則以及應用指南,而且建立起了政府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適度分離且有效銜接的會計核算體系。
二是促進了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制度改革。政府會計改革后,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制度進行了明確定位,會計報表和會計科目需嚴格遵守統一的會計制度,促進了財務會計制度與政府財務會計準則及預算會計制度的有效對接。
三是建立了基于“3+5要素”的會計核算體系。財務會計運用“負債、資產、收入、凈資產和費用”五個要素進行核算,預算會計運用“預算支出、預算收入和預算結余”三個要素進行核算。財務會計核算給財務報告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預算會計核算給決算報告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四是構建起了政府會計信息系統。根據政府會計準則推進的程度,構建財務會計核算和預算體系并行的政府會計信息系統,以便編制基于權責發生制的政府預算報告和財務報告,更好地對接國庫集中收付和財政收支系統。
二、政府會計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一是影響資產類科目核算。根據原來的高校會計制度,在購入“存貨”時記入資產,領用“存貨”時記入支出。而根據當前的政府會計制度,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在購入“存貨”時記入資產,領用“存貨”時記入成本或當期費用;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在購入“存貨”時記入預算支出,領用“存貨”時不進行處理。假如跨年不能全部領用“存貨”,會造成預算會計支出與財務會計核算的成本或費用不一致,這些應在報告中進行披露。
二是影響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核算。政府會計改革重新定義了資產概念,擴大了資產的范圍,要求高校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對無形資產進行攤銷、對固定資產進行計提折舊,確保國家資產完整,提升資產使用效率。
(二)對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是影響成本管理。原來高校的財務支出一般都通過收付貨幣資金核算,不能全面準確體現高校成本。政府會計改革后,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對費用和成本進行規范,強化了成本管理觀念,在進行成本核算時先確定成本、費用之間的關系,使成本核算方式更加完善。
二是績效管理。政府會計改革以后,在財務報告中確立了績效、成本管理理念,因此高校應當樹立績效觀念,核算高校的成本和費用,對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固定資產折舊費用進行核算,對高校耗費公共資源的情況進行科學評價。
三是結余結轉管理。政府會計改革后,高校要進行長期規劃,實行分年預算,科學制定分年度支出計劃,提高預算準確性和科學性。結合具體項目實施情況在年中調整預算項目,向上級主管部門及時上報,將年底預計結余結轉資金應用到急需資金的方面。
三、政府會計改革下高校財務管理的創新
(一)優化資產負債管理
一是優化資產管理。在資產概念的界定上,高校資產和政府會計有所不同。高校資產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經過法律確定的設備價值在1000元以上,國家擁有、高校使用的可以貨幣計量的無形資產、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對外投資和在建工程等。而政府會計確定的資產概念為政府會計主體獲得的,能夠預期出現經濟利益流入或形成服務潛力的經濟資源。所以,在使用資產的過程中,高校不僅應確保資產完整,而且要不斷增加資產的使用效率和價值,建立并增加價值補償機制。
二是優化資產負債管理。政府會計改革后,負債體現了高校需面臨的債務風險,有利于增強高校的風險意識。高校在債務管理時要強化對隱性債務的管理,建立健全風險防范預警機制,及時發現風險苗頭并制定有效的風險應對方案,有效降低負債風險的發生幾率及影響程度。
(二)優化成本績效管理
一是優化成本管理。政府會計改革后,高校成本管理準則中加入了費用概念,支出體現為預算支出,主要是指在預算年度內納入預算管理的合法資產支出。因此,高校一定要高度重視成本核算,對成本與費用的關系予以明確,比如,只將高校履行職能時直接產生的費用列入成本。
二是優化績效管理。高校應按照權責發生制規范資產中的費用和收入,引入績效和成本理念。高校可利用歸集方式,通過核算成本和費用來強化成本績效管理,計算無形資產攤銷費用、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費用,通過這種方式計算高校所消耗的公共資源。總之,高校在制定預算時,要融入績效管理理念,以達到節省管理成本的目的。
(三)優化資金運營管理
一是結合新會計準則中的財務報表要求,對會計要素進行重新規范,不但要定義好自身費用,還要對資源流出和流入過程中的計量標準進行確認,以實現優化資金管理的目的。
二是修改原有財務會計制度,強化成本管控工作,尤其是做好資產的計提折舊活動,避免由此而引發的隱性負債風險。
(四)優化結轉結余管理
現階段,多數高校都建有自己的預算監控體系,且將年度結轉結余資金納入了監控范圍,但隨著高校的不斷發展和壯大,每年產生的結轉結余資金越來越多,進而引發了一系列的資金浪費行為。為此,高校需建立分年預算制度,每年制定支出計劃,同時根據實際支出來進行預算編制工作。另外,財務部門要根據不同項目的特點,盡量調整有關規定,使高校預算編制與實際項目周期相匹配。與此同時,高校應積極開展批復預算的管理和監督活動,對年度可能產生的結轉結余資金進行合理預計,并嚴格按程序進行上報,由上一級部門實施資源調劑,不斷提高預算執行效率。
(五)實現信息化財務管理
一是建立包括業務、戰略和分享三個板塊在內的財務信息化管理系統,為高校財務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持,有力推進集中支付、部門預算等工作的開展。
二是以提高財務管理效率為目標,對高校各項會計業務做雙分錄處理,構建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并列模式,提高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三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實施全面的財務管理,進而結合報告對象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核算機制。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夠為高校財務控制活動提供多重核算保障,實現良好的財務管理效果。
四、結語
總而言之,政府會計改革的深入,給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指出了一條新的發展方向,但同時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和要求。因此,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應不斷創新管理理念,加大財務管理創新力度,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創新預算管理方法,不但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確保高校各項經濟活動健康順利開展,以更好地適應政府會計改革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蔣莉平.政府會計準則與《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差異分析及建議[J].時代金融新,2017 (30).
[2]陳義明.政府會計改革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創新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17 (02).
[3]熊娜,撒晶晶,曾春麗,等.政府會計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J].會計之友,2018 (03).
[4]張楠.政府會計改革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的創新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 (01).
[5]高珊珊.政府會計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的影響[J].科技經濟導刊,2018 (19).
[6]宋蕾.政府會計改革對高校資產管理的影響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