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超 楊潔 宋東坡 黎文航
摘 ? ?要: 研究生培養成果直接決定國家未來高層次人才的檔次和能力水平,合理的培養機制的建立應當基于科學發展和社會需求。多學科的協同培養方法已經被提出,健全培養機制需要具體翔實的方案,同時整個團隊的協調管理在培養機制實踐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地位。本文以項目為載體,具體提出如何基于項目建立合理的多學科研究生協同培養,明確協同培養的重要性和可實踐性。
關鍵詞: 項目承載 ? ?研究生培養 ? ?協同創新
研究生是國家未來高層次人才,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強國,教育強國”已經喚醒我們對社會主義新型人才的渴求,面對科學發展和經濟發展,對高層次人才創新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萍冀洕鷷r代,高新科學技術產品的呈現需要多學科支撐,科技行業的發展不是單一領域進步就能成就的,因此單一學科為主題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已經逐漸不能適應科學社會的發展,多學科綜合的創新能力是目前研究生最需具備的基本素質。
目前國內研究生教育參差不齊,各院校和科學研究所的培養立足點各不相同,但總體目標很明確,就是將研究生期間學到的知識應用在解決實際綜合性科學問題上,具備這樣的能力才是目前社會發展最需要的合格研究生。人們對研究生的刻板印象是所學內容具體卻單一,普遍認為教育層次越高,涉及的內容越是單一。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圍繞專業進行的基礎課教育有著質的不同,研究生培養側重于科研能力,在以往單一學科為主的培養模式下,對于研究生的培養通常集中在相對較為單一的科研問題上,培養出來的人才進入社會后,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真正發揮作用。面對科技的進步,各個國家都已經意識到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更有效的培養策略有待提出。
工程材料類的研究生培養的目標是具備多學科綜合能力的前提下,將研究生培養依托在科研項目中,尋找更加合理的辦法。
一、明確培養目標
材料工程類的研究生在本科基礎課程教育的基礎上,對材料科學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基本認識。系統學習過相關專業的各門課程,對材料科學研究有了一定的認識,進入研究生學習階段后,很容易找不清楚方向,不知道通過研究生培養究竟能夠提高什么樣的能力。同樣,作為施教的院校和科研機構,更要在研究生培養之前明確最終目標是什么。
目前對科技人才的要求不僅是掌握所在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問題處理方式,無論進入企業還是繼續在科研院所學習,領導和導師都希望研究生能夠具備解決綜合復雜的科學問題的能力,這是社會對人才的定義和需求,因此研究生培養目標要建立在多學科綜合性創新能力方面,研究生階段的培養就是加深學生在多學科領域知識的學習,最終具備將所學知識融合并有效應用在綜合性科學問題的探索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對研發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輸送的研究生人才將在企業發展中占領掌握核心技術的研發崗位,大學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日常生產問題的解決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成功的。本科學習解決材料方向專業的問題的方法,通過專業課學習學生能了解和掌握一定途徑,進入研究生學習后,除了掌握更加具體分類別的基礎知識外,對科學研究建立系統的思考體系和問題解決能力成為更加重要的目標。堅守科學研究這條道路,更對科學問題的思考和綜合解決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研究生的培養不同于本科教育學習,更多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主動獲取知識并靈活應用,研究生學習看似學科方向越走越精確具體,然而要求頗高,是社會科學領域最新的研究課題,是系統的獨立的課題研究。每位研究生在獲取學位之后,走向企業或者科研院所,具備自主研究科學問題的能力,綜合解決實際課題中復雜問題的能力,這是研究生培養最重要的目標。
二、構建培養辦法
在明確了培養目標之后,系統的研究生培養辦法將是重中之重。正如前文所述,各院校對研究生的培養水平不等,各學科對研究生能力要求良莠不齊。因此,在共同的培養目標下,針對不同院校研究生的培養需要結合實際制定合理的培養機制。研究培養應當是面向系統的、具體的、有實際意義的科學問題,綜合能力的獲取是研究生學習中最重要的目標。
材料科學與工程是科學研究類學科,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中占領至關重要的位置。針對學科特點和在社會發展中所處的高度,各大高校材料科學院都有非常適應時代的科學定位。本學校,材料科學院系的構建本身在學術學科帶頭的前提下,針對學生的特點,學院建設更加側重于科學研究和應用方向拓展。針對科學發展和社會勞動力需求,學院設立適應于發展的各類學科,各類學科中都有相應的學術型教授和學術帶頭人,他們在項目申請和橫向課題研究方向都卓有建樹,研究生培養正是立足于這樣的團隊建設和平臺建設前提,具備指導研究生資格的教師都是在其有研究課題的基礎上遴選出來的學科方向的優秀教師,研究生一旦選擇進入課題組,就會跟隨導師的研究方向,開展翔實而具體的科學研究。研究生選擇導師的時候,首先能夠通過明確的課題組研究方向介紹充分了解導師的研究課題和未來的應用方向,根據自身的知識背景和興趣選擇相應研究方向的導師指導,投入課題實驗,進行系統的學習和動手實踐。材料科學與工程方向的學生在培養過程中,更加注重復雜的材料科學問題的探索,既有基礎理論知識的需求,更有實際工程實例問題的研究。因此,結合專業特點,研究生的培養應當建立在基礎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更側重實驗能力培養。因此,在研究生培養機制中,實際實驗及課題的完成應當為側重點,在研究的方向領域為學生提供更實際的動手實踐,在實驗過程中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當然,在系統的培養方案中,檢驗培養成果的方法必不可少,各院校對合格研究生達標的標準各自有針對性。本校材料科學方向學生的達標要求建立在學科特點院系建設前提下,材料科學是應用型學科,研究生通過學習和實驗,成果轉化可以是研究性的論文,也可以是成果的專利,根據其選擇導師的研究課題方向和成果轉化相對靈活又嚴格的要求其在研究生學習期間能夠有所收獲。完備的培養系統和具體是實施方案,讓研究生培養更加嚴謹也更加務實,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獨立完成自己的研究課題,系統解決科學研究中具體而復雜的問題,這樣在其完成學業踏入工作崗位后真正在認識科學問題時具備主動性,解決科學問題上具有能動性,處理實際中復雜問題上具有靈活性,能力的培養和責任心的建立同時滿足,這樣的研究生培養才是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
三、立足項目實踐培養機制
面對研究生培養目標和機制,對于材料工程類研究生的培養,需要學生掌握實驗技巧,并利用實驗技巧解決科學問題,實現這個目標最實際也最有效的方案是依托于科技項目。材料工程方向的各類科技項目都是立足于實際有待解決的問題申報的,縱向項目更側重于解決基礎理論方面的問題,橫向課題更側重于解決實際生產中的問題,這兩者都是推動社會科技進步的核心。高校教師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課題的進展大多依托項目,項目的申請和受理是從事科學研究工作者的重要工作。高校對于教師的要求,特別是對碩士、博士導師的要求中,科研項目是必備的。科研項目有專注于科學最前沿進展的理論基礎類的研究,也有立足于實際經濟發展中材料科學領域企業和工程需要的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都是系統的綜合問題,在具備完備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靈活應用并不斷更新知識,才能解決這些復雜的科學問題。
如果在研究生培養機制中引入課題依托,學生參與導師的項目課題中,那么研究生培養本身就已經立足在實際問題解決上了。學生通過相應基礎課的學習,進入實驗室,進入工廠,直接參與導師研究的課題或者產品的實際生產鏈中。課程的講授是基礎知識傳遞的必要手段,直接解決問題的培養方式是培養解決綜合性重大問題的最有效方式。在項目沒有單一存在的問題,都是建立在本學科深厚知識的掌握和多學科廣泛學習的基礎上的,學生面對復雜問題,才能真正意義上發揮自主能力,主動探索解決方法,主動涉獵學習相關學科知識。這樣的培養是復雜又系統的,鍛煉學生完整的知體系基礎上獲得實際解決關鍵科學問題的能力,不斷的實踐過程是提升實際獨立科研能力的過程。最終輸入到社會生產,都是具備獨立完成項目能力的實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明確,立足實際建立培養方法,最終立足項目實踐培養機制,是培養研究生協同創新能力的關鍵,高校教師更應當仔細思考,立足項目,為研究生教育做貢獻。
總而言之,在目前社會進步中,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已經凸顯,人們已經了解到人才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更應當立足培養,仔細研究如何讓研究生培養真正有效地承擔起為國家輸送有用人才的重任。思考之后的實踐更要一步一步走得踏實,針對材料科學類研究生的培養,將實踐部分依托于科學項目是切實可行的方法,集中力量培養學生在多學科領域的學習,直接讓學生面對真正的綜合性科學問題,自主學習探索并解決問題。讓我們培養出來的研究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才”,走向社會后發揮出真正的科學技術,在自己的領域為祖國的未來盡一份力。
參考文獻:
[1]呂淑青,肖鵬.研究生教育協同創新培養機制的構建[J].繼續教育研究,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