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玉珠
摘 ? ?要: 人類各種社會活動都不同程度地要求人們進行合作,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與技能,保障人們更好地與世界接觸與融合。《幼兒園教育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在幼兒園中通過生活、學習及游戲,逐漸形成初級的合作意識。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部分,同時,幼兒時期是人類形成合作意識并培養合作能力的關鍵時期。幼兒教師需要明確幼兒形成合作意識并擁有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并把握現狀,在實踐中不斷研究與探索更佳的培養方式。
關鍵詞: 幼兒教育 ? ?合作能力
在我國,通常在幼兒三歲時便開始進入幼兒園。一旦幼兒進入幼兒園便需要面對不同于家庭的環境,周圍的人不再是熟悉的家人,而是其他幼兒及相關教育工作者。因此,這種環境十分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其中,在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幼兒的合作能力工作中,教師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幼兒的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表現之一。本文將主要介紹我國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現狀,并探討重要性,最終為更好地開展幼兒合作教育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與意見。
1.幼兒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現狀
現如今雖然已經開放二胎政策,但由于計劃生育、人們觀念的等各方面的影響,我國的獨生子女家庭數量眾多。即使不是獨生子女,幼兒們都是家庭的中心,受到來自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關注與呵護,幼兒的各種需求大多能通過家長實現。長此以往,幼兒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不良的思想觀念,例如:強大的自我中心意識。一旦幼兒從家庭環境轉換到幼兒園等公共場合,最終強烈的自我中心主義將會顯露無遺,在任何情況下幼兒首先考慮到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忽略其他人的感受與利益。
在玩游戲或就餐時,根據自己的喜好搶占其他幼兒的玩具與餐點。尤其參與一些互動性較強的游戲時,大部分幼兒難以與其他幼兒進行有效的合作,并且在活動中忽視他人的感受。若不加以干涉,這些幼兒將難以融入幼兒園這一集體當中,有可能受到其他幼兒的排斥而變得郁郁寡歡,對幼兒今后成長十分不利。因此,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確培養幼兒合作意識與能力的重要性。
2.培養幼兒合作意識與能力的重要性
2.1使幼兒初步現成合作意識
教師在前期精心策劃游戲或教學活動,并且保證每一位幼兒都參與其中,并在活動中付出努力。通過這些由教師策劃與組織的集體活動,強化幼兒的合作意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意識到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對幼兒的重要性,只有在教師明確其重要性后,教師才能進行針對性教育,才能保障在日常教育活動中著重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當然,幼兒合作意識的形成和合作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在每次學習、游戲中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分工合作,使幼兒潛移默化地形成合作意識,并培養合作能力。在活動中教師可以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讓幼兒意識到合作的優點,并在今后學習、生活中嘗試與他人合作。
2.2激發幼兒合作的興趣
由于幼兒的社會經歷較少,他們的行為大多被具體的形象思維所限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模仿周邊人的行為。因此,幼兒教師需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并且利用幼兒的這一特點,讓幼兒的日常學習與游戲時刻充斥著合作的機會,使幼兒處于良好的合作氛圍當中。當然,僅僅通過一個幼兒教師的努力,難以營造出良好的合作氛圍,這便要求幾位幼兒教師共同完成。若幼兒在充斥合作意識的環境中學習與游戲,可以在游戲與學習當中通過實踐,慢慢領略到合作的優勢,意識到與他人合作能夠使他們更好、更快地完成一項任務,激發幼兒的合作興趣,實現幼兒從無意識地模仿到主動、有意識地與他們分工合作的重大轉變,在積累一定的量變后實現質的飛躍。
2.3教會幼兒合作技巧
在幼兒園中,幼兒有充足的時間與其他幼兒共同學習與游戲,例如,幼兒可以一起玩拼圖游戲,一起翻看圖書,一起跳皮筋,一起搭積木,等等。這些活動都能夠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實現與他人的合作,并在合作當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通過日常游戲與學習中的合作逐漸克服幼兒的自我中心心理,使他們在游戲與學習中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時,能夠主動與其他幼兒或教師進行協商,進而展開合作。在合作中不再以自己的利益作為衡量標準,而是開始擁有利他的心理,顧及他人的利益。因此,教師需要通過策劃為幼兒營造出與同伴合作的機會,使幼兒在親身實踐中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技巧。
3.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措施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善于抓住恰當的時機,營造幼兒合作的環境。通過在不同教學內容中適時注入對幼兒的人際交流、合作意識的培養,在教學、游戲中切實地讓幼兒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形成合作意識,并且培養合作能力。
3.1注重構建幼兒合作契機
在教師帶領、組織幼兒進行日常游戲與活動中,教師需要為幼兒的合作構建出一個良好的契機。教師通過策劃一些搭積木、“過家家”等互動性強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有充足的機會與他人進行互動,并通過參與這些活動,掌握與他人友好相處的基本技能。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引導幼兒分組進行作畫。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幼兒需要跟組內成員協商,在協商出一定結果后,幼兒需要相互配合,進行詳細的分工與合作。只有通過幼兒之間的相互協商與合作,他們創作的圖畫才能夠在構圖、色彩和內容等方面滿足組內成員的認同,創作出一幅幅美麗、和諧的圖畫。在進行“過家家”這一游戲時,幼兒們必須在游戲正式開始之前分配游戲的角色,構建游戲的主題。只有幼兒之間實現相互協商、相互配合、友好合作的狀態后,游戲才能夠順利展開。此外,大班幼兒在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的培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教師可以組織大班幼兒在學習與生活中對小班幼兒進行一對一的幫助,讓小班幼兒在大班幼兒的幫助下學習相關的人際交往、溝通的技巧。
3.2著重培養幼兒的人際交流、合作意識
良好的合作關系需要不同主體之間的協同參與。然而,在實際中,幼兒對待同一件事物的觀點存在差異,因此,游戲時極易發生矛盾,最終導致游戲無法正常進行。幼兒教師需要重視幼兒的人際交流和合作意識的培養。其中,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需要教會幼兒尊重他人,才能為之后的合作創造機會。尊重他人表現在生活日常的各個方面。在交流方面,教師可以教幼兒在交流時多使用敬語,如“請把筆遞給我,好嗎”“我們一起討論討論吧”“我可以跟你一起玩游戲嗎”,等等。監督幼兒在長時間內使用敬語,可以讓幼兒逐漸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識,并且掌握一定的交流溝通技巧。良好的交流溝通技巧是合作的第一步。在幼兒游戲時,教師可以在一旁監督與指引,并且以身作則地進行示范,讓幼兒意識到在合作之前進行必要的溝通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教師的示范,幼兒往往會不自覺地模仿幼兒教師的言行舉止,并在不斷模仿中逐漸掌握與他人展開良好合作的技能。
3.3使合作意識具有多樣化的體現
在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把握住具體教學活動的特點,并且將培養幼兒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工作有機融入其中。例如,在教師組織下,幼兒參與到拼圖游戲中,教師可以將分組、組內分工的工作交給幼兒,通過幼兒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逐漸掌握與他人合作的方式,逐漸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而不是一切從自身利益出發,轉變幼兒的自我中心觀念。例如,在幼兒學習繪畫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自由組隊,并且共同進行構圖,盡量使最后的作品符合大部分組內幼兒的色彩、內容要求。通過共同完成一幅圖畫,讓幼兒之間進行交流,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意義。此外,在教師策劃游戲時還可以特意添加相關的環節,將兩個到三個幼兒劃分為一組,讓幼兒在不斷地合作與磨合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技巧,并不斷運用這些技巧。此外,體育活動也是訓練幼兒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重要載體,老鷹抓小雞、丟手絹及拔河等體育活動都需要幼兒集中在一起,并在游戲中相互照應,一同完成游戲任務。
3.4家庭、幼兒園密切配合
在幼兒經過幼兒園教師的引導逐漸形成合作意識、體會到合作的樂趣,并且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后,需要繼續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并且將合作范圍擴大。這樣便要求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努力,為幼兒合作技能的提升采取一定的措施。在幼兒園中,教師和大班幼兒能夠起到榜樣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便是幼兒的榜樣。因此,幼兒家長需要在生活各種小細節上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洗衣服、洗碗、打掃衛生等,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4.結語
在幼兒時期,個體的意志品質逐漸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是人必須擁有的基本品質之一。因此,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只有讓幼兒在日常活動中考慮到他人的利益,并學會適當地換位思考,才能夠形成心智健全的個體。為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適當地將合作機會融入日常活動中,為幼兒創造出豐富的合作機會,并且為幼兒的合作提供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教師樹立起合作榜樣,并讓幼兒在活動中親身體會到合作的好處,讓幼兒逐漸形成合作意識。并在實踐中與他人合作,更好地實現目標。總之,幼兒合作能力培養是一條長遠而艱巨的道路,需要教師、家長等各方面配合。
參考文獻:
[1]王麗萍.大班幼兒合作交往行為的引導和培養——以角色游戲為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0):225.
[2]李麗華.幼兒教育中如何培養幼兒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J].學周刊,2017(17):238-239.
[3]呂光耀.角色游戲情境下中班幼兒合作行為的現狀及指導建議[D].石家莊:河北大學,2017.
[4]劉煜.區角活動中幼兒合作意識的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19):26-27.
[5]王建鑫.淺談中班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合作能力的培養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1):247.
[6]錢麗玉.淺談游戲中培養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的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