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慧
在跨文化交際日益頻繁和深化的現代情境下,英語的教學逐漸得到了拓展,從語言的應用、文化的認知到語言的研究,英語的教學體系正越來越健全和豐富。當前英語語言學研究的發展融合了政治、文化、哲學、社會學等多領域的理論知識,多維度的英語語言學研究視角給英語語言的教學與學習提供了許多創新性的新方法和新思路,讓語言學的研究在多維視角下被補充、被完善,從而全面增強了人們對英語語言學的認知,提高了英語語言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楊忠編著的《英語語言學導論》(2012年1月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是高等教育階段英語語言學教學中的經典教材之一,它以語言學專業的研究方法來引導學生思考和總結英語語言的本質、基本理論、教學方法以及跨文化交際的應用實踐,綜合提升學生在英語語言研究中的能力和水平。筆者認為,多維視角下的英語語言學的教學和研究既有利于拓寬英語語言學的理論架構和實踐應用模式,給英語學習者更多的思考和學習空間,也有利于推動英語語言學的整體性研究和應用。
第一,認知心理學視角下的英語語言學。在認知心理學視角下研究英語語言學,目前主要聚焦于英語的二語習得過程,從心理認知機制上探索英語語言教學的有效習得途徑。相對于英語應用性的教學,英語語言學的課程內容更加理論化,課程教學的方式方法較為單一,一板一眼,是單向性的灌輸式教學,學生的理解和消化并不好。對此在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研究英語語言學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和認知規律來進行有效的教學創新。英語語言學的教學要在課程內容和課程素材上進行有效選擇,以便能夠激發學生對相應信息輸入的興趣,同時,教師還要在此基礎上通過強調、討論、其他感官輔助等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加強化課程教學的內容。顯而易見的是,英語語言學除了理論核心以外,它鮮明地體現在英語語言的實際應用中,這些素材的應用和討論有助于喚醒、補充和加深學生對英語語言學理論的認知和理解。
第二,社會歷史視角下的英語語言學。社會歷史視角下的英語語言學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社會屬性,毋庸置疑的是,英語語言的背后往往有著鮮明的文化特征,而文化不是一個空泛的詞匯,而是隨著社會歷史的變化而有所發展。在英語語言學的研究中,文化研究視角之外還應該增加社會歷史視角的研究,將語言作為一個發展的、社會性的對象來進行把握和解讀。在社會歷史視角下研究英語語言學最顯著的就是語源學的研究,英語與其他語言體系之間的相互關系能夠擴大研究者的研究視野,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英語詞匯、語法和慣用語的發展歷史,將英語語言學歷史發展和演進中的文化習俗、社會制度、時代特性等都納入英語語言學的研究體系中,極大地豐富了英語語言學的研究視角。不僅如此,英語在跨文化交流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以中國為例,在英語語言流入中國之后,便逐漸產生了一些中國式英語,這部分的英語語言學研究既與中國語言學有關,也與英語語言學有關,我們可以從中看到英語語言學的適應性和發展性,從而增進對英語語言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
第三,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英語語言學。在互聯網傳播語境下,跨文化的合作和交流日益頻繁,跨文化交際能力也逐漸成為英語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由此可見,在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研究英語語言學有著顯著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首先,在跨文化交際視角下,英語語言學正與其他語言產生頻繁的互動和交流,語言的詞匯、語法、表達方式、創新方式、慣用語等都獲得了新的發展,帶上了許多其他語言體系的特征,并將其融合為自身的一部分。其次,在跨文化交際視角下,英語語言學的研究正趨于實用化,純粹理論性的英語語言學研究無法滿足英語語言跨文化交際應用的需求,英語語言學還應當從交際應用的角度來探索英語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情感色彩,從而在跨文化語言交際和交流中更準確地理解和應用英語語言。最后,在跨文化交際視角下,英語語言學的研究更加多元化,在理論和實踐上融入了許多創新性的多元化研究理念,英語語言學不再只是聚焦于英語本身,而是雙向地、多向地將多元化的語言研究容納在整個語言學研究體系中,加深了不同語言體系對彼此的了解和互動,極大地開闊了英語語言學研究的視野,推動了語言學的整體化和一體化發展。
多維視角下的英語語言學研究是跨學科研究中的一個顯著表現,而且因為語言的產生、應用和發展滲透到了大多數研究學科和領域當中,所以相對于其他跨學科研究模式,英語語言學的研究則更加自然且必要。不管是在認知心理視角、社會歷史視角,還是跨文化交際視角下來研究,英語語言學都具有一個相對具體化的研究環境,突破了傳統的研究模式,開闊了英語語言學的研究視野,讓英語語言學的研究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可以增強學生對英語語言學理論架構和實踐應用的深刻理解,有效提高英語語言學研究和教學的水平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