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華堂 何明俊
[摘要]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推動中國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為中國農村全面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活力。在“丘區鄉村振興學術峰會”上,學者們普遍認為丘區縣實施鄉村振興應充分認識歷史、市場和區位,提出要注重基礎設施建設、突出鄉村人才振興,可通過三產融合對沖農業的小部門化、以“互聯網+”對沖鄉村交易成本的劣勢、以創新創業對沖城市的虹吸效應,不斷增強農民積極性。
[關鍵詞] 丘陵地區;鄉村振興戰略;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 F320;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694(2019)06-0121-04
[作者] 肖華堂 助理研究員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與城市發展研究所 成都610072
何明俊 碩士研究生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與城市發展研究所 成都610072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四次全會決策部署,系統總結四川省丘區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的成功經驗,2019年4月21日,由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四川省鄉村振興戰略研究智庫主辦,中共榮縣縣委、榮縣人民政府,四川戰旗鄉村振興研究院承辦的“丘區鄉村振興學術峰會”在榮縣召開。來自全國專家學者,以及四川省、自貢市、榮縣各部門,相關企業一百余嘉賓,共同探討四川丘區鄉村振興實踐。
在“主旨報告”環節,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李后強教授指出四川丘區鄉村青壯年外流,導致的人口老齡化、鄉村空心化等問題,逐漸成為制約丘區鄉村振興的重要現實障礙。他強調四川省榮縣等丘區縣實施鄉村振興應把握好幾個方面:一是應充分認識歷史,從時間維度把各地的發展連接起來。二是應充分認識資源,注重發展目標與本地資源相契合。三是應充分認識市場,各地發展要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四是應充分認識區位,要聯系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教授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是應注重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應由中央財政支付主要成本,三是人才的振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研究員則提出:一是應通過三產融合對沖農業的部門化,把二產三產的增值收益盡可能的留給農民。二是以產品價值對沖產業的空間集聚,發展有鄉村特色的新產業、新業態。三是以“互聯網+對沖鄉村(尤其是山區、丘區)交易成本的劣勢,擴大農產品銷售半徑。四是以創新創業對沖城市的虹吸效應,加大對返鄉、下鄉的優質人力資源的利用。五是以優先發展農村對沖城市中心主義,及時健全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在“高峰對話”環節,來自國內十余位知名專家學者分別就丘區實施鄉村振興的關鍵問題、重點突破和政策選擇等方面進行討論。
1.鄉村振興的內在規律與邏輯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蔣永穆教授提出了鄉村振興五個方面值得探討的問題,一是為什么不提“農村振興”而要提鄉村振興?二是為什么用“振興”而不用“建設”。三是鄉村振興戰略本身也是很復雜且理論值得探討的問題。四是對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堅持和完善的問題,也即是如何更好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問題。五是怎么樣認識新型集體經濟的問題。西南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黃勝忠教授認為農村未來產業振興和組織振興是有可能的,但是文化振興、生態和公共服務等方面是比較困難的。從這個層面上說,有必要把鄉村拆開來看,鄉既是農村的鄉也是城市的鄉。另外就是產業和組織振興的重點應該在村一級,強調推動村級組織化和產業化,利用好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作用,把傳統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培育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新型的經營主體。
2.鄉村振興面臨的主要問題
原四川省農業廳廳長、高級經濟師任永昌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鄉村振興農民積極性的問題。二是實施鄉村振興資金瓶頸的問題。他認為可以考慮從農村土地制度方面進行改革,讓更多土地制度改革紅利留在農村,留在農民所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發展集體經濟,突破鄉村振興的資金難題。三是人才的問題。政策層面應有所突破,應為有志于農業農村事業發展的各類人才提供政策支持。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與城市發展研究所所長廖祖君研究員認為丘區鄉村振興,首先應重視現階段丘區勞動力轉移的方向正在發生變化的客觀事實。以前大都是從鄉村到城市、從農業到工商業,而且主要是青壯年的轉移;以后可能的新的變化則是一批青壯年勞動力帶著城市工作經驗返回農村。其次是勞動力轉移方式變化。不同于過去十幾年以來的向東南沿海轉移,現在很多人口都是就地轉移,更多“本地人”關注鄉村的發展,也是鄉村振興的機遇。最后是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對鄉村振興“有利有弊”。它給農業發展帶來一些新的產業、新的業態、新的模式、新的機會,如老年人對康養產業、養生產業需求就較大。四川戰旗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伍波認為土地制度方面的問題依然是困擾產業發展的現實問題,如何處理好現行土地制度和產業發展的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
3.民營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和地位
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蔣遠勝教授認為鄉村振興的定位應主要放在縣這個層面。他強調縣域經濟中的民營經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抓手,應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在談到資金要素的保障問題時,他認為,除了傳統的財政、金融、創新經營形式外,應該鼓勵大量資本的進入,推動金融創新。
4.鄉村振興的科技信息化支撐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呂火明教授認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最終還要靠科技解決問題。不管哪種類型地區的鄉村振興,科技的支撐作用不可或缺。一是應明確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的目標,即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綠色高效。二是搭建科技支撐平臺,平臺是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的支撐點,如產業園區、科技園區、創新園區的建設等。三是要建立機制,要有實實在在的投入機制、科學的評價機制和正向的激勵機制。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科研處處長陳云偉研究員則強調應注重農業信息化,重視通過什么方式將優質農產品宣傳出去的問題。他同時認為對消費者而言,最關心的是農產品健康與否,如農藥是否達標等。但這些信息是不對稱的,信息不對稱和不公開就需要我們來打造一個可以解決的平臺。
5.鄉村振興中的特色產業綠色協調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沼氣科學研究所所長王登山認為鄉村綠色發展與生態振興應注重三個問題,一是三產融合的問題,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堅持綠色主線,不能破壞環境。二是“三生協調”的問題,即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的問題,鄉村振興的重點之一是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協調。三是“三物循環”,即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黨組成員陳孟坤認為丘區發展現代農業和產業,一是理念突破,應突出綠色理念,注重自身優勢,推進清潔生產和種養循環。二是品牌突破,僅僅一村一品、一鄉一業還不夠,還要串聯起來形成產業帶和產業循環,要有體系互動,如養殖業和種植業的互動。三是科技突破,在智慧農業、智能農業等領域要有所突破。四是業態突破,就是應推進農工融合、農商融合、農旅融合,如把農產品初加工留在產地,把更多附加值留給農民。四川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黨委書記王云研究員認為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也是農民增收的關鍵之舉。一是選擇技術好的主導產業,二是選擇競爭力強的特色產業,三是選擇可持續發展潛力大的朝陽產業,四是選擇比較效益好的優勢產業。
會議期間,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虞洪副研究員發布了《丘區鄉村振興的榮縣實踐》。認為丘區鄉村振興面臨基礎設施落后、外出務工人口占比高、空心化老齡化等諸多現實問題。提出榮縣等丘區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凸顯問題導向,將小農農戶作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充分利用分散形式的各種資源;以循環農業作為產業振興的重點,注重地方特色產業發展;以創新發展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突破點,注重構建低成本的經營發展模式等。
最后,會議還達成了“丘區鄉村振興榮縣共識”。認為丘區是四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之關鍵,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為指導,把丘區作為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提出丘區鄉村振興,須以產業融合為路徑,把產業發展與促進農民增收相結合,扶持新產業、新動能,形成新的增長點。強調丘區鄉村振興,須以綠色發展為要義,應始終堅持生態紅線和發展底線,推動生態經濟化和經濟生態化。強調丘區鄉村振興,須以本土人才為支撐,夯實鄉村振興人才支撐。提出丘區鄉村振興,須以優秀文化為靈魂,并使之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大內核。提出丘區鄉村振興,須以開放創新為動力,全面加強同周邊、同類和有差異的地區開放合作,加快構建開放發展新格局,增強鄉村振興動力和活力。
(責任編輯 王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