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嬌凝
(遼寧省衛生健康服務中心,遼寧 沈陽 110015)
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動人口中,已經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的占17.3%,比上年的14.8%高2.5個百分點,其中,非農業人口建檔率為21.6%,比農業人口(14.5%)高7.1個百分點;沒建但聽說過的占24.5%,比上年的35.0%低10.5個百分點。
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動人口中,與家庭醫生簽約過的占6.6%,其中,非農業人口簽約率(7.3%)比農業人口(5.5%)高1.8個百分點;沒簽過但聽說過的占25.7%,其中,非農業人口(29.0%)比農業人口(24.6%)高4.4個百分點。家庭醫生知曉率占32.3%,非農業人口(36.3%)比農業人口(30.1%)高6.2個百分點。
流動人口在現居住地社區/單位接受過健康教育的占66.1%。其中,接受過職業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占26.9%;傳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占26.7%;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占25.6%;生殖健康與婦幼健康教育的占25.1%;突發公共事件自救健康教育的占22.7%;心理健康教育的占14.8%。
流動人口在現居住地社區/單位通過宣傳資料(紙質、影視)接受健康教育的占55.7%;通過宣傳欄/電子顯示屏接受健康教育的占49.9%;通過健康知識講座接受健康教育的占48.0%;通過短信/微信/網站接受健康教育的占26.2%;通過公眾健康咨詢活動接受健康教育的占15.5%;通過個體化面對面咨詢接受健康教育的占6.9%。
流動人口至少參加一種醫療保險的占85.6%,比上年的84.7%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占49.9%;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占27.6%;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占8.4%;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占1.9%。
在參保地點上,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流動人口大多是在戶籍地參保,分別占96.0%、75.3%和59.1%;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流動人口大多是在本地參保,占73.1%,比上年的72.2%提高0.9個百分點。

表1 流動人口社會醫療保險參保情況
最近一年流動人口有應當去醫院看醫生的患病(負傷)或身體不適的情況占12.5%。患病(負傷)或身體不適住院接受治療或觀察的占26.8%;應住院治療未治的占73.2%,其中,農業人口患病(負傷)或身體不適應治未治的占73.8%,比非農業人口(71.3%)高2.5個百分點。
流動人口在最近一次患病(負傷)或身體不適在本地住院時報銷醫療費用的占71.6%,未報銷或不清楚的占28.4%。農業人口在最近一次患病(負傷)或身體不適時報銷醫療費用的占61.1%;非農業人口報銷的占83.3%,比農業人口高22.2個百分點。
流動人口最近一次在本地住院時平均醫療費用為21396.4元,平均個人支付醫療費用為15548.8元,平均醫療費用報銷額度為5847.6元,個人支付比例為72.7%,報銷比例為27.3%。農業人口個人支付比例和報銷比例分別為74.9%和25.1%;非農業人口個人支付比例和報銷比例分別為77.4%和22.6%,分別比農業人口高2.5個百分點和低2.5個百分點。
有58.2%的流動人口沒聽說過或不清楚健康檔案,有24.5%聽說過健康檔案但沒有建立,有67.7%的流動人口沒聽說過或不清楚家庭醫生,有25.7%的流動人口聽說過家庭醫生但沒有簽約。這表明流動人口對健康檔案和家庭醫生相關信息缺乏了解,也缺乏獲取相關知識的渠道,本地需要進一步向流動人口宣傳與普及健康檔案和家庭醫生相關政策及服務。
仍有33.9%的流動人口沒有接受過任何健康教育,針對每一種健康知識來說,無論是(職業病、傳染病和慢性病)等疾病防治方面、生殖保健方面、突發公共事件自救方面、還是心理健康方面,接受過教育的流動人口比例均較低,均在30%以下,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比例最低,僅占14.8%,這與流動人口健康知識學習主動性差有關,流動人口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務供給也存在較大的不足。
大部分流動人口不了解健康檔案和家庭醫生,自身缺乏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參加健康教育主動性差。流動人口出現患病(負傷)或身體不適的情況時,主觀認為應該去醫院看醫生進行治療的卻沒有去占73.2%,超過七成。大多數流動人口認為去醫院看病比較麻煩,或覺得沒有必要,自己直接去藥店買藥自己治療,或不進行治療。
流動人口在本地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低,僅為27.3%,是因為有一部分人沒有參加任何醫療保險,一部分人住院費用沒有報銷,去除這部分人群,即在本地住院、至少參加一種社會醫療保險且住院費用報銷的流動人口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為44.4%。在戶籍地和其他地方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為51.2%,比在本地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高6.8個百分點。
應在穩固目前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加大健康檔案的宣傳力度,提高流動人口對健康檔案的知曉程度,積極主動配合建立完善其健康檔案。并加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宣傳力度,利用媒體、微信群、公眾號、宣傳欄、橫幅、電子屏等多種形式宣傳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高了群眾認知度和知曉率,同時對孤寡老弱病殘孕等不方便出門的特殊人群,簽約團隊利用周末或下班時間主動上門簽約,確保流動人口受益。
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宣傳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逐步提高流動人口對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增強流動人口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其獲取健康信息的主動性。并根據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等流動人口存在的健康薄弱環節和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知識普及、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服務,如針對不同年齡的流動人口對不同的慢病防治知識進行宣傳普及,對流動育齡婦女加大生殖健康、避孕等知識宣傳,對特殊職業流動人口加大職業病防治知識宣傳等,切實提高服務覆蓋率。此外,要重視流動人口中的心理健康問題,加強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流動人口危險性評估、康復指導、隨訪等管理服務。在傳播健康知識途徑上,應充分利用更有直接指導性的咨詢服務,充分發揮手機短信、微信等在傳播健康知識中的應用。
仍有14.4%的流動人口沒有參加醫療保險,需要完全自費看病。因此,應對該人群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宣傳動員工作,尤其是跨省流動的務工經商者和個體工商戶在參保、就醫方面的政策宣傳,鼓勵他們及時參加醫保。加大對無固定職業者、小商販、中低端服務業從業人員參保的政策支持。同時,建立多繳費多收益的制度導向,使得繳費多的流動人口在現在或者將來能獲得更多的醫療費用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