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 黃艷姍 黃澤孫 彭彩輝 曾麗霞
美國互聯網實驗室的觀點:“新媒體是基于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數字廣播等,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數字廣播電視網和衛星等渠道,以電腦、電視、手機等實現個性化、細分化和互動化,能夠實現精準投放,點對點的傳播”。新媒體主要是利用互聯網為載體,在新科技的支撐體系下利用新技術所呈現的媒體形式。
新媒體營銷則是利用了新媒體平臺所開展的營銷活動。現在,新媒體經過近幾年在概念和技術方面的發展,當互聯網進入到新媒體傳播2.0時代的今天,出現了諸如網絡雜志、視頻、微博、在線通信、WIKI、TAG、RSS、SNS等一眾新型的網絡媒體和信息傳播平臺,這些媒體科技以快速的資訊更新、極個性化服務、低廉的收費價格等優勢持續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同時,也給當今營銷方式和營銷理念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全球互聯網為基礎上的新媒體傳播已經進入2.0時代。據統計,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的互聯網用戶數量已經達到將近7個億,截至2015年6月手機網民已近6億,占我國網民總數的近90%。2016年我國預計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達到2854億元,移動廣告市場規模達1110億元。互聯網技術發展迅猛的今天,“智能移動終端+APP”的模式翻轉或革新著人們的思維模式與行為模式,以閱讀方式的一個調查數據為例,新聞出版總署得出的調查數據顯示,閱讀網絡新媒體信息的人群近五年平均每年約以35%的數量在增長;閱讀傳統讀物的人數卻以25%一年的速度在下降。現在更多的群體、特別是年輕的和知識分子的群體已經大量選擇網絡閱讀。此外,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地方級和國家級的媒體機構紛紛開放及運作自媒體,這個是新媒體展現形式的一種。如中國十大報業集團之一的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也創設了名為“南方號”的自媒體平臺。
人類社會已經邁入“大數據”時代,90后和00后作為互聯網技術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群體,未來他們是數據化時代的既得利益者、也是科技信息化產業的創造者,而利用新媒體技術展開營銷和創業是大勢所趨。
隨著產業化和市場化的進程迅速發展,“交互式數字化融合媒體”此類新興媒體以多元化、個性化的特征為廣大用戶提供海量的資訊與娛樂服務等。新媒體發展的今天,用戶人人皆可成為自主媒體的設計者與傳播者。在“傳—受”“受—傳”的身份轉換中享受著有別于傳統媒體的新型媒體體驗。
新媒體營銷是一種針對消費者心理導向為主體,更具個性化和概念訴求為定向目標,通過以互聯網和數字化信息科技為載體,通過軟性滲透的營銷策略引導消費者認同的商業目的。從而用快速、低成本、分享性強、概念灌輸新穎多樣、傳播便捷有效等優勢完成企業品牌宣傳、產品銷量增長的目的。
未來新媒體+營銷帶動的經濟效應不可估量,如IPTV、APP、LBS、微博、博客、手機媒體、物聯網等新媒體新應用以迅猛的勢頭不斷涌現和更新,且形成了產業規模。當今的知識傳輸以更新速度更快的特點迅速發展,新媒體以垂直、共享、獨具創意的展現形式而存在,通過網絡和大數據等科技技術融合現代的營銷手法,使知識的產生、存在及傳播擴散方式也發生了改變。線上線下聯動的增強,令新媒體推動著群體受眾在信息的快速掃描者和知識的構建者兩種身份之間轉化升華。
放眼當下,新媒體環境下成長的新生代其社會行為出現了一定變化。90后的學生更樂于在人際關系、資源共享、社會參與、創業營銷等方面展開網絡溝通,通過新媒體營銷創業人群比重越來越高,他們基于興趣與創新的互動傳播行為將占據主導地位。根據最新的人力資源市場調查統計顯示,新媒體技術人才,特別是新媒體營銷專業人才已成為2016年職場上的“緊俏人才”。相關的新媒體人才市場需求量從2000年開始平均保持約每年15%的增長、約20%的薪資增長,更使開設了相關專業的高校招生額出現供不應求的現狀,巨大的人力市場缺口遠遠不能滿足。根據有關專家的預測,在未來3~5年內,中國數字新媒體人才的缺口將達50萬人之多。
針對大學生創業情況,由前程無憂網站牽頭在網上展開了一項調查,其中首題為:“你是否有創業的沖動?”最終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96.4%的學生表示“有沖動”,而在這一部分學生群體內有近7%的學生已著手開始了創業。僅有不到4%的大學生選擇了“沒有”一項,如圖1所示。

圖1 大學生創業沖動調查數據
高校學生創業調查發現,有將近40%的學生認為創業是“實現自我價值”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將近20%的學生認為創業是“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多達10%的學生認為創業只是單純的不為別人打工。
根據資料顯示,由于新媒體創業低門檻的優勢,目前約有80%以上的大學生采用網絡新媒體營銷的方式創業。大學生由于缺乏產品自主生產的能力,往往通過產品代理、品牌加盟、代購或代銷等方式展開網絡創業,同時自己設計及經營網頁,快速聚攏人氣,提升產品知名度和產品銷售量。此外,有高校學生利用新媒體優勢成功創業的例子,如重慶西南大學的大三學生李朝陽,在2016年創辦了重慶潮尚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幾個學生組成團隊運用新媒體為淘寶和天貓等店鋪做營銷推廣、品牌策劃、軟文編寫等工作。僅一年時間,公司就收入將近500萬元,達到75%毛利潤率。
2.3.1 學生自身缺乏利用信息化手段展開創新創業行動
由于受到專業學科教育的限制以及自身對信息科技方法的認知,普遍高職學生對于創業和創新的意識仍相對薄弱,對于如何利用新媒體手法展開創業實踐或者應用更是缺乏。通過筆者的調研發現,有約30%以上的高職學生在網絡創業的過程中,只是掌握了如微信、微博、騰訊等基礎的通訊工具展開活動,營銷效果不佳、客戶滿意度低下,最后多以失敗告終。
2.3.2 高校缺乏有效的創新創業教學與實踐體系
近年來,我國的高職院校更注重了學生實踐教學方面的設計和實施,在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社會實踐、訂單培養等方面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從實際中了解到,開設“創新創業實訓項目”的高職院校都存在一定的困局和難題,教學計劃與課程設置上嚴重滯后于市場的實際用人標準和需求,過分理論化和程式化的實踐教學模式令學生更多停留在概念認知上,真正能與社會和企業要求相匹配的動手能力明顯不足。
本文以廣州卓藝工藝品有限公司(簡稱“JOYYE”)在國內高職院校開展的新媒體營銷校企合作成功方法為例子,探索出新媒體營銷下學生在創新創業上的可持續發展道路。2005年JOYYE商標就已在歐盟27個國家及新西蘭注冊成功。JOYYE不僅獲得了近百項歐盟設計專利,也通過了各國、尤其是美國嚴格的產品安全檢測標準,如FDA、LFGB、SGS、PRO65等,通過與此類既具有強大的外銷背景、國際標準的產品經營以及國際化企業管理理念的公司學習和合作,以優質的產品為依托,學生可以通過新媒體內的多種營銷手法在在校期間展開創業實踐。在校內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的同時結合自主銷售模式。
如JOYYE受邀計劃在國內與高職院校合作共建“新媒體營銷實驗工作室”,企業派出專業的品牌策劃、自媒體營銷、電商運營、產品設計等工作團隊,一方面為高職院校的創業課程體系設計或者教師個人的企業實踐經驗提供實踐交流的平臺,同時也為學生的創業提供機會和平臺;另一方面建立以企業資源為依托的學生創業項目建設內容,里面將包括教學資源庫、網絡學習、行(企)業資源庫、創業與就業指導等模塊。未來,JOYYE計劃在3~5年時間內培養400人及以上的高職院校優秀新媒體營銷人才,幫助高職學生實現創新創業夢想。
如上述與JOYYE此類企業合作的例子,真實凸顯高職教育“上課即實踐”的應用理念,無論在校外還是校內,以企業項目為創業平臺,學生可以系統地展開例如微企業創業、自媒體營銷、創新實踐等活動,在從業實戰、團隊搭建、文案策劃、崗位設計、業績表現、經驗分享等印證創業效果。真實打造“校行企合作紐帶平臺”,以高質量的產品為支撐,加上海外多年銷售經驗以及國內優質的經營渠道,更好為高職院校實現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符合社會需求的實用新型人才的目標提供有力幫助。
根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新媒體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認為,目前影響人們生活比較主要的新媒體工具有:博客、播客、搜索引擎、簡易聚合(RSS)、網站、網絡雜志與報紙、移動多媒體(手機短信、手機游戲、手機視頻等)、樓宇視屏(各種大屏幕)、網上即時通訊群組、虛擬社區等。高職院校“以職業能力需求為導向、以職業活動為單元”開發出科學的學習體系,利用信息化技術整合技術校企實訓資源,把學校和企業的實訓方式更好地有機結合,形成無地域、無時間、無空間限制的教學架構,各項資源都能在信息技術下組成資源庫,組成一個公平公開的共享教學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