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富申聯合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李白格
F公司是一家銷售建筑材料的集團公司,主要為國有大型建筑公司供應建筑材料。公司從2011年開始進行供應鏈管理,通過成本管控,不斷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F公司通過價值鏈分析,了解自身的價值鏈,尋求降低內部成本的途徑,認清競爭優劣勢,明確企業的定位和戰略。
1.1.1 內部價值鏈分析
F公司的優勢是資源的整合能力,針對下游建筑商需要大量的資金,而作為民營企業資金有限,通過整合上游供應商資源,爭取到2億元的賒銷額度。公司每年的營業收入都超過20億元,凈利潤在2000萬左右,憑借實力和良好的信譽取得大量的銀 行融資,包括開具銀承額度、貼現商票額度,授信額度最高的時候達到5億元。公司的增值活動主要是采購、銷售、墊資服務,利潤來源是購銷差價和資金占用費用。
1.1.2 橫向價值鏈分析
F公司是民營企業,而銷售建筑材料需要大量的資金。行業內的大部分貿易商因為資金不足、庫存量少,賺取利潤的方式還是傳統的“搬磚頭”的模式,而建筑材料的價格比較透明化,依靠價格差異賺取利潤非常有限。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有一些貿易商會用弄虛作假、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等不合法的手段供應材料。F公司長期以來堅持誠信經營,通過規范、專業化的服務,在下游客戶中擁有良好的聲譽。
1.1.3 縱向價值鏈分析
鋼廠或代理商在銷售材料時一般需要收到貨款后再發貨,特別是特殊的型號、規格要提前安排生產,需要先預付部分款項,發貨前再付清余款。下游客戶是施工企業,資金壓力也很大,一般是先貨后款的結算方式,賬期相對較長。賒銷方式的風險較大、壞賬率較高,所以F公司主要選擇與大型國企、上市公司等建筑商進行合作。
1.2.1 執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
每年末根據當年的銷售情況、開發客戶情況,預測次年營業收入、采購成本、稅金、期間費用、利潤,定期通過分析預算執行情況,嚴格控制成本和費用支出。
1.2.2 運用目標成本法
公司收到下游客戶的招標書時,先分析客戶需求、根據客戶往年施工項目的定價情況,了解其心理價位,然后根據公司規定的利潤率進行采購成本、物流成本、資金成本、人工成本等的測算,再向上游供應商、物流公司詢價,跟公司測算的目標成本做比較,最終決定是否投標。有利潤但下游賬期無法保證的少做,嚴格控制資金成本和經營風險,防止因賬期較長侵蝕利潤。
1.2.3 采購成本管控
公司通過和大型國有企業或鋼廠合作,以最低的價格采購到符合下游客戶要求的材料,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采購成本。
1.2.4 物流成本管控
公司利用上游供應商的物流資源,或通過其銷售網絡就近采購貨物,直接將采購到的貨物運送到下游客戶,節省了物流成本,避免運輸中的風險,有效降低生命周期成本。
1.2.5 庫存成本管控
公司根據下游的訂單直接向上游供應商采購,基本不做庫存,降低了庫存成本和價格變動的風險。
1.2.6 資金成本管控
公司利用上游供應商的賒銷額度,先提貨發送給下游客戶,待收到下游客戶的貨款后再支付給供應商,此種方式相對銀行融資靈活性較高、成本可控,資金占用費率為7.25%/年左右。
受經濟環境和國家“供給側”政策影響,近幾年鋼材產能過盛,市場需求量下降,小型鋼廠倒閉,小的貿易公司出現資金鏈斷裂,大批破產。F公司從2015年開始銷售量逐年下滑,營業收入從20多億元下降到不到10億元,并且開始出現虧損。受金融政策影響,授信困難,很難籌集資金,融資成本很高。雖然從2017年開始市場形勢有所好轉,但仍無法在短期內扭轉不利的局面。供應鏈管理的成本管控也暴露出很多問題。
有些員工把成本管理作為財務人員、少數管理人員的專利,認為成本、效益都應由企業領導和財務部門負責,而采購部門只用按照客戶的訂單采購材料,銷售部門只負責簽訂合同,將材料送給下游客戶,按照合同規定時間催收貨款。員工對于哪些成本應該控制,怎樣控制等問題無意也無力過問,成本意識淡漠。
供應鏈上企業只關注本企業成本,下游企業為了控制成本,不會提前很長時間采貨,一般根據施工進度對需求材料下訂單,要求的交貨期短。而供應商為了控制庫存成本、價格風險,只是根據對市場的判斷適量做一些庫存。公司為了及時交貨,只能犧牲掉部分利潤而滿足客戶的需求。
供應鏈成本管理要求鏈上的各企業之間需要相互合作,通過相互承擔責任與風險來增強自身競爭力與利益。然而在實際的過程中, 企業內有自身的利益考量, 對于企業間的信任度不充足, 共享信息的時候會有一些隱瞞與藏匿導致信息共享失真。
F公司由于近年來一直依賴WK這個大型國有供應商對企業進行賒銷,而隨著WK賒銷政策的改變,收縮了賒銷額度,公司只能從代理商詢價采貨,造成采購成本增加。下游客戶又需要先墊資發貨,按合同規定賬期甚至會拖延支付貨款,受資金量制約,無法滿足客戶需求。
3.1.1 沒有整合上游供應商資源
F公司在目前的經濟和市場大環境下,為了生存和發展,不斷改變經營策略,把一部分建筑材料銷售業務外包給上游供應商直接發貨給下游客戶,賺取少量的利潤;另一部分通過向供應貨采貨,再聯系物流公司將貨物運輸給下游客戶;另外也開始開發利潤率較高的型材市場。但目前型材需求有限,大部分是一單一議價格,而市場上的存量很少,品種規格又多。無法集中采購,沒有議價能力,采購及物流成本較高。
3.1.2 沒有管理好下游客戶
一方面,投標時對于下游客戶的內部流程、資信和履約能力缺乏調查,預測賬期過于樂觀。實際在業務的執行過程中,有些客戶的內部流程走的時間很長,出現對賬、開發票、收款緩慢,而又由于其強勢地位,很難協調解決。另外有些客戶資金緊張,經常拖欠貨款,造成資金占用時間遠超過預期,增加資金成本。
另一方面,對下游客戶的計劃需求缺乏管理。對于標準化的產品,由于市場貨源較為充足,提前幾天下訂單也很容易采購到貨。而對于批次需求量小、型號規格特殊的產品,下游客戶如果沒有提前計劃,需求時間緊,采購成本、物流成本、交易成本都會增加。
F公司雖然從2015年8月就開發了OA辦公系統,但因為公司架構、風險控制嚴格等原因,很多流程簽批的節點多達10多個,一項業務又涉及到很多個流程,比如采購業務涉及合同制作、評審、用印流程、付款流程、對賬流程、開票流程等。流程太過復雜,一方面造成詢價后不能及時付款,有時采購不到貨,有時價格上漲;另一方面,對下游客戶的需求響應速度太慢,無法提高服務水平。
F公司從2010年開始做績效考核,中間經過三次修訂,但每次的考核指標仍然是以工作態度、完成工作情況等行為類的指標為主。對業務人員主要是列舉一些銷售量、銷售額、回款率之類的指標,沒有設計利潤類的指標,沒有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
F公司由于沒有交易平臺,采購、物流詢價的方式較原始,仍然通過打電話聯系、反復談判價格。無法整合供應商資源,達到規模效益。上、下游的信息、數據資源無法共享,沒有形成一站式供應鏈集中服務。
為了加強供應鏈管理的成本管控,F公司調整組織架構,組建跨職能團隊;優化OA辦公系統流程;加強績效考核;利用信息技術,將基于整個供應鏈的信息化建設作為成本管控的重要手段。
F公司在2018年1月對組織架構重新進行了調整,實行扁平化管理,減少管理層次,增加管理幅度。組建供應鏈事業部,專門負責供應鏈的設計、運營管理。設立供應鏈總監崗位對供應鏈所有環節的成本進行管控,各部門總監兼任供應鏈事業部的副總監,組成跨職能團隊,發揮各自的專業特長,加強對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管理。
F公司重新梳理了業務流程,對OA系統各審批流程進行優化,減少了不必要的簽批節點,對相關流程進行了整合。合同評審流程結束后可直接到用印流程簽署,符合要求條件的付款流程均要求到達每個節點后立即審批。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交易成本。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發揮了信息流的應用價值,為公司提供最好的決策支持和企業數據資料庫,對供應鏈整個流程進行跟蹤和管控。
目前F公司實行了項目承包制,每年跟項目負責人簽署承包協議,進行KPI考核,包括銷售量、銷售收入、應收賬款周轉率、利潤等指標,通過指標完成情況對承包人進行業績考核。承包人的薪金采用“基本薪酬+年終利潤分成”的薪酬結構模式。通過此項制度,增強了業務人員的供應鏈成本管控意識,主動采取辦法降低成本,增加利潤。
為了整合上、下游資源,降低供應鏈總成本,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流”四流合一,2018年8月,F公司研究決定由其關聯公司L公司開發在線交易系統,因為L公司所在地集中了全國在經營建材中非常有經驗的大批供應商,并且此項目得到了當地市委、市政府、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
4.4.1 在線交易系統業務流程圖
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

圖1 在線交易系統業務流程圖
4.4.2 通過在線交易系統實現對供應鏈各節點的成本管控
(1)F公司與下游客戶在線簽署購銷合同,并可進行電子簽章。下游客戶根據工程進度,在線下訂單,貿易商接收訂單,在線發出采購需求,供應商響應需求,在線報價。在線交易減少人工操作,節省了人工成本;縮短交易時間,減少交易成本;加快響應速度,提高服務質量。
(2)加強供應商管理,篩選合格的鋼廠和供應商進入數據庫。發揮橫向一體化的規模優勢,資源互補,擴大交易量,提高議價能力,降低采購價格。整合供應商的物流網絡,直接將貨物運輸到下游客戶指定地點,節約物流成本、庫存成本。
(3)建立采購計劃與工程項目管理的聯動機制,統籌安排采購計劃與項目實施計劃,確保采購適時、供應及時。下游客戶根據施工圖提前將每個階段所需材料的品種、規格計劃提供給貿易商,發布到在線交易平臺上,做到信息共享。鋼廠可以根據需求提前安排生產,代理商可以按需求計劃安排備貨,節省庫存成本。
(4)線上交易形成的可追蹤、可分析、可量化的數據,合同、交易單據可查,真實性高,可以直接對接銀行系統。銀行可查詢到從采購到交貨的整個交易過程,降低銀行的融資風險。或者直接對接保理公司,加快保理融資的速度。
(5)緩解了下游客戶的資金壓力,降低資金成本。銀行或保理公司通過對應收款項進行融資,將款項支付給貿易商,或者開出商業匯票,抵押給銀行進行貼現,資金再進行下一輪業務。
通過大量的在線交易數據,真正形成供應鏈集成管理,實現整個供應鏈成本的最優化,獲得成本、質量和時效的完美平衡。
成本管控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供應鏈成本管控的好壞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應不斷探索、嘗試與創新,采取更加科學的方法,對供應鏈成本進行精益化管理,強化企業的成本管控力度。根據公司經營戰略對供應鏈流程進行設計和再造,并持續改善,降低供應鏈總成本,與供應鏈上的企業合作共贏,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